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糖时节忆吹箫978710804776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卖糖时节忆吹箫978710804776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8.06 4.8折 3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春瑜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7762

出版时间2013-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8230237

上书时间2024-12-28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春瑜,江苏省建湖县人。1937年生于苏州。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63年毕业于该校研究生班元日明清史专业,获得副博士学位。在上海师范大学任讲师。1979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工作。 1988年晋升研究员。担任《明史论丛》主编,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多年来主要研究明代政治史、社会生活史,并研究清初及其他王朝商业经营史、政治史、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历史学概论》、《明代宦官》(以上合著)、《“土地庙”随笔》、《明朝酒文化》、《明清史散论》、《古今集》、《牛屋杂俎》、《喘息的年轮》、《交谊志》、《续封神》、《铁线草》、《今古一线》、《漂泊古今天地间》《老牛堂三记》、《老牛堂札记》、《庙门灯火时》、《新世说》等;主编《中国反贪史》上下册90万字、《中国反腐败史话》10册、《中国小通史》10册,其中《中国反贪史》获得第13届中国图书奖。

目录
序诗

小传

辑一

 卖糖时节忆吹箫

 又是秋深蟹肥时

 难忘“庙”门灯火时

 又见五谷树

 生平三惊

 故土之恋

 依依淮剧情

 望月楼随笔

 无奈的笑话――干校杂记之一

 哭泣的动物――干校杂记之二

 穷证

 戒烟记

 犹记考取复旦时

 犹记负笈复旦时

 致女儿书

辑二

 送你一枝合欢花

 读茉莉花

 蝈蝈声声秋梦回

 留得枯荷听雨声

 草鞋情思

 春夜寂寞思杜鹃

 喜闻杜鹃声

 螺蛳经

 春风送暖入屠苏

 养得雄鸡作凤看

 钟馗三题

辑三

 梁启超与陈守时

 难忘汪老一面缘

 功夫文章学子书

 大慈寺谈往

 牛年逝水

 凉风起天末

 二泉映月

 沈右揆与《黛玉葬花图》

 春灯儿女对良宵

 孔子墓前三鞠躬

 一枝一叶总关情

 哀马慧珍

 怀念戴文葆学长

 闲话黄宗江

 亦狂亦侠亦情深――送别舒展文兄

辑四

 撒向帐中都是爱

 药名闲话

 发廊古今谈

 说食古

 坑厕与文化杂谈

 醉酒诗

 土匪诗

 怪哉弼马温

 哀“南昌”

 华亭园记

 龙与谣谚

 梦未圆时莫浪猜

 鼾声今古谈

 国庆与家庆

 阿Q的祖先

 千手观音赞

 江南虎踪梦里寻

 打虎英雄谱

 壮哉,伏虎妇孺

 喜听甲骨文歌

 说千年眼

 天涯谁是酒同僚

附记:重建王氏祠堂碑记

内容摘要
    我是研究历史的,又是写杂文、随笔的,说得雅一点,是文史两栖,说得俗一点,是觅食于文史两界。曾有读者、报刊记者问我是如何走上史学道路,并从事文学创作的?我曾经在不同场合做了回答。回首往事,我深深感到,在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散发着浓烈盐阜平原乡土气息的淮剧,是我的文化启蒙老师。从草台戏到县城简陋戏台、到地级市正规剧场演出的一幕又一幕的淮剧,像长长的流水,滋润着我的心田。

