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师同文馆输入的国际法术语研究978752038044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京师同文馆输入的国际法术语研究9787520380447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6.57 4.8折 98 全新

库存5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万齐洲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80447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051842

上书时间2024-12-29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万齐洲,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博士,惠州学院法律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湖北省荆门市第四届人大代表、第六届政协委员。主讲《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西方法律史》等课程,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武汉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人民”词义的变迁》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之《文化研究》及《长江日报》全文转载,并获惠州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社科期刊第十二届专题优秀作品三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会科学研究项目各一项,主持省市科研项目多项。

目录
第一章  京师同文馆与国际法的输人
  第一节  1862年以前中国与国际法的接触
    一  热兰遮谈判与国际法适用的尝试
    二  中外条约与国际法的应用
    三  林则徐与国际法条文的翻译
  第二节  京师同文馆与国际法书籍的翻译
    一  京师同文馆的成立
    二  国际法书籍的翻译
    三  国际法内容的译介
第二章  京师同文馆输入的国际法对19世纪中国的影响
  第一节  国家平等观念
    一  “华夷秩序”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变化
    二  国家平等观念的介绍及影响
  第二节  主权观念
    一  知识界对主权的认识
    二  国际法的应用与国家主权的维护
第三章  近代法学术语的译定(一)
  第一节  近代西方法学及其术语的东渐
    一  19世纪中西法学的异同及西方法学术语汉译的可能
    二  国际法术语汉译一览表
    三  法学术语的翻译方法——音译、意译
  第二节  “公法”(国际法)对译International Law
    一  International Law的含义
    二  “公法”的古汉语义
    三  “公法”的流变
  第三节  “邦”“国”“邦国”“国家”对译State
    一  State的西义
    二  “邦”“国”“邦国”“国家”的古汉语义
    三  “State”译为“邦”“国”“邦国”“国家”
    四  中西涵化之“国家”“国”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第四章  近代法学术语的译定(二)
  第一节  “主权”对译Sovereignty
    一  西方Sovereignty概念的起源
    二  Sovereignty汉语对译词的确定
    三  主权理论的输入
    四  古典翻译之“主权”与主权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第二节  “人民”(公民)对译citizen
    一  Citizen的含义及“公民”概念的演变
    二  Citizen被译为“人民”及“公民”内涵的输入
    三  从“人民”到“国民”“公民”
    四  从“人民”到“公民”
  第三节  “疆”“境”“土地”(领土)对译“Territory”
    一  Territory的含义
    二  “疆”“境”“土地”的汉语古义
    三  Territory译为“疆”“境”“土地”
    四  从“疆”“境”“土地”到“领土”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 “术语”是某个学科领域内的专门用语。近代西方普通法法系、民法法系有着一套不同于传统中华法系的术语体系,丁韪良、毕利干等人借用古汉语词汇翻译了诸多近代西方法学术语,例如:“International Law”译为“公法”(今译为“靠前法”)、“Sovereignty”译为“主权”、“Citizen”译为“人民”(今译为“公民”)、“Right”译为“权利”等。这些译词有的流传至今;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本书史论结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上述法学术语的翻译、变异以及流播过程作历史学、文化学的考察,尤其是对语义变化所蕴藏历史文化意涵的深度剖析,既可昭显近代中国法学学术发展的真实面貌,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近代转型的重要切入口,更可从中窥见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近代中国异彩纷呈的思想文化内容。

精彩内容
两次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为了应对时局,于1862年夏天成立了京师同文馆。该馆本是一所语言学校,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成为总教习后,渐渐变成了介绍西方法律文化的重镇,而国际法著作的译介尤为详细。面对语义精细的国际法专门术语,并非修习法科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克服重重困难,翻译、出版了《万国公法》等当时最为前沿的国际法著作,并采用古典翻新、中西涵化等方式,译定了一批国际法术语。如“International Law”、“Sovereignty”、“Citizen”、“Terrtory”、“State”等被译为“公法”、“主权”、“人民”、“疆”、“邦”。探求这些词语的西义及汉语对译词的的古典意义,厘清其流传、变异、定型过程,进而阐述其对近代国人思想的影响,由此可窥见近代中国异彩纷呈思想文化内容之一斑,亦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诚如陈寅恪所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