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个体日常交往关系研究:以民间信仰为视角978751947293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农村个体日常交往关系研究:以民间信仰为视角978751947293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2.34 4.3折 98 全新

库存34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林霞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72931

出版时间2022-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精装

定价98元

货号14017829

上书时间2024-12-30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林霞, 女, 河南平顶山人, 2011年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专业,中原工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 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原工学院青年拔尖人才、师德标兵。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节本研究的框架结构与篇章安排

第二章研究起点:个体宗教行为的理性

第一节“理性”概念及其辨析

第二节宗教行为与非理性误读

第三节世俗化理论的衰败与宗教研究新范式的兴起

第四节宗教研究中理性选择理论的引进及其适用性探讨

小结

第三章沈家店(I型):双方同步兴盛下的交往关系

第一节田野调查地简介

第二节沈家店调研过程及样本情况简介

第三节沈家店基督徒的内部分裂与群体认同

第四节沈家店民间信仰诸态

第五节沈家店基督教一民间信仰的交往关系特征

小结

第四章天龙镇(II型):基督教单方兴盛下的交往关系

第一节田野调查地及调研过程简介

第二节天龙镇“散在式”的教会

第三节本土民间信仰的衰微与转机以天龙寺为例

第四节信仰的碰撞与共存:徐姊妹的故事

小结

第五章泉旗镇(皿型):双方同步衰败下的交往关系

第一节田野调查地及调查过程简介

第二节泉旗镇民间信仰状态描述

第三节传播不开的基督教

第四节.回归乡土:泉旗镇民间信仰与基督教的交往

小结

第六章李沟镇(IV型):民间信仰单方兴盛下的交往关系

第一节田野调查地及调研经历

第二节李沟镇的民间信仰盛况

第三节观音故里的基督教与基督徒

第四节沉默的螺旋:民间信仰与基督教的交往模式

小结

第七章四地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四地交往关系类型及其分析

第二节多维差序格局中的交往与关系

第三节宗教行动中的情感与理性

第四节农村宗教治理问题及探讨

小结

第八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研究的结论与发现

第二节研究的不足与缺憾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宗教工作实质上就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世界上最主要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之一,基督教距今约有两千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它自身的教义教规、思想观点、制度体系等不断地进行修补、完善,形成了一整套解读现世及彼岸世界的完整体系。相应地,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也在持续不断的内部与外部的冲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诞于西方异质文明之中的基督教与中华文明的相遇,必然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碰撞。梳理基督教在华传播史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之下,这种碰撞的强度、烈度、表现形式均有所不同,甚至个别时候双方看起来还曾有过短暂的“蜜月期”,但从总体上讲,基督教在华的传播过程,磕磕碰碰多于一帆风顺,水土不服多于如鱼得水,可以说双方那种深植于骨的差异自始至终都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讲,从基督教的在华传播史中能够观察并解读出,其与本土宗教信仰交往过程中所牵涉的各方影响因素与力量;直到今天,这些因素和力量在基督教与本土宗教民间信仰的交往中仍旧扮演着重要角色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简单梳理一下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史

学界一般认为,基督教最早进人中国是在唐朝太宗时期。贞观九年,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教士、叙利亚人阿罗本从波斯出发,沿丝绸之路抵达唐都长安,将经书教义献于太宗皇帝并获得友好接待。贞观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诏称“波斯僧阿罗本,远将经教来献上京”,并命令在长安城中义宁坊建寺一座,度僧二十一人,许其传教。除传教之外,阿罗本还主持译经工作。但当时的译经主要是将基督教的教义经文传播过来,并未结合中华文化思想内涵,所以传教受众非常有限。这是景教在华夏大地的首次驻足。200多年后,出于对政治经济及个人因素等的综合考虑,唐武宗发动著名的“会昌法难”,①随着“禁佛”风声日紧,景教与祆教及摩尼教等均受到牵连,从此偃旗息鼓、一蹶不振。如果不是明代天启年间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陕西重现天日,可能就没有谁能记得这段历史了。虽然基督教黯然退场,但这次传教还算开了一个好头,即从一开始就利用唐朝经济发达、疆域广阔、文化自信等特征,以及唐朝急需安定西域边疆、确保丝绸之路畅通,再加上开国帝君胸怀宽广、自信大胆,基督教很容易就获得了传教的机会,并且还给了后来的传教士一个启发,那就是要不失时机走上层路线,打通上层关节,唯其如此,传教的行为和目的才有望顺利达成。

基督教二进华夏,已经是元代时期了。之前在唐朝末年就已式微的景教,在包括新疆、内蒙古的中亚一带仍有活动。元朝开国定都之时,景教已是朝廷上层部分达官贵人所信奉的宗教,社会地位极高。在蒙古崛起扩张的过程中,蒙古铁骑西征,所到之处摧枯拉朽,欧洲教皇开始派使节觐见蒙古皇帝,尝试走高层路线,劝说有一定信教基础的蒙古人改信天主教。这一努力从1246年意大利方济各会修士柏朗嘉宾开始,历经半个世纪,到1294年,方济各会修士、意大利人约翰,孟高维诺终于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许可在大都传教。因此,后世所称的“也里可温教”既包括景教也包括天主教。虽然也里可温教在元朝盛极一时,但其最大问题恰怡也是它成功传教的根本,那就是坚持走上层路线。元朝是比较特殊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一方面其骑射文化与汉人文明有格格不人、互不相容的地方,另一方面元朝初年的“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人种歧视政策,使得也里可温教仅存于“蒙古人、色目人”中,并未在汉人群体中真正立足扎根,也未获得底层社会的认可。再加上景教与天主教虽系出同源,但彼此的内斗纷争从未停息过,这同时消耗了双方的传教精力。因此,随着元朝覆灭,也里可温教也随之销声匿迹。

……



精彩内容

本研究从个体层面出发, 把学界的关注点从“张力冲突”拉回“日常交往”, 认为不同信仰个体的现实交往是身处多维差序格局的农村个体作为普通人出于理性衡量而进行的日常交往活动, 信仰的异同并非任何时候都是双方交往中需要考虑的维度。研究采用扩展个案法, 在河南四地的个案研究基础上对双方交往关系进行了更高层次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 农村本土民间信仰无论盛衰, 其对民众根深蒂固的影响都一直存在 ; 而基督教信仰生活及实践的各个环节其实都受到基层民间社会的涵化和形塑、出现“民间化”的变迁。本研究基于理性视角, 以更深刻地理解农村地区不同信仰人群的思维方式与行动逻辑, 在此基础上尝试将其组织和凝聚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