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7.07 4.8折 ¥ 78 全新
库存170件
作者许海燕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74942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4727070
上书时间2024-12-30
许海燕,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现为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表演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以戏剧影视表演、导演理论为主线,覆盖戏剧与电影表演理论、明星理论研究、戏剧与电影导演理论、戏剧与电影等。
绪 论 001
第一节 香港数字电影的研究边界 ...................................................001
一、作为研究目的的二、数字模拟的当代“浮城” 126
三、数字拼贴的赛博神话137
第二节 数字时间与“我城”身份 ...................................................152
一、数字时间的身份断裂 154
二、数字时间的宿命跨越 168
第四章 修辞迭代:数字文本的“拆”与“组” 189
第一节 徐克:数字拆解的历史与江湖 ........................................192
一、侠、魔的同域 195
二、数字江湖与乱世奇观 200
三、彰显与遮蔽 206
第二节 林超贤:数字传承的“狮子山精神” ........................212
一、关于“家庭”与“回家”的命题 218
二、暴力奇观 226
三、真实——湮没的特效 233
第三节 彭氏兄弟:数字指涉的港城困局 ...................................237
一、双城·鬼眼 242
二、“暗黑童话”的数字表达 252
三、“火”图腾 259
结 语 266第一节 哲学回望 ..........................................................................................26“香港数字电影” 001
二、作为研究对象的“香港数字电影” 004
第二节 数字电影体系 ...............................................................................020
一、本体转向:从胶片到数字媒介 021
二、物理新质:可复制性与立体革命024
三、美学解构:数字“乌托邦” 028
第一章 数字脉络:香港电影的数字进程 033
第一节 历史与记忆(1897—1997) ..............................................034
一、香港电影神话(1897—1949)034
二、传承、分化与时代迁移(1949—1997)037
第二节 重视效·影像启蒙
——香港数字电影拓荒时期(1979—1996) 045第三节 多维度·理想沉浮
——香港数字电影初创时期(1997—2000) 050
第四节 塑风格·回归本土
——香港数字电影转型时期(2001—2006) 056
第五节 分众化·立体裂变
——香港数字电影发展时期(2007—2017) 065
第二章 理论纵深:后电影美学的表征、规则与形式 074
第一节 表征:“娱乐超系统” .........................................................077
一、仿拟与幻象 078
二、客观连续到“超验”跃升 080
三、片段叙事的合法化 082
第二节 规则:身体幻觉与拟像游戏 ..............................................084
一、“身体幻觉”的演进 087
二、“拟像游戏”的“超真实”法则 093
第三节 形式:交互与内爆 ....................................................................098
一、“交互”美学 100
二、“内爆”美学 103
第三章 文化坐标:数字影像与后殖民语境 108
第一节 历时空间中的“我城”拟像 .............................................. 112
一、数字重构的香港记忆 114二、数字模拟的当代“浮城”126
三、数字拼贴的赛博神话137
第二节 数字时间与“我城”身份 ...................................................152
一、数字时间的身份断裂 154
二、数字时间的宿命跨越168
第四章 修辞迭代:数字文本的“拆”与“组” 189
第一节 徐克:数字拆解的历史与江湖 ........................................192
一、侠、魔的同域195
二、数字江湖与乱世奇观200
三、彰显与遮蔽 206
第二节 林超贤:数字传承的“狮子山精神” ........................212
一、关于“家庭”与“回家”的命题 218
二、暴力奇观226
