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越春秋(精装)9787101138214
  • 吴越春秋(精装)978710113821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吴越春秋(精装)978710113821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7.86 6.2折 2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崔冶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38214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元

货号9526600

上书时间2024-12-23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吴越春秋》前五卷主要记载吴国的兴亡史,以伍子胥佐吴王阖闾伐楚复仇及吴王夫差争霸为主线;后五卷主要记载越国的兴亡史,以勾践灭吴复仇为主线。书中记述了大量精彩的传奇故事,如伍子胥乞食报恩、专诸刺杀王僚、干将莫邪铸剑、吴人杀子衅钩、要离刺杀庆忌、夫差姑苏昼梦、大禹天书治水、勾践卧薪尝胆、西施行美人计、老人化猿、越女教剑、陈音教射等,这些故事大多叙述生动,引人入胜,成为后世文学作品的题材来源。

商品简介

《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撰写的一部关于吴越两国历史的著作。据史书记载,赵晔原书十二卷,而今传世本《吴越春秋》只有十卷,一般认为传世本《吴越春秋》系东汉赵晔原著、皇甫遵考定本。《吴越春秋》前五卷主要记载吴国的兴亡史,以伍子胥佐吴王阖闾伐楚复仇及吴王夫差争霸为主线;后五卷主要记载越国的兴亡史,以勾践灭吴复仇为主线。与《国语》《左传》《史记》等史籍的记载相比,《吴越春秋》所载的吴越争霸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被视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吴越春秋》中记述了大量精彩的传奇故事,如伍子胥乞食报恩、专诸刺杀王僚、干将莫邪铸剑、吴人杀子衅钩、要离刺杀庆忌、夫差姑苏昼梦、大禹天书治水、勾践卧薪尝胆、西施行美人计、老人化猿、越女教剑、陈音教射等,这些故事大多叙述生动,引人入胜,成为后世文学作品的题材来源。《吴越春秋》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及吴越地区历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此次出版的《吴越春秋》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一种,是面向广大读者的经典普及版本,原文以现存z早的元大德刻本为底本,题解精要,注释简明,译文准确。


【书摘与插画】

子胥渡江

 

伍员与胜奔吴。到昭关①,关吏欲执之。 伍员因诈曰:“上所以索我者,美珠也。今我已亡矣,将告子取吞之②。”关吏因舍之。与胜行去,追者在后,几不得脱。至江,江中有渔父乘船从下方溯水而上。子胥呼之,谓曰:“渔父渡我!”如是者再。渔父欲渡之,适会旁有人窥之,因而歌曰:“日月昭昭乎侵已驰③,与子期乎芦之漪④。”子胥即止芦之漪。渔父又歌曰:“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浸急兮当奈何⑤?”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浔之津⑥。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⑦,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 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⑧,岂敢有嫌哉?”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⑨,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中有七星,价直百金⑩,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之法令: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11。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12,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释】 

 

①昭关:春秋时吴楚交界处的一个重要关口,在今安徽含山北。

 

②将告子取吞之:原作“将去取之”, 从张觉说据《初学记》卷七引文改。

 

③侵:渐渐地。

 

④漪(yī):岸边。

 

⑤浸:逐渐地。

 

⑥浔:徐天祜说:“‘浔’当作‘寻’。”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千寻,形容极远。 

 

⑦鲍鱼羹:用咸鱼做的汤羹。鲍,盐渍鱼。羹,带汁的食物。盎:一种腹大口小的容器。

 

⑧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

 

⑨金:货币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yì),一镒又称一金。 

 

⑩直:同“值”。

 

11执圭:也作“执珪”,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圭,玉制的礼器,上尖下方,为古代贵族朝聘或祭祀时所执。《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12凶凶:恐惧的样子,此处形容世道凶险。 

 

 

 

【译文】

 

