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师综合能力提升与工程案例分析978751984414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1.82
4.8折
¥
8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魏利金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9844141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045642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 章 综述 · 001
1.1 对结构工程师继续教育的四点建议 001
1.1.1 应以问题为主要导向进行培训 · 001
1.1.2 应以工程案例为主要培训内容 · 001
1.1.3 应以培养综合决策能力为主要目标 · 001
1.1.4 应以国际和未来为大视野 · 001
1.2 合格的结构设计师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特别重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002
1.2.1 应积极主动起到全过程控制作用 · 002
1.2.2 要特别重视概念设计 · 002
1.2.3 把控好抗震、抗风设计基本概念 · 003
1.2.4 必须避免过度依赖计算机程序计算结果,必须具有完善和补充计算机程序不足的能力 · 004
1.2.5 应积极主动与各相关专业配合 · 006
第2 章 新颁布的几个标准及相关热点问题解读 · 007
2.1 对新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的一些思考 007
2.1.1 执行时间与总体原则 · 007
2.1.2 主要修订的内容 · 007
2.1.3 荷载分项系数是如何提高的 · 008
2.1.4 为什么要提高荷载分项系数 · 008
2.1.5 新旧标准中荷载组合有哪些变化 · 009
2.1.6 分项系数对主要设计控制指标的影响 · 009
2.1.7 国家标准调整前后的荷载分项系数与国际标准对比 · 010
2.1.8 新标准强制性条文有哪些,如何正确理解 · 010
2.1.9 新标准有哪些亮点 · 012
2.1.10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与《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的关系 013
2.2 对《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 450—2018)的一点思考和理解· 014
2.2.1 问题由来 · 014
2.2.2 新标准与原标准的差异 · 014
2.2.3 是新标准遗漏还是“印刷”错误 014
2.2.4 近些年关于养老建筑设防标准的一些规定的回顾 015
2.2.5 上海市已作出明确的规定 015
2.2.6 今后执行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015
2.2.7 今后遇到标准中相互矛盾的规定如何执行 017
2.3 高强钢筋应用的相关问题 017
2.3.1 CRB600H 高强钢筋相关问题 017
2.3.2 世界高强钢筋应用情况 020
2.3.3 我国建筑工程常用的几种牌号的钢筋 020
2.3.4 CRB600H 高强钢筋的适用范围 021
2.3.5 CRB600H 高强钢筋与传统楼板钢筋比较有哪些异同 021
2.3.6 CRB600H 高强钢筋能否应用在人防工程板中 022
2.3.7 CRB600H 高强钢筋支座弯矩调幅问题 022
2.4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2018)引起的一些思考 023
2.4.1 问题由来 023
2.4.2 新标准都有哪些主要变化 023
2.4.3 主要变化项的一些新亮点 023
2.4.4 目前设计能否采用HRB600 级钢筋 025
2.5 如何看待《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GB/T 51336—2018) · 025
2.5.1 问题由来 025
2.5.2 标准的一些特殊要求 025
2.5.3 地下结构也有抗震变形规定了 026
2.5.4 此标准适合房屋建筑工程地下结构吗 026
2.6 关于地下车库无梁楼盖垮塌的一些分析思考 026
2.6.1 问题由来 026
2.6.2 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结果 028
2.6.3 几个车库垮塌典型案例 028
2.6.4 是无梁楼盖结构体系问题吗 030
2.6.5 今后设计无梁楼盖应注意的问题 031
2.6.6 对于有柱帽的无梁楼盖是否需要加暗梁 031
2.6.7 作者对地库覆土层无梁楼盖的建议 031
第3 章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033
3.1 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关问题解析 033
3.1.1 近几年世界地震发生情况 033
3.1.2 我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历史 033
3.1.3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防控风险作用 035
3.1.4 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实施的重大意义 035
3.1.5 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几个亮点 035
3.1.6 北京地区主要变化 · 036
3.1.7 不同场地类别特征周期选取 · 037
3.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 年版)相关问题解析 038
3.2.1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 038
