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2.31 4.8折 ¥ 68 全新
库存44件
作者许宏,读客文化 出品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5913368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1520042
上书时间2024-12-27
许宏,考古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前队长。主要从事中国早期城市、国家与文明的考古学研究。其考古科普作品有《何以中国》《溯源中国》《发现与推理》《最早的中国》《大都无城》《东亚青铜潮》等。 许宏教授是所有渠道粉丝超百万的明星学者,擅长将严谨的考古学知识用轻松易懂的方式叙述出来。他学识渊博,思想开明,乐于向大众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他将考古学变成“热知识”带入到大众的视野,激发了无数读者对考古的浓厚兴趣。
1考古人许宏
考古首先是满足人类好奇心,其次是安顿身心
——与《十三邀》许知远对谈/003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
——山东大学校友访谈/038
义无反顾地跟着心灵走
——与北大新生钟芳蓉对谈/052
2考古队长许宏
发掘最早的“中国”
——“八间房”丛书访谈/061
从田野走向大众
——《北京晚报》访谈/084
考古工地上的美食总动员
——《看理想电台》访谈/093
3公众考古践行者许宏
“花间壶酒侃考古”
——考古资讯小站访谈/115
探源中国,情系三代
——中国考古网访谈/125
一位“拥有产品思维”的考古人
——中国网访谈/138
考古学是时代产物,个人何尝不是如此
——《中华读书报》访谈/148
……
考古首先是满足人类好奇心,其次是安顿身心 ——与《十三邀》许知远对谈 许知远:这是中国个大十字路口吗?站在两条不起眼的黄土路的交叉口上,我心生疑惑,四周枯草丛生。 在一个冬日,我前往河南二里头,拜访许宏。他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队队长,也是目前中国的考古学家之一。在学术界,他以直率著称,对于扑朔迷离的中国历史,他总说,可考的中原王朝的起始时间只能有3700年左右;对于公众,他则是一个热忱的考古学推广者,参加各式论坛,开设微博,写作晓畅的读物,一心将冷僻的考古学带入更广泛的智识生活中。 他也试图回答困扰几代人的问题:最早的中国出现在哪儿?中国何以成为中国?中国考古学,产生于一个对西方倍感焦虑的时代,学人们用西方的方法,来追溯自己的过去,也想证明中国的漫长历史。 许宏带我在挖掘现场参观,看当地村民熟练地挖掘,想象那个早已沉寂的昔日王国的日常生活。他酒量甚佳,记忆力惊人,背诵滇池大观楼上的天下长联,一气呵成,一字不差。 ◎考古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它必须有想象力 许知远:你最初看到这些器物的时候,会有新奇感吗? 许宏:说起来最初不是冲着考古专业来的,当年我是想成为文学青年。 许知远:你应该是1980年上的大学吧?17岁的许宏想成为什么样的文学青年?写什么样的文学作品?读什么样的书? 许宏:那是一个文学的时代,几大文学杂志都看。张贤亮、刘心武之类的作家作品,读了大量的闲书。现在真的已经舍不得花时间来读什么虚构作品了,即便是有点时间,也更愿意阅读非虚构的传记。现在看来文学还是属于青年。中学的时候跟几个同学还搞过一个文学小组,真是有作家梦。我当年考试还考得挺好,所以有点狂妄,报志愿的时候,好多老师希望我能报得务实一点,我的志愿居然报了北大中文系,人大、复旦、南开、吉大让我从第二志愿到第五志愿都报上了。非志愿人家当然不要,招生的时候只有山东大学给我打电话,说我们想要你,能不能去?当时管招生的老师说,你要来我们就给你安排进考古专业,考古专业很抢手。后来我进去之后才知道,山东大学历史系招生20个人,报考古专业的竟然有七八十人。 许知远:为什么当时考古会这么热?你为什么选考古? 许宏:真的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可能是从众心理,本来不一定想去的,但是七八十人竞争20个指标就想去了。 许知远:最早在哪儿学习? 许宏:我是山东大学毕业的,最早是在山东济南,等最后毕业实习是在山西侯马,太好的一个地方,冥冥中跟我今后的专攻密切相关。毕业实习是个分水岭,有的同学是干伤了,有的就成为铁杆考古人,我就是属于后者。刚开始怀有的是文学梦,被分到历史系考古专业后,我也问过老师能不能改行,当时是不成的。 许知远:所以你是一个很好勉强的、意外的考古学家。 许宏:许多考古学家都是这样的。邹衡先生以前是学法律的,我的导师徐苹芳教授其实是学新闻的。当时我的考虑就是既然学不了别的,只能按照这个方向走,是金子总会闪光的,所以就逼着自己学,逼着自己钻。到了1983年的侯马实习,我就已经成为一个铁杆考古人了,好多同学巴不得实习少点,但是我回校报考研究生后,又跟一个老师坐火车回到了侯马,在冰天雪地的时候,又接了一个探方,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就那么干下来了。 许知远: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尤其大学校园里是一个很好活跃和开放的地方,整个中国社会好像从一个寒冬中突然复苏,到了春天的感觉。当时山东大学对于年轻人来讲是什么感觉? 许宏:很好活跃。当时学考古摄影,我们根本买不起相机,学校有考古摄影课,就发相机让我们出去拍照。我记得很清楚,校园里面搞行为艺术,后来被学校保卫处勒令停止了。 许知远:什么行为艺术? 许宏:大概是在一个小树林里,都是男生艺术家,大长头发半裸体那种造型,很好新奇。校园里面的氛围也比较活跃,像学生会竞选这样的活动,让整个食堂门口很好热闹。那个时候像歌里唱的一样,有种“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感觉,没有世纪末情绪。所以我们这代60后还是幸运的,拥有严冬过后的一个春天。说到考古这一块,当年最终选这个专业也是因为我们圈内有一种说法,叫“上了贼船,躲进避风港”——考古虽然很好辛苦,也许还很枯燥,但因为是研究几千年之前的事,所以没有太多敏感的东西。我觉得自己现在还是受益于这个专业,有了一种看问题的大历史视角。 P3-7
◆ 无需半点基础,社科院教授许宏写给大众的考古入门书! ◆看许宏教授与许知远、看理想、澎湃新闻、三联生活周刊、北大考古新生侃侃而谈,谈笑间让你秒懂考古学! ◆ 考古人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有趣有料又干货满满! ◆考古学家是怎么确定遗址年代的? ◆三星堆为何突然消失?是人与神关系的退场。 ◆百余幅插图,图文并茂,跟着许教授一起考古!
考古人员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常常灰头土脸,偶尔惊天动地。 考古队员们编了顺口溜自我调侃:“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问是社科院的,原来是文物调查勘探的。” 考古人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一些生活细节,比如他们吃什么、用什么、扔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古学就是一门关于垃圾的学问。我们的发掘对象往往是废墟和垃圾堆,但是我们能从其中探出许多宝物来。 考古有啥用? 人的历史至少有两三百万年,如果把这两三百万年假设为24小时的话,那么到半夜11点57分之后,才进入有文字的历史。而这之外的漫长人类发展史,要想搞清它的过程,复原它的轨迹,回答诸如我们是谁、我们是怎么来的这类问题,只能依靠考古学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