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71.1 9.0折 ¥ 7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王建国//彭佳//刘艳秋//华连连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1827750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1600221
上书时间2024-12-24
王建国,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管理。主持国家民委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其中省级重点项目2项。在《科研管理》《中国管理科学》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篇。主编教材3部。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1项。
第一章 精准扶贫相关理论
第一节 贫困与反贫困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
第三节 精准扶贫的度量方法
第二章 内蒙古自治区精准扶贫的特征和成效
第一节 农牧交错区贫困的特征
第二节 内蒙古自治区贫困的特点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脱贫减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第四节 内蒙古自治区精准扶贫工作的系统设计
第三章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工作中的精准识别
第一节 我国贫困人口识别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 贫困识别的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我国贫困识别的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
第四节 内蒙古自治区贫困识别指标体系构建
第五节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精准识别
第六节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精准识别典型案例
第四章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工作中的精准帮扶
第一节 精准帮扶政策及维度
第二节 精准帮扶文献综述及方法支持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精准帮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四节 精准帮扶PDCA方法论的具体实践
第五节 内蒙古自治区精准扶贫的探索与特色——以金融扶贫为例
第五章 内蒙古自治区精准扶贫后的评估
第一节 扶贫项目评价文献综述
第二节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及依据
第三节 农区减贫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四节 牧区减贫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五节 半农半牧区减贫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六节 典型旗县精准减贫后评估
第六章 构建内蒙古自治区扶贫长效机制
第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的概念模型
第二节 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的路径研究
第三节 乡村振兴助力扶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第一章精准扶贫相关理论
第一节贫困与反贫困的相关理论
一、贫困的概念及分类
(一)贫困的概念界定
贫困是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和地域的概念,随着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然而,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思想体系以及不同的学科对其定义不同。从英国学者布什、朗特里开始,在迄今100多年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对贫困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主要可分为四类:致贫因素说、生存状态说、能力说以及发展说。
致贫因素说主要是从导致贫困的影响因素方面来理解和认识贫困。英国学者彼得·汤森(Peter Townsend,1979)认为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世界银行在《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才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贫困。”奥本海默(Oppenheim,1993)也认为贫困是指物质上的、社会上的和情感上的匮乏,意味着在食物、保暖和衣着方面的开支要少于平均水平。
生存说是从物质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等方面进行描述和概括贫困人口或地区的生存状况。《英国大百科全书》定义贫困是“一个人缺乏一定量的或社会可接受的物质财富或货币的状态”,这是从经济学的视角谈收入匮乏对贫困的影响。美国学者戴维·波普诺(David Popenoe,1999)强调“基本需要”“贫困指在物质资源方面处于匮乏或遭受剥夺的一种状况,其典型特征是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对于那些体验过贫困的人来说,它纯粹是个人感受—一种腹中空空的感觉,一种从自己的孩子眼中看到饥饿的感觉。”马丁·瑞沃林(Martin Ravallion,2005)在(贫困的比较》中指出。“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闲难境地。” 比约恩·希勒罗德和丹尼尔·拉森(Bjorm Hallerod and Daniel Larsson,2008)则认为贫困是由于获取经济资源的不足,处于一种无法接受的低水平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
能力说主要从贫困人口或群体自身生存和发展能力方面进行认识和理解,突出强调了贫困个人和群体的弱势本质。《1979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明确指出,“贫困不仅是低收人,也指医疗与教育的缺乏、知识产权与通信的被剥夺、不能履行人权和政治权力、缺乏尊严自信和自尊”。《2001~2002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向贫困开战》中指出,“贫困是指福利的被剥夺状态”。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是这一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张“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而是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一个人或人群拥有基本可行能力就拥有了发展和致富的机会,可能就不会贫困,没有这种可行能力或这种能力被剥夺就会失去发展和致富的机会,就会贫困。
发展说对贫困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展开的。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贫困是福社被剥夺的现象。同时,“穷人被生活所压垮,不是由于某一个方面被剥夺而引起的,而是多个方面被剥夺而造成的。”贫困是在经济发展、财富累积过程中出现的,它是富裕的反面,相对于富裕面存在,是欠发展的结果,经济发展和财富分配不公,会加剧贫困程度。贫困程度和贫困人群会随着经济发展有所变化,贫困线和贫困的度量标准会水涨船高,但并不会自动减轻贫困人群和贫困程度,因为经济增长的成果总是迅速向富人集中,致使穷人的消费支出成本增加,穷人贫困程度可能加重。现有研究通过一些指标来反映贫困人口的情况,如初次分配中贫困人口的就业率或收人水平、二次分配中贫困人口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水平等。基于这些指标,政府可以在经济发展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中照顾穷人,使成果分配向贫困群体倾斜。
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如衣、食、住得不到满足,或者只能在很低水平上满足;同时教育、医疗,通信、家庭设备及生活服务等方面均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二)贫困的分类
1.按贫困相对性划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从贫困的相对性上来划分,贫困可以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人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成为贫困人口或贫困……
本书由精准扶贫相关理论、农牧交错区精准扶贫现状特征、贫困人口识别、精准帮扶、扶贫效果后评估和建立农牧交错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六大部分组成。深度挖掘了贫困的多维概念以及论述致贫因素的多样性和反贫困理论;以农区、牧区及农牧交错区的地域特点分别构建后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的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构建内蒙古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分析框架。提出消费结构识别是有效辨别区域长效脱贫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精准扶贫相关理论、内蒙古自治区精准扶贫的现状及特征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