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迹岷山978751961046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1.82
4.8折
¥
88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明军,李道萍编著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610463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653532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道萍,羌族,籍贯四川茂县,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无党派人士,馆员,现任汶川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秘书长,《羌族文学》编委会副主任,汶川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在《草地》《中国乡土文学》《阿坝师院学报》《四川作家》《四川文艺》《阿坝文史》等报刊发表,参与编辑(审)出版《读书间——〈羌族文学〉作品精选集》和中国作家协会《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羌族卷》等图书,与人合著《禹迹岷山》。
目录
禹之圣山
岷山,禹之圣山
禹与西羌
史载大禹
禹之世系
禹生于石
禹生西羌
禹生石纽
禹生汶川
文物说大禹
遂公盨
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
石纽山圣母祠碑记
禹迹览胜
汶川之禹迹
理县之禹迹
茂县之禹迹
北川之禹迹
都江堰禹迹
禹生汶川的佐证
禹生于石与羌人石崇拜
“岷山导江”的自然环境佐证
大禹在汶川的文化传承
禹生汶川石纽的历史记载
桃关戴家坪禹迹纪事碑
景云碑禹生汶川的实证
民间叙禹
大禹王的故事
释比经典说大禹
羌戏竹马花灯说大禹
六月六晒龙衣
禹王治水
地名故事说大禹
刳儿坪
涂禹山
禹背岭
大禹坪
娘子岭
黄龙寺
卧龙
龙池
九龙山
九鼎山
天赦山
映秀
大禹祭典
汶川禹王庙的变迁
汶川公祭大禹简介
大禹治水故事
开天辟地 女娲黄泥造人烟
洪水朝天 女娲五色石补天
临危受命 鲧大战怪兽妖孽
息土围堰 治岷山洪水失败
天狮捕鲧 剖鲧腹大禹出世
比武显能 大禹当上孩子王
深山巧遇 大禹拜仙师学艺
梦游月宫 禹知鲧事誓治水
兴风作浪 避邪剑威力无比
涂山导水 女娇大禹定姻缘
虔诚祈祷 云云鞋显灵助禹
涂山会盟 大禹讲述治水法
女娇被劫 大禹疏导涂山湖
紫坪导水 禹开山斧战夔牛
禹杀黑虫 一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提亲 木姐送礼到涂山
女娇被劫 大禹女娇终完婚
龙王助禹 凿羊龙之门导水
禹凿雁门 二过家门而不入
熊耳山塌 皋陶施法治沱水
禹凿巫峡 三过家门而不入
化猪拱山 东别为沱治西海
火烧芦林 垦荒西海造良田
汶川之会 大禹石纽祭天地
禹治九州 万邦归顺建夏国
大禹精神
大禹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岷山,禹之圣山 几乎所有的先秦古籍,对大禹都有一些记载,彼此之间也不接近一样。关于大禹的出生地,历代各类文献史籍记载互有分歧争议,近年却在全国掀起大禹故乡争夺战,四川汶川、北川、都江堰等地,浙江绍兴、山东禹城等地都在争夺,而且愈争愈烈。大禹千百年来被顶礼膜拜、奉为天神,被后人供奉却是不争的事实。 《史记》中司马迁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的事迹,但是他没有记载大禹具体的出生地。其他历史文献记载禹出生地也不具体,最早明确记载“禹兴于西羌,禹生于石纽”的古籍是周代的竹简文献《竹书纪年》古本。《竹书纪年》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编年史书,所载内容如“禹都阳城”“禹铸九鼎”“颁夏时于邦国”等,已为近几十年的考古文物所印证,突显其信史的历史地位。近年出土的文物也印证了《竹书纪年》中禹生石纽、禹兴于西羌的记载。 现今对大禹的出生地望分歧甚大,一时难以确认,禹生于石纽,而石纽地望也有不同。今石纽地望有四说:一为今汶川县飞沙关山岭;二为今北川县禹里乡之石纽山,三为今理县通化汶山寨石纽山;四为今都江堰市之北龙池山。古人没能说清楚,今人又争论不休,其孰是孰非,各有道理。但这石纽终属岷山,岷山,禹之圣山也。 岷通汶,岷山即汶山。禹生羌乡石纽,其地在汉之汶山郡广柔县,今天的汶川、理县、北川、茂县及都江堰市部分地区。即之岷山中部,也即今羌族主要聚居区。