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制度问题研究978757640110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制度问题研究978757640110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91.78 6.2折 149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顺安,马聪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76401103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49元

货号12220520

上书时间2024-12-23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顺安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犯罪与司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所长、中共支部书记。兼任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执行行为研究会副会长、海德智库社区矫正法治研究院院长、法商智库预防犯罪战略研究院院长。曾参与组织策划编纂主编中国犯罪学会《犯罪学大辞书》《中国刑事法学系列丛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狱政法律问题研究》《中国预防犯罪通鉴》《中国犯罪原因研究》《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制度研究》、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课题《监狱法适用问题研究》《社区矫正法适用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科研项目《刑罚执行检察监督研究》、中国法学会重点研究项目《社区矫正研究》、外交部公安部和人民日报出版社委托出版的《西方社会病》、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委托研究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犯罪研究》、北京市法学会和北京市司法局委托的重点科研项目《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践》《监狱(社区矫正)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应对作用》、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开放课题《邪教与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治理》,主编《犯罪学》《犯罪学教程》《犯罪学教科书》《劳动教养学》《医用法学教程》《治安管理法学》《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与对策》《中国治安管理法学通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例法律适用》《社区矫正法治研究》、独著《刑事执行法学》《刑事执行法学通论》《社区矫正理论研究》《社区矫正研究》《扫黑除恶教育知识读本》(小学版)(中学版)《反邪教知识手册》《反恐知识手册》《预防犯罪实用手册》等。独立承担的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改革科研项目《创刑事司法教学实践模式 做社区矫正罪犯帮教工作》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预防犯罪通鉴》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社区矫正研究》获得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曾荣获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马聪

河北大学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曾执教于浙江财经学院(现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现执教于嘉兴学院法律系,中国政法大学犯罪与司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曾以主要参与人员身份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的社区矫制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惩治与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对策研究》、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调研课题《关于完善减刑、假释制度的调研》、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减刑、假释制度的完善》,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社区矫正法适用研究》,独立主持或以检校合作形式共同主持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浙江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长三角地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一体化研究》、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专题调研重点课题《关于长三角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一体化的构想——以非公经济社区矫正对象权益保障为视角》《检察主导下小微企业合规模式的完善研究》,参与编写《门窄路长集——基层普法专题读本》《危害国家安全罪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案典》《社区矫正法治研究》,独著《刑罚一般预防目的的信条学意义研究》,并在《刑法论丛》《河北法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检察日报》等核心期刊和报纸上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




目录

社区矫正的探索与研究永远在路上(代序)绪论

第一节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节研究现状与综述一、社区矫正的基础理论.

二、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与定位.

三、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与边界.

四、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与工作机构.

五、社区矫正的危险控制与评估.

六、社区矫正的基本任务.

七、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与义务八、社区矫正的运行程序设计.

九、特殊群体的社区矫正机制..

十、社区矫正执行的法律监督.

十一、社区矫正的立法原则、模式与评价十二、社区矫正的历史及其经验第三节 研究总结与评价

一、知识体系构成与形态的特色二、现有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困境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研究创新之处

本章小结…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区矫正的创制与意义问题·第一节社区矫正概念及本土化界定一、发达国家社区矫正的概念考察·二、中国特色社区矫正的概念探索三、中国特色社区矫正的规范概念…第二节中国特色社区矫正的创制背景一、法治与人权背景下的刑罚结构改革二、犯罪治理与罪犯改造经验教训总结·三、现代化刑罚理念的国际影响与借鉴…四、监狱管理改造压力纾解的重要任务·五、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区矫正的创制目的一、前立法时代社区矫正的政策性目的…二、法治化时代社区矫正的规范性目的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区矫正的创制意义

