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公共建筑的气候适应机理研究/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研究丛书978711226311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3.72
4.8折
¥
92
全新
仅1件
作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悦,崔愷 等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63110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2元
货号11304935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崔愷,1957生于北京,1984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勘察设计大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得“全国很好科技工程者”(1997)、“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8)、“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国家百、千、万人工程”人选(1999)、“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03)、“梁思成建筑奖”(2007)、保加利亚靠前建筑艺术院名誉教授(2014)等荣誉。作为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和多家专业杂志编委来推动学术研究。所主持的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很好工程设计金奖1项,银奖9项,铜奖5项;获得亚洲建协金奖2项,提名奖1项;中国建筑设计金奖2项,银奖2项;中国威海靠前建筑设计大奖赛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2项;靠前铜业学会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专业设计奖项;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评选的三百多项建筑创作大奖中获得九项大奖。近两年受邀参加香港“2011-12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12)、“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2012)、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2000-2013中国当代建筑回顾展(2013),并在北京举办“十年?耕耘——崔愷工作室十周年建筑创作展”(2013),与《世界建筑》杂志共同举办“崔愷作品巡展”(2013);出版著作《当代建筑师系列——崔愷》(2012)。
目录
第一章 绿色公共建筑适应地域气候的典型模式与形体空间参数框架
1.1 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绿色建筑形体空间气候适应性相关研究的趋势综述
1.3 绿色公共建筑的形体空间气候适应性机理
1.4 一种建筑形体空间适应地域气候的总体框架
第2章 关键机理探索:“场地-风适应”研究
2.1 国内外研究趋势综述与本研究定位
2.2 场地布局建模设计与风环境模拟评价的参数选择
2.3 场地-风适应的模拟结果与数据分析
2.4 场地-风适应机理的结论与设计策略
第3章 关键机理探索:“场地-热适应”研究
3.1 国内外研究趋势综述与本研究定位
3.2 场地布局建模设计与热环境模拟评价的参数选择
3.3 场地-热适应的模拟结果与数据分析
3.4 场地-热适应机理的结论与设计策略
第4章 关键机理探索:“形体-风适应”研究
4.1 国内外研究趋势综述与本研究定位
4.2 通风模型的建立与风环境模拟评价的参数选择
4.3 形体-风适应的模拟结果与数据分析
4.4 形体-风适应机理的结论与设计策略
第5章 关键机理探索:“形体-热适应”研究
5.1 国内外研究趋势综述与本研究定位
5.2 建筑朝向建模设计与热环境模拟评价的参数选择
5.3 建筑朝向-热适应的模拟结果与数据分析
5.4 形体-热适应机理的结论与设计策略
第6章 关键机理探索:“空间-风适应”研究
6.1 国内外研究趋势综述与本研究定位
6.2 标准层分隔建模设计与风环境模拟评价的参数选择
6.3 空间-风适应的模拟结果与数据分析
6.4 空间-风适应机理的结论与设计策略
第7章 关键机理探索:“空间-热适应”研究
7.1 国内外研究趋势综述与本研究定位
7.2 空间功能布局建模设计与热环境模拟评价的参数选择
7.3 空间-热适应的模拟结果与数据分析
7.4 空间-热适应机理的结论与设计策略
第8章 绿色公共建筑形体空间气候适应性评价工具
8.1 形体空间气候适应性评价基本原理
8.2 绿色公共建筑形体空间气候适应性评价体系
8.3 项目试评与体系拓展
8.4 结论
内容摘要
中国当前绿色公共建筑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注重设备和材料性能的提升,而对建筑空间组织与形体优化及其地域气候适应性的关注有所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本章基于国内外形体空间气候适应性研究综述,开展机理分析,归纳绿色公共建筑的形体空间描述指标体系,提出场地、形体、空间、界面等方面的若干关键性指标,作为建筑师主导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构建的机理研究支撑。
1.1背景与意义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7)》1,全国建筑总面积达591.93亿m2,建筑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19.93%,其中公共建筑面积约107.65亿m2,能耗占建筑能耗总量的34%;从单位面积能耗强度看,公共建筑能耗强度在四类建筑中最高,且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因此,建筑节能尤其是公共建筑节能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
我国当前绿色公共建筑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存在重设备和材料性能的提升、轻空间组织和形体优化等问题。崔愷院士指出,绿色建筑的研究除了在技术手段或绿色建筑评定的层面之外,不能忽略与建筑设计方法的结合1。自2017年以来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领域项目开始注重从建筑设计的维度进行形体空间解析,该方向的研究对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国内外绿色建筑形体空间气候适应性相关研究的趋势综述
11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在理论研究方面,维克托·奥戈亚(Victor Olgyay)提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
精彩内容
绿色建筑事业的推动,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将为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做出积极贡献。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和认证体系。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更是将“绿色”与“适用”“经济”“美观”并列为新时期建筑方针。 基于上述背景,本书研究尝试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探索发现公共建筑形体空间与地域气候参数之间更多的相关性规律,以期在不同的建筑设计阶段形成有益的参考和提示,并很终以“绿色”来充实现有的建筑设计原理及审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