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火中的审美向度:抗战时期重庆美术研究978756970474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战火中的审美向度:抗战时期重庆美术研究9787569704747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5.73 6.2折 58 全新

库存1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剑武

出版社西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704747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1666213

上书时间2024-12-2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抗战时期现实主义审美形态的初建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及战前的美术思想论争

 第二节新写实主义绘画向中国现实主义审美的嬗变

 第二章抗战时期重庆的审美教育、活动及影响

 第一节迁至重庆各美术高校的审美教育及活云动

 第二节美术院所及重庆本土院校的审美教育

 第三章抗战时期重庆的审美普及和审美传播

 第一节美术社团的大众审美普及活动

 第二节美术刊物、报刊的发行及思想文化传播

 第四章抗战时期现实主义审美的巩固和发展

 第一节木刻的力量意象和斗争武器

 第二节漫画的喻象和批判性的审美功能

 第三节油画、国画、水彩和雕塑等在抗战中的审美取向

 第四节重要画家在重庆时期的审美思想建构及其艺术成就

 第五节美术考古和美术理论家的理论研究成果

 第五章抗战时期主要文艺思想和论争

 ……

内容摘要

(一)战前的重庆美术

重庆处于中国西南内陆,开埠以前以内贸为主,文化交流相对有限。抗战前,重庆的文化传播以报刊为主要载体,传播范围也多限于云贵川等周边地区。重庆经过新文化、“五四”运动的思想和精神洗礼,新式美术教育和现代美术思想开始出现,美术开始活跃起来,但有全国影响力的画家、美术理论家还是不多,尤其是中国画等造型艺术的成就比较薄弱。相比而言,古代重庆本土美术以墓葬雕刻、陶瓷装饰、摩崖造像、建筑饰样等传统工艺美术最具有代表性,尤其是摩崖造像艺术技艺精湛,抗战时期发现的大足石刻造像,儒释道三教文化合流,集古代石窟造像之大成,其审美形式和雕刻水平在全国具有代表性。

大足石刻相关题记署名中有唐宋镌匠34人,清代史书记载有重庆府及府属巴县画家14人,其中4人寓居巴县,府属江津、合川、江北、铜梁县各2人,永川县1人,合川县雕塑工作者1人,带有徒弟多人。?康熙二十年(1681年)寓居巴县藏经阁的四川遂宁人氏,与龚贤并称为“天下二半”的山水画家吕潜享有盛名。被画界誉为“二龚”的巴县龚有融(字晴皋)、龚有晖兄弟亦善画山水,龚有融擅长泼墨,龚有晖的花鸟流传多于龚有融,《巴县志》称龚有融为“县三百年来极高逸文艺之誉者”,另外,梁山(现重庆市梁平区)双桂堂的破山海明和尚也擅丹青。除此几人的绘画有一定的影响力,有所记载之外,史料记载的古代和近代的重庆画家十分有限,留下的优秀作品也不多。

1919年,“五四”运动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浪潮,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封建文化运动,也是一次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作为新文化运动组成部分的美术,同样是以反封建的探索进步道路为目标。在中西文化碰撞和交织的历史背景下,新文化运动以讨论中西文化的优劣为开端,以救亡图存,拯救传统文化为目标,试图为民族文化复兴寻找出路和“良方”。中国思想文化界为此展开了长达14年(1915-1929年)的激烈论争,新文化主倡者们在高擎“文学革命”旗帜的同时,也举起了“美术革命”的大旗,对中国现代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抗战时期的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



精彩内容
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美术是中国现代美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五四”以来,新美术运动的逻辑归结,是战后中国美术审美走向的始点。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美术,反映出特定时期中国美术流派、教学思想、文化心理、审美形态的整合。选题试图以美学、美术学、文化学和历史学融合的研究方式,突出研究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活动的规律,主客体的动态审美关系,艺术的和现实的审美关系等。在横向上,从审美的三个主体即画家、美术作品和传播影响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在纵向上,对在此阶段作品的创作动机、教学思想、美学特征、审美讨论、形式语言和战斗功能观等审美涉及的各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纵横交叉的写作方式,并以抗战时期西方美术现状和西方评价为参照,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立体呈现重庆美术在战火中的审美向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