3.2.2 《抗规》与《地震区划图》动参数的对应关系 · 038
3.2.3 《抗规》附录A 与《地震区划图》附录C 查出的地震动参数不一致时,如何处理 · 038
3.2.4 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特征周期如果按坐标查询《地震区划图》附录A 与按《地震区划图》附录C,发现结果不一致时应如何选取 040
3.2.5 目前结构设计是否需要考虑场地类别对地震动参数进行调整 · 040
第4 章 现行规范的一些疑虑及“错误” · 042
4.1 正确合理理解应用规范 042
4.1.1 设计师如何避免“过度教条”或“过度机械”使用规范 · 042
4.1.2 规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对设计者的要求又是什么 · 042
4.2 现行规范应用中发现的一些“错误”及理解偏差 043
4.2.1 2016 版《抗规》主要修订条款解读 043
4.2.2 2016 版《抗规》还未修订的几个问题 046
4.2.3 《高规》的一些印刷错误 048
4.2.4 《高钢规》(JGJ 99—2015)5.4.2 公式印刷错误 · 049
4.2.5 《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印刷错误 049
4.2.6 《地基处理规范》(JGJ 79—2012)印刷错误 · 050
4.3 如何正确理解规范用词的实质内涵 051
4.4 规范正文与条文说明、各种手册、指南、构造措施图集、标准图集如何正确应用理解 051
第5 章 如何理解规范、标准、技术措施、图集及某些大型设计院的一些规定 · 053
5.1 关于结构高宽比合理认定问题 053
5.2 关于《技术措施(混凝土结构)》2009 版第2.6.5 ? 1 条的正确理解问题 · 055
5.3 关于地下结构外墙土压力计算问题的思考 055
5.4 《抗规》关于无梁楼盖的规定有一条被多地误解 · 056
5.5 某市审图机构对设计单位提出共性问题的答复 058
第6 章 对一些规范比较含糊的条款的分析及解读 · 060
6.1 如何正确理解规范条文和条文说明,把握规范用词 060
6.2 如何正确理解《抗规》第3.3.3 条(强条) · 060
6.3 如何正确理解《抗规》第3.4.1 条条文说明的表1 中周期比大于0.9 061
6.4 如何正确理解《抗规》第3.4.4 条1 款规则性判断问题 · 061
6.5 如何正确理解《抗规》第3.4.4 条2 款不规则地震剪力放大问题 061
6.6 如何正确理解《抗规》第3.10.3 条(强条) 061
6.7 如何正确理解《抗规》第4.1.8 条(强条) · 062
6.8 如何正确理解《抗规》第6.1.1 条条文说明:框架 ? 核心筒结构中“部分”一词 063
6.9 如何正确理解《抗规》第6.1.2 条表6.1.2 中数据不连续的问题 · 063
6.10 如何正确理解《抗规》第6.3.1 条规定:“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对于剪力墙跨高比不小于5 的连梁” 064
6.11 如何正确理解《抗规》第 6.3.4 条:“对框架结构梁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尺寸的1/20” · 064
6.12 如何理解《抗规》与《高规》中提到的关于规定水平力问题 · 064
6.13 《抗规》《砼规》《高规》都有这个规定,但表述有差异 065
6.14 关于钢筋材料代换《抗规》与《砼规》表述不一样 · 066
6.15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可只在基础范围内布置,请问这个要求对基础刚度是否有要求 · 066
6.16 对湿限性黄土地基,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时,地基垫层材料如何选取 · 068
6.17 对于地基处理(CFG)如果处理检测单桩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如何处理 · 068
6.18 关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处理技术同时采用时地基状态的检验方法 · 069
6.19 关于复合地基单桩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与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不一致的处理方法解析 · 069
6.20 《高规》第4.3.3 条规定中偶然偏心距0.05 能否有条件放松 070
6.21 结构计算如何合理选择双向地震作用的问题 · 071
6.22 建筑的场地类别是否会因建筑采用桩基、深基础或多层地下室而改变 · 071
6.23 关于场地特征周期及场地卓越周期问题 · 073
6.24 关于场地特征周期合理取值问题 · 075
6.25 关于商业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的合理界定问题 · 078
6.26 工程抗浮设防水位合理确定及应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 · 082
6.27 地坑肥槽填筑新技术“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技术”介绍及工程案例 083
6.28 抗浮验算是非强条,但审图给开了一个“强条”,合理吗 086
6.29 关于地下水腐蚀性等级及相关问题的解读 · 086
6.30 《高规》第10.6.3 条:上部塔楼的综合质心与底盘结构质心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那么上部质心如何计算,底盘质心是指哪一层质心 · 088
6.31 关于薄弱层楼层剪力增大系数取值各规范有何异同,设计如何执行 · 089
6.32 关于“软弱层”与“薄弱层”相关问题 · 089
6.33 若遇到新版规范未涵盖的结构体系应如何对待 · 090
6.34 对于框架 ? 剪力墙和框架 ? 核心筒结构进行关于0.2v0 的楼层剪力调整时,可否设置上限 · 091
6.35 大跨度框架结构如何界定,如何确定其抗震等级及如何加强抗震设计的问题 · 091
6.36 框架核心筒结构是否可以仅外框设置框架梁,内部不设置梁 · 092
