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文化与工艺978751800702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文化与工艺978751800702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3.56 1.9折 6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卢新燕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07028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8元

货号8297661

上书时间2024-12-27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卢新燕,安徽无为县人,1998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服装艺术设计专业,2007年获苏州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副教授,长期从事服饰设计及服饰文化研究工作,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兼任福建省形象设计协会秘书长、福建省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

目录
壹  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概述

节  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文化背景

一、福建三大渔女服饰地理分布

二、福建三大渔女所属民族

三、福建三大渔女共同的信仰――妈祖

第二节  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概貌

一、惠安女服饰概貌

二、?埔女服饰概貌

三、湄洲女服饰概貌

贰  三大渔女缤纷奇异的发型与头饰

节  崇武、山霞惠安女发型与头饰

一、崇武、山霞惠安女发型与头饰概述

二、崇武、山霞惠安女发型与头饰的渊源

三、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发型与头饰

四、20世纪40~50年代发型与头饰

五、20世纪50年代后发型与头饰

六、崇武、山霞惠安女发型与头饰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  小?、净峰惠安女发型与头饰

一、小?、净峰惠安女发型与头饰概述

二、清末至20世纪20年代发型与头饰

三、20世纪30~50年代发型与头饰

四、20世纪50年代至现代的花头巾和黄斗笠

五、小?、净峰惠安女发型与头饰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  ?埔女发型与头饰

一、?埔女发型与头饰概述及渊源传说

二、?埔女簪花围发型与头饰特征

三、?埔女簪花围发式梳理方法与步骤

四、?埔女头饰沿袭了古代多种发饰习俗

五、?埔女头饰文化内涵

第四节  湄洲女发型与头饰

一、湄洲女发型与头饰渊源传说

二、湄洲女船帆髻的发型与头饰特征

三、船帆髻的梳理方法与步骤

四、湄洲女发饰船帆髻的文化内涵

叁  三大渔女服装造型及特征

节  崇武、山霞惠安女服装

一、崇武、山霞惠安女服装概述与渊源传说

二、清末至20世纪20年代服装

三、20世纪30~50年代服装

四、20世纪50年代后服装

第二节  小?、净峰惠安女服装

一、小?、净峰惠安女服装概述

二、清末至20世纪20年代服装

三、20世纪30~40年代服装

四、20世纪50年代后至现代服装

第三节  ?埔女服装

一、?埔女服装概述

二、早期?埔女服装

三、20世纪50年代后?埔女服装

四、?埔女服饰文化内涵

第四节  湄洲女服装

一、湄洲女服装概述

二、湄洲女服装

肆  三大渔女服饰配件

节  三大渔女首饰配件

一、惠安女首饰配件

二、?埔女首饰配件

三、湄洲女首饰配件

第二节  服装配件

一、崇武、山霞惠安女服装配件

二、小?、净峰惠安女服装配件

三、?埔女服装配件

伍  三大渔女服饰色彩与纹样

节  服饰色彩

一、崇武、山霞惠安女服饰色彩

二、小?、净峰惠安女服饰色彩

三、?埔女服饰色彩

四、湄洲女服装色彩

第二节  惠安女服饰纹样

一、崇武、山霞惠安女服饰纹样

二、小?、净峰惠安女服饰纹样

陆  三大渔女服装结构与工艺

节  惠安女服装结构与工艺

一、崇武、山霞惠安女服装结构与工艺

二、小?、净峰惠安女服装结构与工艺

第二节  ?埔女服装结构与工艺

一、?埔女大裾衫结构与工艺

二、下装结构与工艺

第三节  湄洲女服装结构与工艺

一、海蓝衫结构与工艺

二、红黑裤子结构与工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福建三大渔女分别指的是惠安女、蟳埔女和湄洲女,三大渔女都是以地域名称来命名的,同时也以独特的服饰穿戴而著称,其不同时期的服饰记载着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三大渔女常年劳作在海边,生活在同一海岸线上,但是由于区域文化差异,三大渔女服饰各具特色,正如《汉书》里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三大渔女服饰成为闽南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是我国海洋文化背景下海洋民俗风情的一朵奇葩。“惠安女服饰”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蟳埔女生活习俗”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节  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文化背景
