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AI应用:无线传感、定位、物联网和通信:wireless sensing, positioning, iot, and communications978711174676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11.75
7.5折
¥
149
全新
库存86件
作者[美]刘国瑞,[美]王贝贝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746768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49元
货号16243869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译者序<br />前言<br />第 1 章时间反演原理和有效带宽··· 1 <br />1.1引言1<br />1.2多径视为虚拟天线2<br />1.3时间反演原理3<br />1.4有效带宽原理6<br />参考文献9<br />第一部分室内定位与追踪<br />第 2 章厘米精度的室内定位14<br />2.1引言14<br />2.2时间反演室内定位系统16<br />2.3实验18<br />2.4小结23<br />参考文献24<br />第 3 章多天线方法27<br />3.1引言27<br />3.2相关工作28<br />3.3准备工作30<br />3.4算法设计32<br />3.5实验36<br />3.6小结48<br />参考文献48<br />第 4 章跳频方法51<br />4.1引言51<br />4.2准备工作53<br />4.3算法设计54<br />4.4跳频机制59<br />4.5实验61<br />4.6讨论66<br />4.7小结67<br />参考文献67<br />第 5 章分米级精度室内追踪70<br />5.1引言70<br />5.2相关工作71<br />5.3TR 聚焦球法估算距离72<br />5.4移动方向估计和误差校正77<br />5.5性能评估78<br />5.6小结83<br />参考文献84<br />第二部分无线感知与分析<br />第 6 章无线事件检测88<br />6.1引言88<br />6.2TRIEDS 概述90<br />6.3系统模型91<br />6.4实验93<br />6.5讨论101<br />6.6小结102<br />参考文献102<br />第 7 章室内监控的统计学习105<br />7.1引言105<br />7.2准备工作106<br />7.3TRIMS 的设计111<br />7.4实验115<br />7.5讨论121<br />7.6小结122<br />参考文献123<br />第 8 章用于人体识别的无线生物特征126<br />8.1引言126<br />8.2TR 人体识别128<br />8.3系统模型130<br />8.4无线生物特征净化算法132<br />8.5实验134<br />8.6讨论141<br />8.7小结145<br />参考文献145<br />第 9 章生命体征的估计与检测148<br />9.1引言148<br />9.2理论基础149<br />9.3算法设计154<br />9.4实验159<br />9.5各种因素的影响165<br />9.6小结168<br />参考文献168<br />第 10 章无线移动检测170<br />10.1引言170<br />10.2CSI 测量的统计建模171<br />10.3WiDetect 设计173<br />10.4实验174<br />10.5小结176<br />参考文献176<br />第 11 章无设备速度估计178<br />11.1引言178<br />11.2相关工作179<br />11.3用于无线移动感应的 EM 波统计理论180<br />11.4WiSpeed 的理论基础183<br />11.5WiSpeed 的关键组成188<br />11.6实验191<br />11.7讨论195<br />11.8小结196<br />参考文献196<br />第三部分 无线功率传输和能源效率<br />第 12 章能源效率的时间反演200<br />12.1引言200<br />12.2系统模型201<br />12.3性能分析203<br />12.4仿真结果209<br />12.5实验211<br />12.6基于时间反演的多路复用和安全性215<br />12.7小结216<br />参考文献216<br />第 13 章功率波成形218<br />13.1引言218<br />13.2系统模型221<br />13.3功率传输波设计222<br />13.4性能分析225<br />13.5PW 系统与 MIMO 系统的比较228<br />13.6仿真结果及讨论229<br />13.7实验结果及讨论232<br />13.8小结235<br />参考文献236<br />第 14 章联合功率波成形与波束赋形239<br />14.1引言239<br />14.2系统模型241<br />14.3功率传输波和参考信号设计243<br />14.4多天线 PW 系统的性能分析251<br />14.5仿真结果及讨论255<br />14.6小结259<br />参考文献259<br />第四部分5G 和下一代通信系统<br />第 15 章时间反演多址264<br />15.1引言264<br />15.2系统模型266<br />15.3有效 SINR270<br />15.4可达速率274<br />15.5信道相关效应279<br />15.6小结281<br />参考文献281<br />第 16 章应对 TRDMA 中的强 - 弱共振284<br />16.1引言284<br />16.2系统模型286<br />16.3总功率约束的迭代算法288<br />16.4具有单个功率约束的两阶段自适应算法291<br />16.5仿真结果294<br />16.6小结298<br />参考文献298<br />第 17 章时间反演大规模多径效应301<br />17.1引言301<br />17.2相关工作303<br />17.3系统模型303<br />17.4时间反演大规模多径效应的推导306<br />17.5不同波的期望可达速率307<br />17.6仿真和实验309<br />17.7小结313<br />参考文献313<br />第 18 章波成形技术316<br />18.1引言316<br />18.2系统模型317<br />18.3时间反演信号传输322<br />18.4很好资源分配327<br />18.5无线功率通信333<br />18.6安全通信336<br />18.7小结337<br />参考文献337<br />第 19 章网络的空间聚焦效应343<br />19.1引言343<br />19.2相关工作344<br />19.3系统模型345<br />19.4空间聚焦效应348<br />19.5空间频谱共享性能351<br />19.6通用网络关联协议设计357<br />19.7仿真结果360<br />19.8小结363<br />参考文献364<br />第 20 章云无线接入网的隧道效应367<br />20.1引言367<br />20.2系统模型368<br />20.3下行链路性能分析373<br />20.4上行链路性能分析375<br />20.5性能评估378<br />20.6小结385<br />参考文献386<br />第五部分物联网连接<br />第 21 章物联网中的时间反演390<br />21.1引言390<br />21.2时间反演基础392<br />21.3物联网中的非对称 TRDMA结构397<br />21.4其他挑战及未来展望405<br />21.5小结409<br />参考文献409<br />第 22 章物联网中的异构连接415<br />22.1引言415<br />22.2典型的同构时间反演系统417<br />22.3异构时间反演系统420<br />22.4异构时间反演系统的性能分析423<br />22.5仿真结果426<br />22.6小结430<br />参考文献430
内容摘要
本书通过高度创新的方法——利用现有无线设备和信号处理技术将多径视为虚拟天线,并结合时间反演原理和机器学习相关知识构建了无线AI的统一框架,涵盖了基础的理论、丰富的实验结果,以及针对产品和应用开发的真实案例。涉及的主题包括室内定位与追踪、无线感知与分析、无线功率传输与能源效率、5G和下一代通信系统,以及大量带宽不同、功能各异的异构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本书可供无线感知、定位、物联网、机器学习、信号处理和无线通信等领域的毕业生、研究者和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主编推荐
无线AI应用使用无线电信号感知环境、检测监视人们的行为、跟踪定位目标,将“物体”互联并赋能,为未来的通信提供平台。本书探讨的主题包括室内定位和跟踪、无线传感和分析、无线能量传输和能效、5G和下一代通信,以及各种带宽和功能的大量异构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本书内容对于从事无线感知、定位、物联网、机器学习、信号处理和无线通信等领域的研究者和专业人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精彩内容
本书通过高度创新的方法——利用现有无线设备和信号处理技术将多径视为虚拟天线,并结合时间反演原理和机器学习相关知识构建了无线AI的统一框架,涵盖了基础的理论、丰富的实验结果,以及针对产品和应用开发的真实案例。涉及的主题包括室内定位与追踪、无线感知与分析、无线功率传输与能源效率、5G和下一代通信系统,以及大量带宽不同、功能各异的异构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本书可供无线感知、定位、物联网、机器学习、信号处理和无线通信等领域的毕业生、研究者和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