6.37 现行规范对于框架核心筒没有规定底部框架承担倾覆力 · 094
6.38 关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按T 形截面梁计算相关问题 · 095
6.39 关于次梁搭接在边框架梁上时边梁受扭问题 · 098
第7 章 结构设计主要控制指标的合理选择问题 · 100
7.1 合理正确控制结构的变形验算相关问题 100
7.1.1 结构设计为何要控制结构的水平变形 · 100
7.1.2 日本对位移控制的解释 · 100
7.1.3 国标规范对结构的变形是如何规定的 · 100
7.1.4 几个地方标准对层间位移的补充规定 · 102
7.1.5 地方标准对层间位移放松符合国家编制标准的要求吗 · 104
7.1.6 回顾以前规范对层间位移角的限值情况 · 104
7.1.7 国外规范对建筑结构水平位移是如何规定的 · 105
7.2 合理控制结构扭转周期比相关问题 106
7.2.1 现行规范的规定 · 106
7.2.2 控制扭转周期比的目的 · 106
7.2.3 多层建筑是否也需要控制扭转周期比 · 107
7.2.4 高层建筑是否需要控制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二平动周期比 · 107
7.2.5 某些地方要求控制结构第一平动周期与第二平动周期的比值是否有必要 · 107
7.2.6 对于复杂连体、多塔楼等结构周期比验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 108
7.2.7 多层建筑是否可以允许出现第一周期为扭转周期 · 108
7.3 关于高层建筑稳定性控制相关问题 111
7.3.1 为何要控制结构整体稳定 · 111
7.3.2 如何正确控制结构整体稳定性验算 · 111
7.3.3 合理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12
7.4 哪些建筑需要进行施工及使用阶段沉降观测 113
7.4.1 规范是如何规定的 · 113
7.4.2 如何合理理解规范的这些规定 · 114
7.4.3 岩石地基基础是否依然需要沉降观测 · 114
7.4.4 建筑沉降稳定的判断标准 · 114
7.4.5 结构设计说明如何要求沉降观测 · 115
7.5 关于建筑风洞试验相关问题 115
7.5.1 哪些工程需要做风洞试验 · 115
7.5.2 风洞试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116
7.5.3 作者主持的几个工程案例简介 · 116
7.6 规范对混凝土结构裂缝计算荷载取值、裂缝宽度合理控制问题 117
7.6.1 混凝土结构计算裂缝时,荷载取值及受力特征系数有何变化 · 117
7.6.2 合理应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117
7.6.3 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 118
7.6.4 《砼规》与《水工规范》《桥梁规范》受弯构件裂缝计算对比 119
7.6.5 国外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一些规定 · 119
7.7 抗震设计时,抗震墙如何合理考虑连梁刚度折减问题 120
7.7.1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连梁为什么要考虑折减,新规范如何规定 120
7.7.2 如何理解新版规范规定:计算位移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120
7.7.3 抗震设计时,如遇剪力墙连梁剪压比超限,一般应如何处理 121
7.8 关于消防车荷载问题 126
7.8.1 消防车荷载如何考虑覆土厚度影响问题 126
7.8.2 遇到特殊情况如何合理选择消防车荷载 126
7.8.3 关于消防车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问题 130
7.9 关于山坡建筑结构基本风压取值问题 131
7.10 计算大型雨篷等轻型屋面结构构件时,除按《荷载规范》规定需要考虑风吸力之外,是否还需要考虑风压力的作用 · 132
7.11 《地规》对独立柱基础设计有哪些调整补充 134
7.11.1 《地规》规定做了哪些调整 134
7.11.2 关于锥形基础与阶梯基础经济性对比分析 134
7.11.3 关于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35
7.11.4 针对《地规》对独立基础抗剪切规定的讨论 136
7.12 结构设计处理主楼与裙房之间沉降差异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 141
第8 章 建筑结构规则性合理界定及设计加强措施 143
8.1 建筑结构规则性相关问题 143
8.1.1 建筑规则性概述及规范界定问题 143
8.1.2 建筑结构产生扭转效应的原因 144
8.2 合理界定建筑结构平面规则性应注意的问题 145
8.2.1 《抗规》是如何判定平面规则性的 145
8.2.2 《高规》是如何界定平面规则性的 153
8.2.3 补充几个地方标准对不规则性的界定 155
8.3 竖向不规则如何合理界定 162
8.4 结构设计应区别对待不规则建筑,结合工程规则程度采取相应加强措施 164
8.4.1 对不规则结构进行抗震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概念问题 164
8.4.2 对于不规则的建筑结构,结构抗震设计应进行哪些计算及内力调整 165
8.4.3 对平面规则性超限的建筑有哪些抗震计算特殊要求 167
8.4.4 对立面不规则超限建筑有哪些抗震计算特殊要求 171
8.4.5 不规则建筑结构应采取哪些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 175
第9 章 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相关问题 179
9.1 要正确区分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 179
9.2 对于高度分界数值的不连贯问题如何把控 182
9.3 用案例说明关于高度“接近”的问题 182