  一、福建三大渔女服饰地理分布
  (一)惠安女服饰地理分布
   惠安女服饰,是指生活在惠安县东部海边的一个特殊汉族族群的妇女服饰,主要分布在惠安崇武半岛和小岞半岛上,从地图上看这两个半岛像两个巨大的蟹脚伸进海面。惠安女服饰分布行政区域又划分为崇武、山霞、小岞和净峰四个镇,同时又以这四个乡镇的妇女服饰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服饰形制,一种是以崇武、山霞镇妇女服饰为代表,崇武镇又以大岞村妇女服饰为典型;另一种服饰形制以小岞、净峰镇妇女服饰为代表(图 1-1-1)。
   惠安县位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濒临台湾海峡,土地面积6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00 平方公里,海岸线 141 公里,大小岛屿 50多个,境内地形以丘陵为主?。崇武镇位于惠安县东南沿海突出部,崇武三面环海,东临台湾
  海峡,崇武镇大岞村是惠安女集中居住点,山霞镇东边与崇武镇接壤,位于崇武半岛的底部。小岞镇位于小岞半岛,三面临海,东望台湾海峡,西与净峰镇七里湖狭长地带接壤,呈半岛地形。净峰镇位于小岞半岛底部,境内
  有海内外闻名的唐代建净峰寺,近代名僧弘一法师曾在此幽居。
  (二)蟳埔女服饰地理分布
   蟳埔女服饰指的是蟳埔村渔女所穿戴的服饰。蟳埔村为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的一个小渔村,地处泉州湾晋江下游出海口北岸,呈半岛形,古刺桐港畔。相传在明代时蟳埔村名为“前埔”,后来由于妈祖娘娘生日,晋江洋埭村民敬奉一幅缎面彩帐,把“前埔”写成“蟳埔”,再由于此地盛产红蟳,村民认为叫“蟳埔”更为妥帖,从此“前埔”便改为 “蟳埔”,并沿用至今,主要经济以渔业捕捞和滩涂养殖为主。
  (三)湄洲女服饰地理分布
   湄洲女是湄洲岛籍女子的统称。湄洲岛位于福建“黄金海岸”中部湄洲湾口,同时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中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岛屿,在唐代就有湄洲这个名字。全岛南北狭长,形状如秀丽的娥眉,有“水中之湄,海中之洲”的美誉,故称为湄洲。湄洲岛湄洲祖庙被誉为“东方的麦加”,每年都吸引着百万海内外信众竞相朝拜,湄洲岛上妈祖庙后殿石柱上就刻有:“四海恩波颂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的楹联,道出湄洲妈祖庙“祖庙”的崇高
  地位。湄洲女高贵典雅的“妈祖髻”相传为妈祖亲自设计,祖庙梳妆楼至今还保留妈祖最初的“妈祖髻”塑像,妈祖是湄洲女的杰出代表,湄洲女善良、勤劳、勇敢、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集中体现在妈祖身上。
  二、福建三大渔女所属民族
  福建三大渔女虽然服饰特征有别于汉民族,但她们都属于汉族,惠安女、蟳埔女、湄洲女她们讲汉语、写汉字,但其别具一格的服饰特征,却超出了通常意义上汉族服饰的范畴,以及惠安女奇异的婚俗,也与一般的汉族明显不同,这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三、福建三大渔女共同的信仰——妈祖
   福建三大渔女共同信仰海神妈祖。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特征。妈祖姓林名默。关于她的生平,说法不一,一曰唐天宝年间生人,另说生于宋建隆年间,据
  史料较多的宋代记载,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畔一个美丽的小渔村——贤良港。在闽南方言中,“妈”是民间对德高望重的女性或女性长者的最高尊称。妈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福佑众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己任,救助逢凶遇难的民众,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精彩内容
卢新燕编著的《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文化与工艺》在相关史料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三大渔女――惠安女、?埔女和湄州女的服饰文化进行田野考察,针对不同区域渔女服饰的特征,分别对其款式结构、面料、色彩和工艺特点,以及三大渔女极具特色的头饰装扮习俗进行了研究。海洋文化背景下的三大渔女服饰作为海洋文化的一种符号载体,不仅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凝聚了沿海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学、宗教、哲学及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

希望本书能让更多人了解东南沿海渔女服饰文化的特征,同时能够丰富闽南“非遗”传统服饰民俗文化的内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