     我1955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后,一直留意江苏地区的方志、文集、笔记,都没有淮剧起源的相关记载。淮剧老艺人代代相传的口述历史,能够追溯的最早年代,也不过是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我1937年生于苏州,因避日寇战火,随母亲、长兄春友(参加革命后改名王荫)逃亡至水乡建湖县,在那里度过童年、少年艰苦的岁月。我三岁记事,那时我家住在蒋王庄。在炎热的夏天的晚上,人们在打谷场上乘凉时,俗称唱晚场者,撑着小船,在庄后小河上停下,然后走到打谷场上。庄上热心人士,搬来一条长凳,请他们坐下。其实就是两个人,一个拉胡琴,一个中年男人只是把头部装饰一下,脸上涂了些脂粉,扮成女人模样,一身旧布衣,用现在的话说,真是寒碜。三岁的我,根本不懂他唱的什么。我问母亲:“他唱的什么呀?”母亲告诉我:“他唱江淮戏昵!”这是淮剧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过了几年,我长大一些了,才知道唱晚场的人,并不是职业淮剧演员,是会唱一些淮剧的民间艺人,白天务农,晚上出来唱戏文,唱完后,庄农凑几斤稻谷给他们,作为报酬。他们根本买不起戏装。不过,近七十年过去了,这位民间艺人的面影,还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淮剧第一次给我留下完整的美好印象的,是1945年深秋,看阜宁县一个戏班子演出的古装戏。这一年,邻庄吕老舍一位吕姓地主,稻子丰收,而且收割后,过了两个月,稻茬上又长出二季稻,收割后,居然还打出好几担谷子,吕家高兴不已,以为是神灵保佑,便按乡俗,唱戏谢神,俗称香火戏。庄民在庄前打谷场上搭起戏台,坐南朝北。消息不胫而走,乡农平时难得看戏,都焦急地等待着,包括我在内的小孩子们,更急切地等着看热闹。此时我已八岁,读小学三年级,能看懂《盐阜大众报》,还看了《隋唐演义》之类几本历史连环画,可谓茅塞初开。演出那天,锣鼓震天,乡民纷纷赶往戏台下。这个戏班的演出很好正规。演出前,一位武生爬上一根很高的木头上做各种杂技动作,身上不系保护绳,观众不时发出惊叹声。最惊险的是,他表演“乌鸦攘翅”。肚皮贴着木头很好,身体连续做360度旋转,观众惊呆了,发出一片欢呼。这项表演结束,便是“跳加官”,在锣鼓声中,跳了很久,直到观众挤满了打谷场,才结束,开始了正式演出。出戏,当时就没看懂,只记得一位白发苍苍的土地爷,托梦给一位书生,不知道干什么,我看了觉得乏味。但第二出戏,是王宝钏抛彩球,击中一个讨饭花子,这就是中国老百姓几乎家喻户晓的王宝钏与薛平贵故事中的一段,现在京剧、地方戏舞台上仍在演出抛彩球、投军别窑、探寒窑、大登殿,可谓久演不衰。这出戏很热闹,我觉得太有趣了,势利的王丞相、坚贞的王宝钏、有志气的薛平贵,从此作为历史人物,深深在我脑海里打下烙印。但是,接下来的《活捉张三郎》,更给我留下终生难以磨灭的美好享受。其中扮演张文远的演员,表情丰富,动作灵活,最后被阎婆惜追命,用白素练勒死,伸出长舌头,欢众一阵欢呼,觉得大快人心。更使我心灵震撼的是,扮演阎婆惜的女演员,也不过二十岁左右,身材苗条,扮相俊美,唱腔悦耳。在我的童心里,颇为惊诧世界上还有这样美丽的姐姐,真正是貌若天仙。这次演出结束后,听大人们说,他们还要再来唱戏的。但是,我和小伙伴们,从秋盼到舂,从春盼到夏……望穿秋水,再也没有看到他们来演出。我急切地想看到他们的演出,很大程度上,是想再见到那位阎婆惜的扮演者。岁月悠悠,这位姐姐如健在,至少也有85岁了。她的美丽形象,是我童年时代好看好的记忆之一。P24-27

精彩内容
《卖糖时节忆吹箫(精)》是王春瑜先生的杂文集,其文章素以文史功底深厚、用笔犀利而为人称道。作者手捧明朝饭碗,心中盯着杂文。《卖糖时节忆吹箫(精)》以文史为根基,旁征博引,趣味丛生,对古今掌故如数家珍,对故土风物娓娓道来。既有“野人怀旧”之语,也有风雨人生之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