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9.31 6.0折 ¥ 65 全新
库存64件
作者孔寒冰,陈峦明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45191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5元
货号14352366
上书时间2024-12-24
孔寒冰(本名孔凡君),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世界理论与实践、中苏关系、中东欧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对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多数国家做过比较全面和深入的学术考察,主持过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原苏联东欧地区社会发展与运动》和重大项目《原苏联东欧地区运动现状研究》。出版著作三十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陈峦明,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综合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
导论 ……………………………………………………………………… 1
上篇 晚清时期北京大学的 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一章 从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的晚清时期 ………………………… 23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保守性 …………………………………… 23
第二节 被迫对外开放 ……………………………………………… 26
第三节 近代以前中国的高等教育状况 …………………………… 31
第二章 “师夷”与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 35
第一节 “师夷长技”的主张 ………………………………………… 35
第二节 对外交往的近代化 ………………………………………… 39
第三节 洋务运动中的新式学堂 …………………………………… 41
第四节 变法求新与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 45
第三章 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 ………………………………………… 52
第一节 晚清时期聘请洋教习的缘起 ……………………………… 52
第二节 京师大学堂的西方教习 …………………………………… 57
第三节 京师大学堂的教习 …………………………………… 65
第四章 京师大学堂外派的留学生 …………………………………… 76
第一节 晚清时期出国留学的开端 ………………………………… 76
第二节 京师大学堂的外派留学生 ………………………………… 85
下篇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 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五章 社会转型和内乱外患中的北京大学 ………………………… 97
第一节 从帝国到民国的社会转型乱象 …………………………… 97
第二节 北洋时期北京大学的两次改名与校长更换 ……………… 106
第三节 南京政府时期北京大学的六次改名与校长更换 ………… 120
第六章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外籍教员 ……………………………… 135
第一节 民国前期聘请外籍教员的情况 …………………………… 135
第二节 民国后期聘请外籍教员的情况 …………………………… 154
第七章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几位著名的外籍教员 …………………… 162
第一节 “中国古生物学之父”葛利普 ……………………………… 162
第二节 梵文和佛学专家钢和泰 …………………………………… 172
第三节 数学“研究教授”施佩纳和奥斯古德 ……………………… 178
第八章 到北京大学讲演的国外学者 ………………………………… 187
第一节 国外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讲演 …………………………… 187
第二节 学者在北京大学的讲演 ……………………………… 195
第三节 山格夫人的节制生育讲演 ………………………………… 200
第四节 其他外国学者讲演 ………………………………………… 204
第五节 北京大学邀请爱因斯坦讲演的前后 ……………………… 212
第九章 杜威和罗素与北京大学 ……………………………………… 220
第一节 杜威在北京大学的讲学 …………………………………… 220
第二节 罗素在北京大学的讲学 …………………………………… 231
第十章 北京大学师生出国 …………………………………………… 241
第一节 学生出国留学 ……………………………………………… 241
第二节 教员出国 …………………………………………………… 252
第十一章 北京大学其他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 266
第一节 接收外国留学人员 ………………………………………… 266
第二节 第二节 克兰夫人奖学金 …………………………………………… 272
第三节 第三节 外国政要访问北京大学 …………………………………… 274
第四节 第四节 北京大学的其他涉外活动 ………………………………… 277
结 语 …………………………………………………………………… 280
附 表 …………………………………………………………………… 282
后 记 …………………………………………………………………… 302
评价一所大学综合水平高低的标准不仅是多重的,而且受评价者所处的不同时空的影响比较大。但是,除因此而产生不同甚至矛盾的评价标准之外,世界一流大学还有一些为各种评价者所公认的评价标准,其中之一就是国际化的程度。对于大学国际化的具体内容,学界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就一般而论,它通常指的是办学的理念、办学的各种要素和行为等跨国
界、跨文化的互动现象,以及从国际视角整合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和培养人才等各项功能的过程。①综合学界的观点,大学的国际化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办学理念的国际化、课程与教学的国际化、师资与学生的国际化、科研的国际化。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大学国际化的基本体现是它的跨国交流与合作。这不仅可以在一所大学的发展史上留下深深的跨国界、跨文化、跨民族的辙迹,而且能够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变迁。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最直观的指标,在全球化时代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途径,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把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其标志就是“211 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先后实施。“211 工程”提出于1993年。根据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211 工程”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院校和一批重点学科。“985工程”提出于1998年。根据1998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和同年12月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简称“985工程”。“双一流”建设提出于2015年。根据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双一流”建设就是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三个工程虽然在提出时间先后、内容侧重上均不相同,但着眼点都是要在中国打造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都强调大学的国际化。
一、北京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分期
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到2018年已有120年的历史。在这120年中,对外交流与合作始终是北京大学办学的一条主线,但合作与交流的对象、程度、方式和效果在不同时期却有很大的差别。北京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同近代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同中国社会的曲折发展密不可分。本书正是从这个角度把北京大学120年的历史分为三个大的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阶段,北京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性质与表现、内涵与外延都不一样。但是,北京大学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始终走在中国所有大学的前列,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风向标,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改变着中国社会。
北京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第一个时期是1898年至1949年,包括晚清(1898-1911)和民国(1912-1949)两个阶段。从社会发展上说,这时正处于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资本主义的认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所谓资本主义,就是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开放的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它最早起源于西欧,因而也称欧洲模式。由于内部动乱不已、外部列强林立以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根深蒂固,中国社会这次转型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建立起欧洲式的社会发展模式。在这种背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