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978752340354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978752340354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89.13 4.8折 398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玉婕等口述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23403549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14904132

上书时间2024-12-27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本书由北京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组织编写,该中心隶属于北京市旅游局,主要承担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研究、挖掘、抢救、保护等事务性工作,开展相关交流合作;承担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助开展文化和旅游人才发展促进、培训、表彰等工作。

目录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古琴艺术 杨青》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北京点翠 肖广春》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北京仿古瓷 白莉》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绒布唐工艺 唐玉婕》

内容摘要

古琴艺术

我是杨青,1951年8月10日生,籍贯山东。祖辈儿讨生活,就闯关东1去了辽宁。我的父母是国家林业部的干部,1957年,为了响应中央充实地方的政策,先后去了吉林和辽宁。我的父母一直都是在东奔西走,直到1979年才回到了北京,我也是那个时候回来的。

我们家不是搞音乐出身的,但我母亲爱唱歌,她常在机关里的联欢会上唱歌。我小时候就很喜欢乐器。当时我最喜欢弹拨乐,也是忽然之间就喜欢上了的。

我列举两个当时看到的电影吧。一个是《上海之春》1,刘韵若2弹唱的一首《送瘟神》3特别好听,是毛主席的诗词。另一个电影就是《地道战》1,现在若是能看到老片子,还能看到高传宝2拿着毛主席的著作,有一段琵琶配乐,太静了,那种感觉,我十分喜欢。虽然喜欢,但是电影不能老看,因为当时也没有机会。我就到街上去看小人书,有那种小店,两分钱能看一本小人书。每当翻到有音乐出现的内容,我就拿着书,想象着,音乐好像就出现了。

那时候挺有意思的。困难时期,我们家还有三个孩子。尽管我父母是干部,但是每个月的钱还是不够用。可以说,那时候没有一家是可以丰衣足食的。我就用我们家舀面的一个小椰子壳,自制“乐器”:先用一块小的薄板,将椰子壳蒙上,然后再把电话线拆开,里面都是钢丝,有弹力,我将三根钢丝固定在三根小木棍做的弦轴上。其实它没什么张力,弦一拉就变形,但是,我觉得有这么一个东西,不就像有了一把琴一样吗!后来,我就老想弹乐器,可是买不起呀,那都得几十块钱。我就只买了一个塑料笛子,才几毛钱,也能吹。当时我觉得,这起码也是乐器了。

之后,我老是觉得,还是这个琵琶好。后来,家里终于答应说可以给我买一个。当时我们在沈阳,有一条很繁华的街,叫太原街1。我就是在那条街上的一个乐器店,买了一件23块钱的“琵琶”。可我还是买错了,买的其实是柳琴2,因为它们长得都一样,都是这种梨形的、四根弦的。刚买回来的时候,我还很得意,就算这不是琵琶毕竟是正规乐器。其实,都怪当时没有识别力,实际上柳琴的弦距窄,光用指甲,是弹不了的,就得拿小拨片弹。

那时候,我们就住在东北局大院,有一邻居家说:“杨青,我们家有一个瓢,不知道什么东西,你看看。”我一看,是个曼陀铃,拿木条镶的,有8根弦,一弹就“噔噔”地响,也跟柳琴差不多,我还弹得很是得意。就这样,我弹了两年,还是没能弹到琵琶。

1966年,我去了北京。在北京的乐器店里,最便宜的琵琶是35块钱,叫柴木琵琶。柴木,就是可以用来做柴火的杂木。最好的就是红木琵琶,要198块,这在当时根本就是天文数字,买不起的。后来,我跟家里提,我的父母也是因为想着儿子在外地嘛,就答应了。就这样,我的第一把琵琶就拿到手了。

但有了琵琶以后,我没有老师。所以每逢我们大院有团体来演出,或者听说了外边有其他的演出,我都会跑到后台去,找弹琵琶的老师请教。那些老师根本不认识我,本来演出完收拾东西就要走了,却遇到我去请教,他们就会给我简单讲一讲,琵琶要怎么弹。那时候,从辽宁歌舞团,到前进歌舞团,只要有弹琵琶的老师来演出,我都去问,到处去问。当时我就发誓,要把所有的这些老师都拜访一遍。我就是这么一点点地去学,每一位,我都去请教。



主编推荐
1.古琴是一座高山,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凌其顶;古琴是一个深潭,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探其底。正因为古琴它无限的高,无限的深,没有一个人知道那绝处是什么样的一种盛况,是什么样的一种奇景而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因此,一代代琴人前赴后继地跋涉了数千年。2.在上古时代的原始宗教文化之中,神巫戴羽、饰羽被认为是与天神对话的重要渠道与形制。在随后的历朝历代中,羽饰文化及其审美思想一直延续,并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从未中断且日渐兴盛起来,成为宫廷服饰不可或缺的重要工艺,更成了王权与尊贵的象征。“点翠”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装饰工序,是中国羽饰文明与装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美学思想与色彩诠释。3.旗袍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是中华民国时期最普遍的女子服装。但是这样美丽的服饰,在时代演进中,也几经波折。如今随着中国文化、国潮风的兴盛,旗袍之美也随之灿烂辉煌起来。4.昔时有“南有广彩,北有京彩”之称。言其影响之大,宠爱之众,价格之贵,技艺之高超。京彩瓷始于康熙,盛于雍正及乾隆时期。清末随着官窑瓷器流入市场,为了满足人们好古赏旧、日用和其他特殊需要,京彩瓷也开始烧制各种逼真的前朝经典瓷器,这些瓷器胎质、釉色、画面精细度堪比官窑。京彩瓷纹饰多样,以人物、花鸟、走兽、山水、福禄寿喜等吉祥图纹为主,满足了社会各层面的不同需求。现京彩瓷以古彩、粉彩、新彩、珐琅彩等技法为主。古彩作品线条刚劲有力、形象概括夸张,极具民间艺术风格;粉彩则是在古彩基础上运用国画技法发展而来,颜色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丽,画工细腻工整,形象生动逼真;新彩色彩纯正鲜艳;珐琅彩色彩凝厚、鲜亮,有油画效果。5.在老北京人的记忆里,玩具有着特殊的地位,被称作“耍货儿”。作为老北京传统玩具之一的绒布玩具,起源于17世纪入关以前的清朝军队之中,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那时,军队的士兵们为了缓解思乡之苦,便会用手边的材料制作些小玩意儿聊以慰藉。形成了以马上生活为主要题材的绒布工艺。清军入关后,满族八旗子弟们无须再征战沙场,在京城形成了强大的势力。而曾经的这些用绒布制成的小玩意儿,又成为了他们怀念军旅岁月的一种代表,在亲友显贵之间流传开来。后来,清廷没落,满汉融合,绒布工艺流入民间,还在原来以马、骆驼等为代表的造型基础上,多了一些具有汉族传统特色、有着吉祥寓意的造型,颇受老百姓的欢迎。

精彩内容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玩艺溯源,泥木布载清史兴衰;第二章,绵延百年,时代相传挚爱为本;第三章,决心接手,殚精竭虑立命传技;第四章,玩艺制作,由粗渐精从朴至巧;第五章,奇巧玩艺,尽显文化交融;第六章,满心期待,衣钵相传师徒一心。全书共分为八章本书以整理采访资料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传承人唐玉婕与绒布唐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分类别介绍了绒布唐的玩具类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