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祝畹瑾主编的《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在第一章“社会语言学概述”中,试图揭示各类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核心思想和基本内容概括成一目了然的纲要,对于一些重要主题则区分开要点,分别加以说明。第三章至第九章都可以视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各章也尽可能理清主题的发展脉络,并适当反映我国的研究情况。第三章“语言变异和演变”融入了许多汉语方言研究成果作为例证,平添了几分新意。第四章“语言与性别”和第六章“称呼语研究”,主题比较集中,布局层次清楚。第五章“言语交际和互动社会语言学”涉及的面较广,显示出社会语言学研究言语交际或者会话的不同视角和路径。第七章“双语现象和语言接触”清晰地界定语言接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阐述双语现象,宏观和微观并重,内容十分丰富。第八章“语言与认同”是同类教材中很少专门设立的一章,讨论从隐性逐渐成为显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关于“语言规划”,国外学术界不断提出新的主张和用语,缺乏定规和范式,对此第九章尽量理出头绪,分别给予细致描述。
目录
第一章 社会语言学概述
1.1 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及其背景
1.2 社会语言学内涵
1.3 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地位
1.3.1 语言研究发展回顾
1.3.2 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1.3.3 社会语言学和人类学的关系
1.3.4 人类学语言学的新发展——言谈民族志学
1.3.5 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学的关系
1.4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题
1.4.1 核心思想
1.4.2 基本内容
1.4.3 主题线索
第二章 理论、范式和方法学
2.1 理论诠释
2.1.1 理论与框架
2.1.2 理论与假说
2.2 范式的构成及价值
2.3 方法学的重要性
2.4 社会语言学理论观评说
2.5 语言变异研究范式
2.5.1 方法学革新
2.5.2 理论探索
2.6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贡献
2.6.1 理论概念
2.6.2 解析方法
第三章 语言变异和演变
3.1 语言与方言
3.2 地域方言
3.2.1 地域方言的形成与分布
3.2.2 地域方言的社会变异
3.3 城市方言
3.4 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模式
3.4.1 社会阶层语言变异研究模式
3.4.2 社会网络语言变异研究模式
3.4.3 实践共同体语言变异研究模式
3.5 语言变异和演变的机制
3.5.1 语言变化的限制条件
3.5.2 语言变化的语言条件
3.5.3 语言变化的社会动因
3.5.4 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
3.5.5 进行中变化
3.6 语言变异和演变的路线
3.6.1 词汇扩散
3.6.2 地理扩散
3.6.3 社会扩散
第四章 语言与性别
4.1 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
4.2 语言与性别研究的发展
4.2.1 早期的研究
4.2.2 女性语体及男女话语研究
4.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的新进展
……
第五章 言语交际和互动社会语言学
第六章 称呼语研究
第七章 双语现象和语言接触
第八章 语言与认同
第九章 语言规划
内容摘要
历史语言学的语言数据来源于保存下来的典籍。文献上的证据虽然可以反复核查确认,但是语料本身有可能是支离破碎的、已经改动过的,与真实的话语相距甚远。新语法学家提出在元音转移方面“语音规律无例外论”,这条原则指引语言学者去努力探索语音变化的规则,至今依然是研究音变的参照理论。但是方言学者在自然话语里找到了例证,表明元音变化的路线并不一致。可见用过去的和现在的音变情况相互印证和解释时,还必须考虑到语料的来源和收集语料的方式上的差别,其中存在着书面语言系统与口头语言系统的关系、标准语言与方言土语的关系、语言变化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关系等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结构描写语言学的“发现程序”可以帮助学者在不知道词义的情况下凭借技巧,从分析音位起始获得关于某一语言结构的知识。然而可以作为语言学规则的证据的语料是许多因素的产物,忽略了这一根本特性,即便对语料重复检验,依然存在着证据的有效性问题。
索绪尔强调语言学家必须专注于“语言”的研究。他所说的语言是指语言共同体成员普遍拥有的内在的语法系统知识。照此观点,研究语言的社会性必须借助于个人的直觉,而语言的个性则又只能通过对社会成员言语的抽样调查才能获知。所谓“索绪尔悖论”,明显地体现出方法学上的不统一。研究语言和研究言语的路径是不一样的。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学论证从语言的深层结构可以转换生成符合语法的句子。但是在符合语法和不符合语法的例句之间还存在着有疑问的、有疑问不符合语法的和显著不符合语法的例句,可见依靠语言学家的语感判断句子的语法正确与否,其尺度不一。于是在关于证据是否可靠的争议中,有些学者求助于内省法,用“我的方言”来辩解。个人方言是不能代表社会全体成员共享语言知识的,也显示不出社会语言变异的规则性,从方法学角度看,这样的数据陷入了困境。
……
主编推荐
《21世纪汉语言专业规划教材·专业方向基础教材系列: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在《社会语言学概论》(曾获“全国第二届很好教育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基础上新编而成,既呈现学科全貌,又体现其发展趋势,适合用作语言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社会语言学基础教材,
精彩内容
本书全面描述了社会语言学50年来的发展面貌,内容涵盖该学科的各个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变异、言语交际、会话分析、社会双语、语言接触、语码转换、称谓研究、语言规划,以及当前备受靠前学术界关注的语言与性别、语言与认同等课题,是主编继1992年版《社会语言学概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的又一力作。目前国内尚缺乏能完整反映该学科全貌的教科书,本书弥补了这一空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