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71.28 4.8折 ¥ 15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杨京生,刘京艳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52329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50元
货号11260438
上书时间2024-12-27
1.1我国机场建设的发展脉络
1903年12月17日,伴随着莱特兄弟“飞行者”号试飞的成功,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附近的海滩成为世界上的第一个“机场”。从此,机场作为飞机起降的栖息地开始了其从小到大、由简单及复杂、自单一功能至多元功能的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航空运输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加快了民用机场的建设步伐,在机场数量增加的同时,机场的体量规模、功能设施、技术装备、质量标准等各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多个大机场的设施及航空业务量均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目前,我国机场及其建设正处于转型之中,不仅要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转向系统能力的提升,还要加强拥有平安型、绿色型、智慧型、人文型特征的“四型机场”的建设。通过将“四型机场”相关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新产品有机整合,推动民航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向新方向发展。1.1.1机场建设的起源及特征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积极应对,缓慢发展我国民用机场的发展起步较早。1910年8月,清朝政府拨款委任留日归来的刘佐成、李宝竣在北京南苑修建厂棚、研制飞机、架设简易跑道,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机场。1918年,北洋政府交通部成立了“筹办航空事宜处”,这是中国最早的民用航空管理机构。1919年至1920年,北洋政府先后开通了京沪航线(图1-1)京津段及京济段,涌现了北京南苑、天津东局子、济南张庄、上海虹桥、上海龙华和沈阳东塔等一批民用机场,扩大了机场使用规模。1929年中国航空公司和1930年欧亚航空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全国主要大城市均开辟了航线,建立了机场体系,不过当时的机场大多只有简单的机库和候机楼。截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大陆能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发展为36个,其中多为小型机场,设备也较为简陋。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走向正轨,欣欣向荣1950年,天津张贵庄机场(图1-2)进行了改造,从而成为我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机场建设项目。1958年,首都机场的建成标志着新中国民航业从此有了一个设施较为完备的基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始,我们的机场建设者在缺乏技术资料和良好装备的条件下,不断摸索经验,边学习边建设,紧紧抓住机场建设的功能要求,按照实用、经济、美观的思路成功地建设了一批重要的机场,满足了当时国内航空交通运输的基本需求。(1)规模成形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从1950年后到1978年,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我国民航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基本建设投资仅24亿元左右,年平均投资不足1亿元。这期间,我国先后新建、扩建了20多个机场(扩建后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如图1-3所示),使航班运行机场达到了70多个(其中军民合用机场36个)。但由于使用飞机机型小,故所建设的机场大多数为中小型机场。在这一时期,新建的航站楼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航站楼相似,其功能与造型均较为单一。航站楼主要是为了解决乘客陆空换乘问题,所以多为一层或局部夹层设计,没有专门的候机厅,航站楼规模往往受限,一般在数千平方米到数万平方米不等。基于这一时期我国与苏联的特殊关系,所建航站楼的造型主要借鉴苏联的建筑风格,独属于我国的建筑形式还未形成。(2)高速发展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航事业加快了前进步伐,机场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从1979年到1985年,全国新建了厦门高崎、北海福成、温州永强等多个机场,并对成都双流、海口大英山、桂林奇峰岭等机场进行了改造和扩建。1984年,历时十年的首都机场第二次扩建工程结束,扩建后的首都机场不仅成为一个坐拥两个卫星厅和航站楼的大型机场,也是我国第一个拥有两条跑道的民用机场(图1-4)。“七五”到“九五”期间(1986年~2000年),为了适应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迅速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民航确定了“集中力量、抓重点”的机场建设指导思想,并逐步拓宽了融资渠道,加大了投资力度,加快了机场建设步伐。机场建设在“八五”期间进入了高峰期。民航在基本建设投资122.07亿元、技术改造投资60.87亿元的背景下,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