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4.16 4.8折 ¥ 29.8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素敏编
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10685552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11723128
上书时间2024-12-30
经典回放·作品简介
谈美书简
第一章 知人论世·作家印象
作者小传
美学翻译家朱光潜论·刘全福
试论朱光潜美学的人学品格
——兼论朱光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徐迎新
第二章 千姿百态·美美与共
朱光潜的“主客观统一”论·程德香
超脱与自由——朱光潜艺术审美的精神旨归·张贵君 周鸽
传统根基与他者视野:现代美学创新的立足点
——论朱光潜诗学理论与悲剧美学中的融合创新及其当代启示·张文杰
第三章 诗美和鸣·韵味无穷
陶渊明:朱光潜诗学原点·梅向东
论诗趣——读朱光潜《诗论》有感·朱欢
试论朱光潜《诗论》的美学价值·崔文凯
朱光潜诗学理论中的语言言意观·路华
第四章 大美人生·文思泉涌
也谈朱光潜的“人生美学”——兼评《人生美学的创构》·莫先武
艺术与人生之舞:朱光潜文艺与道德关系论·黎麒麟
人生的艺术化:“鱼相与忘于江湖”
——朱光潜与庄子美学精神·侣同壮
“怀出世心,做入世事”
——浅谈朱光潜《诗论》中的“日神精神”倾向·钱珏霖
第五章 峰峦叠翠·如坐春风
论朱光潜美学与李泽厚美学的互补性·罗金成
诗性语言与诗意人生——读宗白华《美学散步》有感·蔡豪
论王国维境界说之三重“真”意·黄莎
需要指出的是,《谈翻译》中似乎并不见人们所谓朱氏的翻译“艺术论”一说,而假如“艺术说”一语属实的话,恐怕还需要从他的诗歌翻译理论中推演而出。
朱光潜的诗歌翻译观是在长期以来对于中西诗论与文本精心研究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他认为,诗歌绝对不可以翻译,所以然者,中西诗歌在风味传达上差异悬殊:“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张胜,中诗以简隽胜”。由此他得出结论:诗不能译。诗不但不可翻译,且不能以另一套语言解释。诗本身就是它唯一的最恰当的解释。翻译或改作,如果仍然是诗,也必定是另一首诗。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诗具有音义俱重的特点,义可传而音不可译:一切“成功”的译诗实在应归于创造。
在他看来,诗之不可以译,主要因为它以最精炼的语言表现最精炼的情思,主要由于诗之音韵为本乎情感自然流露而出的节奏,而诗的形式与实质都是在这同一瞬间孕育出来的。由此可见朱光潜诗歌不可译论的理据所在:诗之形式与内容不可剥离,诗的固定形式为表现诗的情趣所必须。这里他一方面强调诗的节奏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唯一因素,没有节奏的“诗”只不过是分了行的散文,同时还认为诗又是节奏与情趣的有机体,是实质与形式的混化无迹,因此诗不可以译,“用一种形式则成功,换一种形式则失败”。这就是朱光潜始终不一的观点,直至晚年,他还曾对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美”原则深表赞许,并认为意、形、音三者不可偏废其一,无论作诗或译诗,均应将其融贯,化为一体。
关于朱光潜的译诗理论,这里还有两点需要补充。首先,作者将自己《诗论》及《文艺心理学》中观点运用于对诗歌翻译的阐释,朱氏译论中“艺术说”由此可见端倪。其次,同大多数译论者一样,朱光潜对于诗歌翻译中的负面因素似乎强调得太过,或者说至少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化色彩。但无论作何表述,未曾作过诗的朱光潜倒是翻译了华兹华斯、叶芝、彭斯等人的十几首诗,而这一事实本身也就打破了诗之不可译的神话。
关于翻译中的语言问题,尤其是汉语的欧化现象,朱光潜也做过大量的考究,而且同其他方面一样,他也是以学者的眼光对此进行审视的。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他认为每种语言都有自身的特点,而许多译者却对此视而不见,翻译时往往死扣原文逐句直译,结果就产生了外国式的中文,也就是所谓的“洋八股”。
所谓“洋八股”,其实就是过分欧化的汉语。首先,朱光潜并不反对欧化,因为语言必然随思想变化而变迁,除非绝对拒绝外来影响,否则就无法不酌量接受异域语言的特殊结构;我们既然不能用先秦诸子的语言去“思考”康德等人的思想,自然也就无法用它去“表现”他们的思想,假如运用道地汉语翻译他们的著作,译文读起来越是地道,就有可能越不忠实。不过他又指出,“中文与西文悬殊太远,要想国语文欧化,恐不免削足适履”,而“要想改良国语,还要从研究中国文言文中习惯语气人手”。也就是说,朱光潜虽然主张中文要有“适宜程度的”欧化,但欧化后的形式则不可有悖于本国语言的表达习惯。由此他不赞成两种欧化现象,一是生吞活剥地模仿原文语言结构,如鲁迅提倡的“直译主义”;二是堆砌修饰语,把一句话拖得冗长臃肿。总之他认为,适宜程度的欧化是理应提倡的,但也应当照顾到本国语言的特性。如果一句话按照中文习惯可以说得同样精确有力,我们就绝不能进行欧化。然而如何才能做到适宜程度的欧化呢?下面让我们看一个句子:“我写白话文,常尽量采用西文的文法和语句组织,虽然同时我也顾到中国文字的特性,不要文章露出生吞活剥的痕迹。”这句话显然就是主从倒装的欧化汉语,但在朱光潜看来它倒是可以接受的,并不属于上述两种他极力反对的过分欧化现象。
除此之外,朱光潜还曾多次谈到翻译态度、译者的资格、他自己所遵循的翻译原则与标准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可见他对于翻译问题的论述与探讨是全方位的,比如他还曾就打击坏译品、健全批评风气、翻译与新文学、翻译与汉语的发展、翻译教学等问题发表过颇有见地的看法。
……
经典文学名著虽然有诸多优秀基因,然而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微信、微博、文化快餐比比皆是,连纸媒的生存都举步维艰,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读这些大部头的作品呢?甚至,有不少人质疑,今天读经典名著的意义何在?
愚以为,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回归安静的思考。当今信息的碎片化,导致读者往往急于了解故事情节,缺乏深度思考,甚至简单片面地看待问题,妄下定论。而潜心品读经典文学作品,细细揣摩作品人物所承载的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会让我们看人、看问题更加全面深入,也让我们自己的灵魂丰盈、闪闪发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