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3.56 6.6折 ¥ 66 全新
仅1件
作者刘来兵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2291657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6元
货号10968835
上书时间2024-12-24
第一章tl常生活与人的异化
“哲学家总是把日常生活拒之于门外:始终认为生活是非哲学的、平庸的、没有意义的,只有摆脱生活,才能更好地进行思考。我则与此相反,努力把日常生活纳入哲学的研究范畴,使他成为哲学思考的对象。,,①日常生活是人生存于世的实然状态,是在某一时间与空间内发生的行为、思想活动的表现形态。在学术研究中,日常生活的琐碎性与普通性长期被排斥在学者们关注的范围之外。13常生活世界的发现源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对人的主体性的提倡,在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基础上,马克思把人的主体性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并作了明确的论述:“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②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是围绕个人的13常生活展开的,他的异化理论构成了当代13常生活研究的理论源头,无论是海德格尔等现象学派,还是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派,都是在马克思的人的异化学说中汲取养分而获得创造性发展。
第一节日常生活
一、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概念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集合的观点把13常生活放置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之中加以探讨,对西方日常生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匈牙利哲学家格奥尔格·卢卡奇(Ce。rg Lukacs,1885 1971)、法国哲学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Henri I。efebvre,1901一1991),以及师承卢卡奇并受列斐伏尔思想影响的阿格妮丝·赫勒(Agnes Heller,1929一),在马克思的思想基础上,将13常生活批判理论推向哲学研究的殿堂深处。
1923年,卢卡奇以著名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20世纪30年代初,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正式公开出版之后,引起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极大重视。他们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并从不同方面加速拓展这一理论的内涵与范畴,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便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形成的。卢卡奇在其著作《美学》中对当代世界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尝试性的批判。
而真正举起日常生活批判大旗的则是列斐伏尔与赫勒。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概念最早见于《被神秘化的意识》(1936)一书,并在《日常生活批判》(1947)第一卷中系统地建立了以异化概念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有学者认为,列斐伏尔是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理解和重新解释来引申出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在列斐伏尔看来,“异化理论和‘全面的人’的理论仍然是对日常生活批判的指针”,但是要通过日常生活批判而使之具体化。异化是马克思思想中的酵素,通过运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辩证法学说,列斐伏尔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自己独特的解释和阐发,把马克思只应用于经济领域的异化理论扩大化,扩大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他认为异化无往而不在,表现在生产力、生产、意识形态,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本性的关系,充斥于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应该重视对日常生活的研究①。也有学者指出,列斐伏尔把苏联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身的客观运动规律的自然辩证法改造成为人的实践为起点和落点的历史辩证法,进而又解释成为以马克思的“总体人”为“明点”,而以尼采的“超人”为“暗点”的“总体人”的辩证法。早期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基础是对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列宁的矛盾辩证法,特别是青年马克思“总体人”理论及尼采的“超人”哲学理想的辩证综合0。在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体系中,“日常生活”这一概念在不同的时期是发生着变化的。在《日常生活批判》的第一、二卷中,列斐伏尔认为日常生活是一种剩余物,被界定为社会实践总体中的某一层面而不可能是全部。在《日常生活批判》第三卷(1981)的导言中,列斐伏尔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批判概念重新做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