而岷山自中国甘肃省西南部延伸至四川省北部的一褶皱山脉,大致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南北逶迤700多公里,有“千里岷山”之说。岷山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源头。岷山实为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也是南北划分的一道天然分界线。当第四纪冰川消融时,地质灾害频繁,火山喷发,地震不断,世界一片。唯独岷山像中的一叶孤舟,漂浮在洪水之上。这就是西方创世纪神话中的“诺亚方舟”。 在岷山之域,生活着华夏的祖先——伏羲族群。伏羲在此观天测地,把对宇宙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知的高度,创立了阴阳八卦、太极的理念。炎黄部族在此肇生,随着洪水的消退,将华夏文明的火种,沿黄河、长江播撒到神州大地。岷山为长江上游支流岷江的发源地,古代称为长江正源,是江源文明的中心。“岷渎”“渎山”“蜀山”“汶山”等都是岷山的别称,而岷山玉从大禹建立夏朝以来就为中原王朝所用。《水经注》:岷山即渎山,水曰渎水,又谓之汶阜,即陇山之南首也,故称陇蜀。《史记·封禅书》:自华以西名山曰渎山。渎山者,汶山也。岷山的大跨度高海拔,岷山的雪山冰川,岷山的险境魔幻,岷山的峥嵘万状,足以让每一个造访者跃跃欲试却又敬而远之。大洪荒时期,在岷山区域生活着华夏族群。对于中国的远古先民来说,岷山是遥远、神秘的,是中国古史神话传说中上帝与众神的天庭所在地。岷山被称为古昆仑山,是因为昆仑山是中国古神话的出处。相传元始天尊的道场就在昆仑山,而岷山由于也有许多神话传说,如《开天辟地》《洪水朝天》《兄妹造人烟》《夏禹王治水》等,而且就中国的神话体系来说几乎与昆仑山持平,是神仙文化、道教发祥地,中华人文女祖、蚕桑神嫘祖和治水英雄大禹的故里、古蜀文明的发祥之地,故而被称为昆仑山。远古“昆仑”原非一山之专称,而是表示神化的山的通用名称。从这个意义上讲,岷山是昆仑神话的中心,岷山是华夏文明的圣山,也是禹之圣山。 史载,禹是夏朝的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和建立华夏个国家政权——夏朝。禹功高盖世、德行天下、后世敬仰,后人称他为禹、大禹、夏禹、帝禹。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都来祭祀禹,在民间也修禹庙、禹陵、禹祠、禹王宫来祭祀敬仰。华夏之地,仍禹迹芒芒。而禹是治水的英雄,在中国几千年中一直被世人敬仰与歌颂。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以冉駹部落之地置汶山郡,因汶山得名。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茂县、松潘、汶川、都江堰、黑水等市县地。其后废置不常,治所屡迁。治在汶江县(在今四川茂县北),属益州。西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撤销汶山郡,辖县改隶蜀郡。东汉安帝延光三年(124),复设蜀郡北部都尉汶山郡,治绵虒道(今汶川县西南)。不久废。刘备定蜀,再置汶山郡,晋移郡治汶山县,在今四川理番县废保县南(桃坪镇古城村)。南北朝刘宋王朝时,迁汶山郡治于都安县(今灌县城),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属汶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撤销汶山郡。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又曾改会州为汶山郡。 P1-3
精彩内容
以“岷山”为叙事界域,《禹迹岷山》全书共10个部分,实际上汇编着三方面内容:前八章从文献到文物、从地名到胜迹、从仪式到民艺,是对所收集资料的梳理和归类;第九章“大禹治水故事”,则是作者在多年收集资料基础上创作的文学作品;末章是对大禹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阐述。尽管收集的各种资料未全部就版本来源、信息提供等详加说明,但看得出作者多方寻求的努力,他做此事时的感情很投入。“大禹治水故事”是一部自成系统的章回体小说式作品,从《开天辟地女娲黄泥造人烟》开篇,到《禹治九州万邦归顺建夏国》结尾,中间包括《临危受命鲧大战怪兽妖孽》《梦游月宫禹知鲧事誓治水》《紫坪导水禹开山斧战夔牛》《大禹提亲木姐送礼到涂山》《化猪拱山东别为沱治西海》等章节,不乏传奇意味。整部作品,启运神思,发挥想象,汇入羌地元素,融入族群情感,具有不可谓不浓的文学性色彩。对此罩着神话之奇异面纱的作品,爱好文学的读者想必更有兴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