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乡村治理伦理978756515666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乡村治理伦理978756515666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8.06 6.0折 96 全新

库存4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昂著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156663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6元

货号15534607

上书时间2024-12-23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总序

导论

一、中国乡村治理伦理的学术史考察

的二、中国乡村治理伦理的基本内容

三、中国乡村治理伦理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国乡村治理伦理概述

第一节乡村治理的伦理内涵

一、治理的内涵界定

ORD二、乡村治理与城市治理的异同

SH三、治理理论与乡村治理的伦理意蕴刘必头

第二节乡村治理伦理的理论借鉴

一、乡村治理伦理的三个基本问题

二、城乡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问题的科学研判

三、农民价值:盂孟德拉斯关于小农终结的阐释及其方法

0四、基层秩序:费孝通有关“双轨政治”的认识

第三节中国乡村治理的三个阶段及其伦理特征

一、道德权威引领下的传统内生性乡村治理伦理

二、多元价值襄挟下的近代嵌入性乡村治理伦理

三、道德文化建设中的融合性乡村治理伦理凡

第二章中国乡村治理的伦理现状

第一节乡村社会的道德境况

一、道德建设成效显著,伦理素养整体提升

二、道德评价逐渐式微,经济评价日趋优先

三、道德权威不断削弱,政治权威日渐加强

四、道德共识出现分化,自我意识日益成长

第二节乡村治理目标的伦理缺失

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

二、刻意强化功利目的的人情关系

三、过度追求“面子”的村庄风气

第三节乡村治理主体的价值冲突

一、国家权力在乡村治理中的价值失衡

二、村庄干部在乡村治理中的德性缺失

三、村庄民众在乡村治理中的被动参与的I

第四节乡村治理制度的道德困境

一、村规民约一一约束不足的规矩

二、村级制度一一缺少权变的规范分H的3

三、法律下乡

第三章中国乡村治理目标的理性重建

第一节“安全第一”:乡村治理的底线目标

一、“安全第一”的伦理内涵

二、“安全第一”生存底线的解构

三、重塑“安全第一”的底线目标

第二节公平正义:乡村治理的现实要求

一、不同视角下的公平正义观念

二、公平正义现实要求的淡化球为年日

21三、建构公平正义的现实要求为る省的

第三节“美好生活”:乡村治理的价值旨归

Fal一、“美好生活”的应然价值动

0二、“美好生活”价值目标的偏离强玉的3

三、实现“美好生活”的价值旨归

第四章中国乡村治理主体的道德要求

第一节坚持国家权力的价值引领

一、国家权力在乡村治理中的必要性

二、从“管控”到“服务”的观念转变

三、从“汲取”到“给予”的角色转换

四、从“培优”到“补短”的方式转化

第二节树立村庄干部的道德权威

一、以农民利益为基础的底线伦理

二、以乡村发展为前提的责任伦理

三、以回馈村庄为方向的美德伦理

第三节确立村庄民众的自治根基

一、村庄民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二、培育“新乡贤”群体,增强村庄道德感召力

三、优化村民自治形式,构建理性化自治平台

四、激发内生性力量,完善村民道德价值

第五章中国乡村治理制度的伦理嵌人

第一节乡村治理制度的伦理内涵

一、以正义为基础的制度

二、制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价值

第二节转型期乡村治理的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

一、缺少关注村民根本利益的非正式制度会张杨买

二、难以兼顾“地方性道德知识”的正式制度

第三节礼法相融:建构具有伦理内涵的乡村治理制度

一、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相互融合的可能性新们

二、礼守法:非正式制度的“移风易俗”

三、法合礼:正式制度的“入乡随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内容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乡村。”中长期以来,农村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然而,在乡村转型过程中,传统特色与现代价值之间的张力始终存在,为乡村治理带来诸多伦理困境。如何认识这些困境、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伦理学“走进”乡村治理的突破口。

一、中国乡村治理伦理的学术史考察”

自20世纪初开始,有关中国乡村的研究一直是中外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乡村研究的成果日益丰富,但在乡村治理、乡村伦理研究不断充实的同时,关于乡村治理伦理的研究仍相对薄弱。

(一)有关中国乡村治理的研究

乡村研究离不开对乡村治理问题的探讨。改革开放以前,虽然军有专门针对“乡村治理”的研究,但对中国乡村的“现象分析”以及“实践操作”在一定

程度上都蕴含有关乡村治理的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乡村治理”概念的提出,有关乡村治理的研究更以“井喷”式状态呈现。综合来看,关于中国乡村治理的研究主要包括“乡村治理”的内涵界定、变迁研究、制度研究以及地方性特色的实证研究等内容。

第一,乡村治理的内涵界定,平关有乡村治理的研究虽然早已存在,但“乡村治理”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直到20世纪末才被正式提出并逐渐受到学者关注。不同学者围绕乡村治理的主体以及治理范围对“乡村治理”这概念进行阐释。郭正林认为,”“乡村治理’的内涵不仅限定了地域,而且明确了治理主

体的构成及其特征”,进而指出“乡村治理,就是性质不同的各种组织,包括乡镇的党委政府、‘七站八所’、扶贫队、工青妇等政府及其附属机构,村里的党支部、村委会、团支部、妇女会、各科协会等村级组织,民间的红白喜事会、慈善济会、宗亲会等民间群体及组织,通过一定的制度机制共同把乡下的公共事务管理好”①。党国英则对乡村治理的主体做出进一步概括,并指出,“乡是指以乡村政府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给乡村社会品的活动,乡村政府或乡村其他权威机构构成了乡村治理的主体。,在乡村治理活动中,治理主体的产生方式、组织机构、治理资源的整合以及它和乡村社会的基本关系,构成了乡村治理机制”の。此外,贺雪峰概括性地指出,“乡村治理是指如何对中国的乡村进行管理,或中国乡村如何可以自主管理,从而实现乡村社会的有序发展”③。张润泽、杨华也将乡村治理界定为一种“综合治理”,认为“它把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元素都统摄进来,以更广泛、丽步大的视野观察农村生活”④。

第二,乡村治理的变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诸多村理的变迁进一步挖掘学者开始对乡村治理进行纵向梳理,试图通过乡a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乡村发展的规律与特征,从而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俞可平……



精彩内容

该书以问题为突破口,通过文献的爬梳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分析,从治理目标、主体、制度三个方面阐释乡村治理伦理。首先,就乡村治理目标而言,经济增长的宰制性地位导致村庄出现诸多伦理问题。应当以“安全第一”为底线目标、以“公平正义”为现实要求、以“美好生活”为价值旨归,重建乡村治理的价值目标。其次,在乡村治理的主体方面,国家权力、村庄领袖以及村庄民众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乡村治理,但三者却未能实现有效的价值融合。应当坚持国家权力的价值引领,树立村庄领袖的道德权威,确立村庄民众的自治根基。最后,在乡村治理制度方面,无论是以传统“礼治”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还是以现代“法治”为基础的正式制度,都难以独自应对村庄的利益关系。二者只有在村民自治的背景下,相互融合,既强调礼守法,引导非正式制度“移风易俗”,也强调法合礼,鼓励正式制度“入乡随俗”,才能从根本上对乡村秩序与村民生活进行有效约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