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6.12 4.8折 ¥ 76 全新
库存118件
作者于志华著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ISBN9787548476429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6元
货号15697890
上书时间2024-12-26
于志华,女,1968年生,汉族,山东龙口人。应用心理学硕士,运动人体科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现为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课程思政名师。武汉市工人文化宫职工户外活动协会理事,湖北省高等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专家库成员,湖北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心理学前沿》编委。曾于2016年1月一2017年1月在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访学。
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主持省部级及其他课题共1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1部,研究成果14次获奖。曾先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一一奥林匹克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国际大体联世界学术大会、国际运动心理学大会、亚
洲体育科学大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会、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等学术会议
20余次,做专题报告和墙报交流。
第一章研究缘起
第二章团体凝聚力的研究
第一节群体、团体的概念与分类
一、群体
二、团体
三、凝聚力
第二节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二、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三、组织凝聚力
四、增强群体凝聚力的路径
第三节团体凝聚力的研究
一、团体凝聚力的概念模型
二、团体凝聚力的研究历程
三、团休凝聚力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
四、团体凝聚力的理论基础
五、团体凝聚力的三重逻辑
第三章体育团体凝聚力的研究
第一节体育团体凝聚力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体育团体凝聚力的概念模型
二、体育团体凝聚力的特征
第二节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发展模式
一、凝聚力的线性模式
二、凝聚力的钟摆模式
三、凝聚力的周期模式
第三节体育团体凝聚力的测量
一、问卷调查法
二、社会测量法
第四节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后效变量研究
一、体育团体凝聚力对体育团体的影响
二、体育团体凝聚力的个人效益
第五节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前因变量研究
一、影响体育团体凝聚力的情境因素
二、团体因素
三、人的因素
第四章民族传统体育提升团体凝聚力之所以能、何以能与如何能
第一节民族传统体育提高团体凝聚力之所以能
第二节民族传统体育提高团体凝聚力之
何以能:价值寻绎
一、民族传统体育提高社交凝聚力
二、民族传统体育提高任务凝聚力
三、促进文化认同,提升民族凝聚力
第三节民族传统体育提高团体凝聚力的践行向度
一、优化环境
二、团体因素
三、人的因素
第五章结语
第一章研究缘起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思潮的冲击、“霸权主义”思想的干扰,以及“冷战”思维的负面影响等因素导致国际政治局势动荡。苏联的解体、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独立”、俄乌冲突等区域安全问题,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国内外分裂势力的蠢蠢欲动,都凸显了加强团结、提高凝聚力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处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途中的中华民族更需要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常态化,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心,凝聚更加磅礴的合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对于民族院校来说是一项重要任务,不同民族的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学习和生活,对于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脊梁,是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主力军。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呈现自我中心的状况明显,集体主义思想淡化,共同体意识淡薄,出现了一种现象一“在一起的独处”(称为“群体性孤独”,AloneTogether)O,即身体近在咫尺,心却远隔天涯。人际关系建立便捷与人际关系实质萎缩成为群体性孤独的一体两面,揭示出人们深陷于与其社会性本质相悖的“在一起”的时代问题。“群体性孤独”是个体与共同体之关系这一经典命题在互联网时代的延续与凸显,群体性孤独的特质及吊诡,不仅显示了现代人孤独的独特样态,更重要的是昭示了现代人的社会性存在危机,即我们不知道如何真正在一起。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东南亚朋友说,“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说,“一棵树挡不住寒风”。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只有团结一心、合作共贏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有意识地提高大学生的团体凝聚力,对学生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民族院校是践行民族团结进步常态化的重要场域和坚强阵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会点,在高校教学中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团体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提高中华民族团体凝聚力的关键。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遵循,为学校教育部门和教师提供实践启示。
……
本书是一部学术类图书,阐释了团体、团体凝聚力和体育团体凝聚力的概念及其价值意蕴,梳理团体凝聚力和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本书概述体育团体凝聚力包括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以体育团体凝聚力概念模型为基础,从团体任务吸引力(ATG-T)、团体社交吸引力(ATG-S)、团体任务一致性(GI-T)以及团体社交一致性(GI-S)四个方面,明晰提高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应然之思;从“人、环境、体育项目”三要素,系统地分析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厘清当前团体凝聚力的实然之困;从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团体的环境和项目特点出发,提出提高体育团体凝聚力的适然之策,旨在为教育领域提供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