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与官僚制978754751838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9.01
4.8折
¥
40
全新
库存162件
作者(日)平田茂树著
出版社中西书局
ISBN9787547518380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0元
货号11224684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平田茂树,1961年生,日本静冈县静冈市人。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博士。现任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此外,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学府客座教授。主要研究宋代政治史、社会史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透过理解科举的视角
第二章 成为精英之路
第三章 官僚升迁的过程
第四章 皇帝与官僚
第五章 科举合格后所获得之物
第六章 科举的虚构与真实
参考文献
主编推荐
关于科举制度的科普读物 推翻科举是的观点,探索科举的另一面 语实,随附多幅图片,可读强
精彩内容
引言 宋代第三位皇帝真宗在《劝学诗》中曾经这样说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若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此外,描写科举考生生活的清代小说《儒林外史》中载有如下故事:五十四岁前,参加过二十余次科举考试均落第,那天他正在吃饭,突然得知他参加乡试a中了举人后,地方士绅们带着许多钱财前来祝贺。不仅如此,士绅们有送田产的,有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的生活由此大为改变。 科举考试共有三个阶段,仅仅是阶段合格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若是在接下来的会试、殿试中合格,能成为,其获得的地位、身份与庶民会有天壤之别,如同前述真宗的话语一般,得到梦想的所有东西。可见,科举为读书人提供了立身出仕的巨大机会。然而,这个机会真的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吗? 首先,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数十万考生中,仅有数百名合格,中举比例极小。由此,假设北宋时期人口一亿,以中举者为中心的阶层也仅有数万人,是精英。考生梦想着获得社会,虽然此后印刷术的发展使书籍得以普及,民间教育机构的发达令登龙门的机会增加,但由于官员和科举合格者的数量到清代为止依然维持着几乎相同的,因此科举的竞争仍旧是激烈的。 此外,考生为了通过考试,必须博通哲学、文学、史学,这必须广泛阅读并记忆数量庞大的书籍内容。十余年从早到晚的学则十七八岁,晚则二十岁前后,他们要准备参加考试。 初的地方考试合格后,接下来要在都城停留两三个月,准备终考试。从边境出发到都城有一千公里以上的路程,需花费数月的时间。这趟旅程即便放在今天依然是极漫长的远程旅行,路费加上在都城的生活费用,对考生来说,堪称天文数字。 不仅如此,一次能高中的情况极为罕见,宋代留存今的合格者名单(1148 年与1256 年)中,合格者均年龄是36 岁。 在没有义务教育的当时,这十余年的教育一般是由民间的私塾以及家庭教育承担。可见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考试所需的巨额费用,成为压在考生家庭上的重担。 为了通过考试,需要具备以上诸多条件,这样长年累月下来,究竟有多少家庭可以一直支持考生呢? 像这样顺利突破重重困难成为的精英们,等待他们的使命并非儒家知识分子以德救世(经世济民)的实践,而是成为皇帝忠实的仆从。尤其是宋代在完备的机构基础上,得以实现集中所有权力制,而这一制度也正是由源源不断产生忠实仆从的科举来支撑的。 也是说,国家给予了人们一种共同幻想:科举是面向大众、等的考试,若能通过,则可以获得社会意义上的。这样,科举一方面为的合格者们提供了庶民难以企及的财富与权力,另一方面则成为国家实制的工具。 科举实现能还不仅于此,本书没有从过往认为科举是官吏录取考试的角度,而是从科举与中国社会诸构造相关、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的角度,重新审视科举制度。
媒体评论
☆关于科举制度的科普性读物☆推翻科举是绝对公平的观点,探索科举的另一面☆语言平实,随附多幅图片,可读性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