伍员与胜一起逃奔吴国。走到昭关,守关的官吏想拘捕他们。伍子胥便欺骗他说:“君上之所以要搜捕我,是为了一颗宝珠。现在我已经把它弄丢了,如果你要抓我,我将告发说你把它私吞了。”关吏于是放了他们。伍子胥与胜出关走了,追兵在后,差一点就不能脱身。伍子胥逃到江边,江中正有一个渔翁驾船从下游逆水而上。伍子胥就招呼他,对他说:“渔翁请渡我过江!”这样连续喊了 两次。渔翁正想把伍子胥渡过江,可碰巧有人窥视他们,于是渔翁歌唱道:“日月明亮啊渐渐已经驰去,我和您相约啊在芦苇岸边。”伍子胥听到后就躲到芦苇岸边。渔翁又唱道:“太阳已经落山啊我内心忧伤,月亮已经赶上来啊为什么还不渡江?事情越来越紧急啊应该怎么办?”于是伍子胥上了船,渔翁早已明白伍子胥的心意,就把他渡到一个很远的渡口上。伍子胥过江之后,渔翁才仔细观察他,发现他面有饥色,就对他说:“你在这棵树下等我,我去给你拿点吃的。”渔翁离开后,伍子胥对他有点怀疑,就藏身到了芦苇深处。过了不久,渔翁回来 了,端着麦子饭、腌鱼羹和一罐水,来到树下找伍子胥,却不见人影,就用歌声呼唤他:“芦苇中的人,芦苇中的人,你难道不是一个穷途之士吗?”这样喊了两次,伍子胥才从芦苇中出来答应。渔翁说:“我看到你面有饥色,为你拿点吃的,你为什么要猜疑啊?”伍子胥说:“我的性命属于上天,现在属于您老人家,哪里敢有疑心啊?”二人吃喝完毕,要离开了,伍子胥便解下一把价值百金的宝剑,送给渔翁说:“这是我祖父的宝剑,上边有铸有北斗七星,价值百金,我送给您作为报答。”渔翁说:“我听说楚国有法令:抓获伍子胥的,赏粟五万石,封赏的爵位是执珪。我难道还贪图一把价值百金的剑吗?”渔翁推辞不受,对伍子胥说:“你赶快逃走,不要停留,否则就要被楚国抓获了。”伍子胥说:“请 问您老人家的姓氏名字。”渔翁说:“当今世道是这样凶险,两个叛贼碰到一起,我就是以后人们所说的把楚国流亡的叛贼渡过江的人了。两个叛贼相投合,这种投合表现在默契,哪用得着知道姓名呢?你是芦苇中的人,我是老渔翁,今后富贵了,不要忘记我。”伍子胥说:“好的。” 已经要走了,又告诫渔翁说:“遮盖好你的壶浆,不要让它露在外面。”渔翁答应了。伍子胥走了几步,回头看渔翁,只见他已经把船弄翻而自沉在江水之中了。



 
 
 
 

目录
前言
吴太伯传一
吴王寿梦二
王僚使公子光传三
阖闾内传第四
夫差内传第五
越王无余外传第六
勾践入臣外传第七
勾践归国外传第八
勾践阴谋外传第九
勾践伐吴外传第十

内容摘要

吴太伯传**
    【题解】
    “吴太伯传”原作“吴王太伯传”,现在的篇题是徐
天祜删定的。徐天祜曰:“元本‘太伯传’作‘吴王太伯
传’。太伯三以天下让,宜王而不**也;吴之后君又未
尝追王之,尊之曰‘王’,名不与实称也。今去‘王’字
,以从其实。”古代多用“元”字表示原来之意,徐氏所
谓“元本”,当指宋本而言,而非指元代刊本。徐乃昌谓
蒋光煦所见影宋本正作“吴王太伯传”。    《吴太伯传》是吴国始祖太伯的传记,但所述太伯的
事迹不到全文的三分之一,文章目的在于以太伯为主线,
叙述吴国的起源。作者赞同太伯、仲雍奔吴说,首先追述
了太伯的祖先后稷、不窋、公刘、古公亶父等周族先君的
事迹,接着叙说了太伯如何从周原出奔荆蛮从而建立吴国
的经过,*后记述了太伯的葬地及其后代的世系,直至寿
梦为止,以便与第二篇《吴王寿梦传》相衔接。但吴国的
诸侯是不是吴太伯的后代却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蒙
文通、张亚初等学者根据文献、考古材料和民族学材料研
究的结果认为,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吴的始祖并不是太伯
、仲雍,吴为太伯、仲雍后裔的说法*早见于《左传》《
国语》,但无确切根据,太伯、仲雍奔吴说是吴国托始于
中原、攀龙附凤的结果。但是太伯创建吴国的事情从春秋
后期起人们就深信不疑,再加上司马迁的肯定,几成定论
,而事至二千五百年后的**,人们想要否定它也很不容
易,对此,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新的考古发现,能够出现判
定吴国与周先君关系的有力证据。    本篇记载吴国的起源,历史叙述一丝不苟,致力于歌
颂太伯的功业与德行,重点在于歌颂太伯的“让国”,对
于其他周族先祖的记载也倾向于叙写他们的功德,表现出
了浓厚的儒家思想。同时,作者善于剪裁,文章详略相间
,既富于跳跃性,又显得凝练而生动,文学意味浓厚。本
篇所叙内容与《史记·周本纪》《吴太伯世家》多有重合
,可参照阅读。    吴之前君太伯者,后稷之苗裔也。后稷其母台氏之女
姜螈,为帝喾元妃。年少未孕,出游于野,见大人迹而观
之,中心欢然,喜其形像,因履而践之,身动,意若为人
所感。后妊娠,恐被淫泆之祸,遂祭祀以求,谓无子。履
上帝之迹,天犹令有之。姜螈怪而弃于厄狭之巷,牛马过
者折易而避之;复弃于林中,适会伐木之人多;复置于泽
中冰上,众鸟以羽覆之。后稷遂得不死。姜螈以为神,收
而养之,长因名弃。为儿时,好种树禾、黍、桑、麻、五
谷,相五土之宜,青赤黄黑,陵水高下,粢、稷、黍、禾
、蕖、麦、豆、稻,各得其理。尧遭洪水,人民泛滥,遂
高而居。尧聘弃,使教民山居,随地造区,研营种之术。三年余,行人无饥乏之色。乃拜弃为农师,封之台,号为
后稷,姓姬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