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52.98 6.2折 ¥ 86 全新
库存19件
作者陆原,张光剑著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7858423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86元
货号16099488
上书时间2024-12-24
陆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散文学会理事、台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台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中国散文学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台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仙居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仙居县作家协会主席。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苍鹰在天》、散文集《心灵的风景》、长篇报告文学《谁为翘楚》《万里长歌》等,主编文学艺术作品20多部,曾获冰心散文奖。
张光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仙居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仙居县传媒中心新闻中心副主任。主编报告文学作品集《足音回响》,有报告文学、散文等作品在《中国作家》《时代报告》《纪实》《北方文学》及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报刊和网站上发表。
第一章 春阳秋月的见证
第一节 月塘明月照古今
第二节 慈孝春风温暖万竹口
第二章 滴水之爱成涌流
第一节 慈爱铺平奋进路
第二节 新罗村的宝贵财富
第三节 有孝行之人才会心生大爱
第三章 融在食堂里的慈孝浓情
第一节 茶溪老人的笑声
第二节 “6199”食堂诞生记
第三节 “共富食堂”的幸福感
第四章 新农村的新风景
第一节 红色姚岸慈孝村
第二节 小山村竟如此美丽
第三节 善作善成后塘村
第五章 美丽芬芳满山乡
第一节 油茶之乡的情爱
第二节 美丽梯田的风景
第三节 高山瓜果的芳香
第六章 数十年矛盾纠纷不出村
第一节 感德村的荣光
第二节 仁庄村的仁德
第三节 干事创业的信心
第七章 城中村的“蝶变”
第一节 把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头上
第二节 “以文化人”结硕果
第三节 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
第八章 古村的别样美丽
第一节 古埠头的新魅力
第二节 石井村的昨天与今天
第三节 有情有义江上人
第九章 古文化的乡村坚守
第一节 古村古宅藏古韵
第二节 文化赋能括苍村
第三节 新表门村的故事
第十章 志愿精神在乡村闪光
第一节 “老娘妗”工作室的故事
第二节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第三节 全国敬老模范的大爱
第十一章 献给仙居的赞歌
第一节 令人感动的慈善捐款者
第二节 来之不易的褒奖
第三节 “慈孝仙居”创建成为样板
第十二章 治理创新结硕果
第一节 孝顺夫妻的意外收获
第二节 全国首创的“五环智控”
第三节 “好人好样”光耀仙居
后记
第一节月塘明月照古今
初春的阳光,温柔地照在仙居县福应街道月塘社区的永安街上,把大街西边一座古老的石柱灯照得黑里透红,斑驳的石纹折射出石柱灯经历的岁月沧桑。
这座石柱灯,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距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留存的最早的街灯。1997年,石柱灯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90年代,在下赵巷拓宽改名为永安街之前,这座石柱灯坐落在南北走向的下赵巷与东西走向的天灯巷的丁字路口。下赵巷拓宽成永安街时,保留了这座石柱灯。
这座石柱灯高3.45米,由石柱和灯屋组成,其中石柱高2.62米,宽35厘米,厚29厘米。石柱灯顶端的灯箱,高83厘米.呈四面斜披的大屋顶状,石灯箱是用整块石头镂凿而成的,正面为全空,背面封闭式,左右两边雕刻成“火”字形窗孔,灯光可从窗孔透出,照亮丁字形三方街道。看到镂凿精美又具有文化内涵的石灯箱,人们都为古代石匠的精湛石雕技艺所折服。
月塘社区的百姓之所以爱护这座石柱灯,不光是因为它具有文物价值,更是因为这座石柱灯是由百姓捐资建造的,体现了470多年前的月塘村百姓仁爱慈孝的美德。而且这座石柱灯自建立之日起,人人行善,有的捐灯油,有的义务点灯,让这一盏街灯夜夜照亮漆黑的丁字路口,方便人们行走。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电灯路灯开通后,这座石柱灯才结束了它的使命。
虽然如今这盏古老的石柱灯已弃而不用了,但是石柱灯蕴含的慈爱精神,还在月塘社区代代流传。
月塘,这个具有诗意的村名,源自村内有一口弯月形的水塘。2013年,月塘村改为月塘社区,隶属于福应街道。社区位于仙居县主城区东南面,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为7500多人。
数百年来,此地的百姓,一代代将慈孝文化发扬光大,优秀传统美德滋润乡风文明,一个个慈孝典型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月塘社区严雪花,养育140多个弃婴的良善行为,无不受人称赞。
严雪花收养弃婴,开始于1971年严冬的一个早上。那天天色阴沉,北风凛冽,枯黄的树叶一片片凄凄地落到街边,也落在街边的包裹里露出的一张婴儿的小脸上。
早早从家里出来,想去菜场买点肉食的严雪花路过此地,被包裹里婴儿的哭声吸引。一大清早把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婴儿丢在菜场的街边,这分明是婴儿的父母故意为之,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已为人母、品性善良的严雪花,急忙抱起婴儿。她看着婴儿被冻得通红的小脸和哭得泪水四溢的惨状,心疼不已。
时年31岁的严雪花,出生在大战乡的一个小山村。由于家庭困难,她7岁时被父母送到仙居城关的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年少的严雪花由于忍受不了殴打,连夜翻山越岭逃回娘家。父母看到严雪花身上被竹条抽打的血痕,心痛不已,便解除了女儿童养媳的婚约。
严雪花19岁时,嫁给月塘村的一个小伙子。这个小伙子是公公的养子。在严雪花生了第一个儿子后,公公把严雪花他们一家三口赶出了家门。好在月塘村的村干部关心这家人,给他们安排了一问房子居住。
经受各种苦难的严雪花,特别同情弱者。
这时,陆续有路人围上来,大家从婴儿衣包里的纸条上了解到,这是个才出生不久的女婴。大家无不觉得这个女婴可怜,纷纷谴责女婴的父母。
严雪花跟大家说,她家里已有2个儿子、4个女儿,最小的女儿还在吃奶,一家8口人,负担重,再也没有能力领养这个弃婴了。
大家便叫严雪花把弃婴送到仙居县民政局,请县民政局找人收养。
严雪花听从大家的建议,抱着弃婴来到县民政局。
……
《慈孝的润化》是一部书写浙江省仙居县在“八八战略”指引下,12年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慈孝文化,探索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生动实践的报告文学。 以“孝道家风”建设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旨在让孝道教育融人家庭日常生活之中,融入青少年行为习惯之中。
从2012年开始,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通过“慈孝仙居”创建,把践行慈孝文化作为乡村德治的重要内容,以此推进农村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四治融合”。《慈孝的润化》是一部书写仙居县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大力弘扬慈孝文化、促进基层治理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记录下仙居县内践行慈孝文化的典型村庄和典型人物,以生动具体的村庄故事和人物故事展现仙居县创建“孝慈仙居”、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的努力及取得的显著成效。本书入选台州市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书中记录下的仙居县弘扬慈孝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