9.4 关于部分框支抗震墙的补充说明 183
9.5 高度小于 60m 的框架 ? 核心筒结构为何可以适当放松抗震等级 185
9.6 用工程案例说明,如何正确理解和掌握裙房抗震等级不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问题 186
9.7 几本规范对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认定有差异,设计如何把控 189
9.8 嵌固端以下抗震等级相关问题说明 190
9.9 不同规范对带有裙房结构抗震等级认定差异设计如何把握 · 192
9.10 不同规范对主楼带有裙房时加强区高度的认定有哪些异同,设计如何把握 194
9.11 对于8 度区抗震等级已经是一级的丙类建筑,当它为乙类建筑时,抗震措施按9 度查表仍然为一级,这时两个一级是否完全相当 194
9.12 《抗规》规定“建设场地为Ⅲ、Ⅳ类时,0.15g 和0.30g 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 度(0.20g)和9 度(0.40g)时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是否意味着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的建筑应提高两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195
9.13 框架 ? 剪力墙结构中,哪些情况下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 195
9.14 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的建筑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 195
9.15 剪力墙结构中少量或个别柱,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 196
9.16 确定建筑抗震等级时,如果遇到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那么建筑物的高度该如何确定,是由室外地面算起还是由嵌固端算起 · 196
9.17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非抗侧力构件,如框架结构中的一些楼面梁、大开间剪力墙结构中的一些进深梁等是否有抗震等级 196
9.18 一般的框架 ? 剪力墙中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要比柱要求高。8 度时,板柱 ? 抗震墙结构中为什么柱的抗震等级却比抗震墙的抗震等级高 197
第10 章 关于几种常用结构分析方法的思考 198
10.1 常用结构分析方法解析 198
10.1.1 弹性分析方法 198
10.1.2 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 199
10.1.3 弹塑性分析方法 200
10.1.4 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201
10.1.5 试验分析方法 201
10.1.6 有限元分析法 202
10.2 各种分析方法小结 203
10.2.1 弹性分析方法 203
10.2.2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203
10.2.3 弹塑性分析方法 203
10.2.4 塑性极限分析方法(塑性分析法或极限平衡法) 204
10.2.5 试验分析法 204
10.3 现行规范之外的几种计算方法 205
10.3.1 补充计算方法之一 205
10.3.2 补充计算方法之二 205
第11 章 结构设计容易违反的强制性条文及解析 207
11.1 强制性条文概况 · 207
11.2 荷载及设计参数选择有误 · 210
11.3 设计指标不满足规范要求 · 215
11.4 建筑地基基础方面的一些问题 · 216
11.5 砌体结构工程 · 219
11.6 混凝土结构工程 · 222
11.7 钢结构工程 · 225
第12 章 一些复杂问题设计方法及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28
12.1 关于独立柱基础+防水板人防荷载选取问题分析 228
12.1.1 国标的规定 228
12.1.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结构(防空地下室)》(2009 年版)的规定 228
12.1.3 北京《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DB 11/994—2013)的规定 229
12.1.4 独立柱基础+防水板人防荷载选取的建议 229
12.2 再谈主楼裙楼一起时主楼基础深度修正相关问题 · 229
12.2.1 主楼带有大底盘裙房(或地下建筑)时,需要结合裙房基础深度、基础形式区别对待 229
12.2.2 当地下水位在筏板基础以上时,计算超载是否需要考虑扣除水浮力问题 231
12.3 钢筋混凝土井字梁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232
12.3.1 井字梁结构的特点 232
12.3.2 井字梁结构的设计基本原则 232
12.3.3 井字梁截面尺寸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 233
12.3.4 井字梁结构的布置基本原则 233
12.3.5 井字梁的配筋应注意的问题 234
12.3.6 采用计算软件与查静力计算手册两种计算方法的问题 234
12.3.7 工程案例分析说明 235
12.4 关于筏板基础配筋计算相关问题 · 236
12.4.1 在计算筏板基础配筋时,如果地下水位在筏板以上,是否需要考虑地基净反力与水浮力同时组合问题 236
12.4.2 对地下水位以下带桩基的防空地下室,底板荷载组合中为何应计入水压力 236
12.4.3 遇到特殊情况的思考 237
12.5 柱轴压比计算时有些情况下程序为何没有采用最大轴力计算 · 237
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