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978756972012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978756972012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9.64 6.0折 49 全新

库存4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生全,张良著

出版社西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720129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16605333

上书时间2024-12-23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劳动教育的本质及定位

第一节 劳动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劳动教育的发展经验

第四节 劳动教育的发展定位


第二章 劳动教育课程价值

第一节 劳动教育课程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劳动教育课程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

第三节 劳动教育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第三章 劳动教育课程目标

第一节 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二节 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定位

第三节 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


第四章 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第一节 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理念

第二节 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框架

第三节 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策略


第五章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第一节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第三节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


第六章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

第一节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概述

第二节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途径

第三节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条件

第四节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

第一节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理念与原则

第二节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实践逻辑

第三节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指标初探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的理论指导是劳动教育的根本遵循

 百年回眸,悠悠岁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教劳结合作为我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始终为党的教育工作及立德树人伟大事业服务。教劳结合是思考劳动教育时不能回避的一个经典命题。马克思认为,教劳结合是要使教育和生产劳动这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在科学教育的基础上联系和结合起来,以便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培养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生产工作者和社会生活成员。①劳动教育作为教劳结合思想的一种实施路径,它有着极强的理论优势,且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这一优势在实践场域中不断生成、演绎与创化,其性质始终生动反映着教劳结合思想中国化的发展本质。可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指导,是中国劳动教育特色发展的根本遵循。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加速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转型和文明演进,教劳结合思想也在这一大背景下得到迅速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教劳结合是以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主要表现,但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激化,以“教育救国”为主旨的劳动教育取代了以“实业救国”为标榜的职业教育.这时教劳结合思想才真正成为中国革命、社会改革与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20世纪三四十年代,根据地、解放区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劳结合思想同革命教育发展相结合,致力培养大多数工农阶层的知识分子,消灭离开生产劳动的寄生虫式的教育制度,锻造对于劳动有坚强意志的新人物。②为此,根据地、解放区中的红军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和小学教育等教育形态,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新形式,探索劳动教育中国化的实践新样态,落实中国教劳结合的思想方案。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我党继续坚持教劳结合作为教育方针的思想信条,把教劳结合思想落实到中国广大劳动教育实践中去。毛泽东同志关于教劳结合的重要论述是这一时期劳动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特别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③的经典论调的提出,奠定了劳动教育发展的总体基调。尽管20世纪60年代教劳结合思想受“左”的严重干扰,出现了重体力轻脑力的认识误区,劳动教育也因之产生“有劳动无教育”的实践困境,但短暂的思想禁锢并不能掩盖教劳结合思想本身蕴含的价值及其对劳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其间虽经历了对“教劳结合正误问题及是否作为教育方针”,“劳动教育是独立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之外,还是应与德智体美相并列”等问题的深入讨论,但教劳结合思想作为教育方针从未缺位,且一直指导劳动教育不断创新实践、拓展范畴和重塑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思路及方向做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且在多个重要场合讲话中明确肯定劳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最终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方案得以形成。

 二、寻证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实在是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

 中国教育发展是一个未竟的事业,从根本上讲这是一个不断寻求、确立和超越现代性的问题。中国的所有教育问题在这一意义上都是教育的中国问题,而教育的中国问题,近代以后主要是拥抱现代化、开展现代化的问题。①劳动教育对中国教育问题的致思方式、实践关切和经验总结,无不以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为主线曲折展开。现代化作为贯穿与支配中国劳动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自身也将成为一种价值标准,规范与约束劳动教育的发展动向及其效果反思。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具象表现,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也包括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其发展理路理应服务我国处于第一次现代化时期的实际国情,打造适合工业社会的现代教育。有学者指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模式属于“后发外生型”,需注意“二次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关键点:一是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以教育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来推进国家的现代化;二是由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以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来实现人的现代化。②事实上,中国教育现代化有着过程性的发展样态,具有为国家和为人民的双重属性。劳动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确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着现代化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印记,同时劳动教育也见证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变迁历程。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劳动教育的百年实践历程中,各个历史片段呈现出的劳动教育发展样态、范式和目的,始终与寻证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精神实在密切关联。首先,从发展样态而言,五四运动发端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劳动教育从实业教育、职业教育发轫,进而演变成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的体力劳动单一化形式。改革开放之后,劳动教育由为政治服务转变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服务,开始重视体脑结合,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劳动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教育被赋予了特有的育人价值,从关注劳动知识与技能培养转为劳动价值观塑造,劳动教育落实机制和实践体系愈加键全。其次,从发展范式来看,各个时期劳动教育的发展事实上是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而来,虽在延续历程上遭遇了一些错误思想的阻碍,但总体是遵循现代化变革的基本规律,表现为劳动观念与理念的现代性重塑,如教劳结合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以及新时代辩证审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等。最后,从发展目的来看,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劳动教育有着鲜明的国家本位取向和政治建设立场。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劳动教育与国民经济建设协调统一,更加关注社会现代化的建设议程。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走向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目的,强调人的自由发展及人的现代化价值取向。总之,中国劳动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始终嵌套在对中国教育现代化自我寻求与认同的时代语境中,在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知识系统和价值辩护的同时,也在不断建构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性方案。

 ……



精彩内容

该书是国家重点学科团队——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部分教授、副教授的集体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全书从课程基本原理的角度深入论述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教育本质、劳动教育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该书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有效促进传统基因的承续和优秀文化的创新,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化推动劳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该书是顺应新时代要求的、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匠心力作,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