三、真实——湮没的特效 233
第三节 彭氏兄弟:数字指涉的港城困局 ...................................237
一、双城·鬼眼259
结 语 266
第一节 哲学回望 ..........................................................................................266
第二节 文化互译 ..........................................................................................269第三节 影像重塑 ..........................................................................................271
附 录 273
一、徐克作品年表(1997—2022)273
二、林超贤作品年表(1997—2022)274
三、彭氏兄弟作品年表(1997—2022) 275
参考文献
绪论
第一节香港数字电影的研究边界
一、作为研究目的的“香港数字电影”
“九七后”作为研究的时间节点,以数字技术在香港电影中的应用以及影响为基础框架,对“后九七”的香港电影中的“数字技术”部分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研究。通过数字技术的广阔性与无限性,将香港回归后二十多年的数字电影中的“港式人文理念”的转型、身份迭代、“后殖民语境”的强化、类型边界的突破等进行框架式探索。
本书的研究重心放置于“数字电影与‘后九七’香港电影”。一方面,从电影本体论层面出发,解决了“后九七”香港电影转向的技术思维与电影美学本体的流转;另一方面,从香港电影层面出发,以香港电影作为大的研究对象与范本,从中抽离出运用“数字技术”方式进行制作的影片,将香港数字电影置于世界数字电影范围内进行探讨,在精细的划分中寻求九七后香港数字电影的总体脉络与港式人文转型。
“前九七”的香港电影经历了回归内地、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的政治动荡与经济压力后,呈现“末日情结”的集体焦虑与身份的缺失。而伴随着“九七”的逼近,香港电影同样呈现世纪末日的低迷态势;根据香港资料馆官网统计,香港电影的生产数量从1992年的187部下滑直至1997年的86部。香港电影数量的构成除本土拍摄的影像外,绝大多数被好莱坞市场所占据。因而,香港本土影像在数量上仍然存在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原因包含了以下两方面:一是好莱坞电影尤其是数字特效的冲击,使得奇观化电影进入观影人的视线之中;二是有限的观影市场、低迷的香港电影工业,无法带动香港影片的发展。因此,香港电影人不得不寻求新的生存模式,即一边“北上”与内地市场接轨,一边通过数字电影挽回失去的市场。
基于此,本书在探讨“后九七”香港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关联度的同时,重点解决香港数字电影与其所独有的“后现代”文化默契体验、“后九七”香港数字电影传播过程中的“港味”变迁以及具体的香港数字电影的类型与视听符码的更替,具体表现如下。
(一)从“数字技术”到“后九七”香港电影再到“后九七”香港数字电影数字电影究其“技术”本质,混合了物理、数学、化学等手段,将影像画面呈现于银幕的过程。而数字技术对于电影的广泛影响主要表现在思想的无限主义、手法的自由主义、效果的多元主义,尤其呈现为人物角色以及场景的虚拟性、逼真性,影像技术的自由拆分与合成,非线性编辑的灵活性以及传播形式的联动性。这一切透过镜头内部的电影影像到达观众的视觉成像点,最终改变了电影叙述故事的模式,同时导致导演创作思维的流转。脱离了传统绘画技术的透视法原则,数字电影让影像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后现代”拼贴的特点。然而这种“游戏式”的“后现代”效果反而契合了香港电影的“无厘头”娱乐、“港式”想象美学的传统。美国学者大卫・波德维尔(DavidBordwell)认为:“那些张狂的娱人作品,其实都包含出色的创意与匠心独运的技艺,是香港给全球文化最大的贡献。最佳的香港影片,不仅是娱乐大众的商品,更载满可喜的艺术技巧。”在“艺术”与“技巧”相结合的“后九七”……
本稿将1997-2017作为研究范畴,以数字技术在香港电影的应用以及影响为基础框架,对“仇七”的香港电影中的“数字技术”部分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旨在将数字技术对”后九七”香港电影产生的、不同于传统胶片的影像与特质进行逐一读解,从历史的、哲学的、文化的、影像的建构中,逐步确立起“后九七”香港数字影像的系统化结构;并通过数字技术的广阔性与无限性,将香港回归后20年的数字电影中的“港式人文理念”的转型、身份迭代、”后殖民语境”的强化、类型边界的突破等进行框架式探索。通过电影史学、哲学、文化研究、影像研究的分型,最终拼贴出“数字技术”对“后九七”香港电影的冲击与影响,揭示出香港数字电影在“北上”过程中凸显的文化缺失、身份断裂、修辞重建等现象,生成”后九七”香港电影中有关”数字技术”的系统命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