一、前立法时代社区矫正实践的贡献与意义二、法治化时代社区矫正立法的贡献与意义…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社区矫正的性质与特色问题第一节 中国社区矫正性质问题研究述评一、“单一性质说”的观点及其评价二、“双重性质说”的观点及其评价三、“综合性质说”的观点及其评价第二节 中国社区矫正性质的设定与展开一、社区矫正性质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二、社区矫正性质合理定位的历史展开三、社区矫正性质合理定位的规范展开

……

三、犯罪边界扩张论的功能主义分析…

第四节基于轻罪体系扩大社区矫正适用规模及法治意义一、推动刑法精确化的规范保障…

二、建立危害行为现代制裁体系的制度根据三、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基础本章小结…

第九章中国社区矫正法学的构建与发展问题…第一节中国社区矫正法学诞生的时代背景一、域外社区矫正诞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二、我国社区矫正法治建设的探索历程…第二节中国社区矫正法学的创建必要性一、社区矫正法治建设与制度发展的客观需要二、社区矫正实践工作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三、社区矫正学术理论与学科建设的客观需要第三节中国社区矫正法学的构建可行性一、社区矫正法学构建的法律制度基础。二、社区矫正法学构建的学术智力基础第四节中国社区矫正法学的研究对象一、社区矫正创制与发展的历程二、社区矫正制度的立法模式.三、《社区矫正法》的特色模式与结构第五节中国社区矫正法学的体系与地位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一)

后记(二)



内容摘要

绪论

第一节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开始试点,后经扩大试点、全面试行到全面推行再到《社区矫正法》(1)与《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的出台,虽然不到二十年,但作为本是“舶来品”的社区矫正制度不仅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生根发芽,而且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从社区矫正试点至今,地方经验探索、制度与规则建设、立法论证与设计交互进行,从而在整体上不断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朝着更高水平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社区矫正的制度构建与发展,社区矫正理论研究也逐渐从单纯的引介发达国家社区矫正的基本知识,转向对中国社区矫正制度构建和实践发展问题的关注与讨论。

在社区矫正制度构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有关社区矫正的各种层级的效力规范大量出台,同时,各地社区矫正机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摸索,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性特色的社区矫正模式,这样,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全国统一且层级较高的立法性文件对社区矫正实践予以规范,由此使得具有效力的上级规范与地方实践之间产生了某种程度的疏离、紧张甚至相互背离,以至于使得社区矫正规则的效力乃至地方实践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根据都或多或少地打了一定折扣,而且,一些制度设计和措施在实践过程中背离了设计的初衷或原意,实践中的效果也存在“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的水土不服现象。另一方面,在社区矫正理论研究领域,对社区矫正的概念、种类、体系定位及其核心价值等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尚有待深入,对我国社区矫正的目的设定、基本性质与适用对象等核心问题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绝大多数文献仅着眼于对我国社区矫正具体制度,诸如组织队伍、管理模式、监管与教育方法、奖惩方式及其机制、监督与救济、运行机制乃至立法思路等问题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但对于我国社区矫正在近二十年来的制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经验教训、制度演变、实践创新以及发展方向等基本问题的总结、提炼、归纳和反思等方面的具有综合性和体系性的基础研究却非常薄弱。

显而易见,《社区矫正法》与《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出台以后,社区矫正领域关于立法设计的大规模讨论将告一段落,基于法治安全的考虑,社区矫正立法的修改和变动自然在短期内也不会发生,这种立法出台所带来的相对稳定的环境,实际上为我们全面和深刻地总结、归纳和反思我国当前社区矫正理论及制度的相关经验及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条件。而且,《社区矫正法》与《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的出台并不意味着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及其实践已经非常成熟和发达,而仅仅是对我国现阶段社区矫正实践的成熟经验和未来发展的初步总结和确认,也就是说,我国社区矫正的制度发展仍处于初期水平,“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永远在路上”。(1)为此,我们有必要在反思我国现有社区矫正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社区矫正法》为参照,对社区矫正制度发展过程最为基础的原理性问题即信条性问题进行深入和透彻的研究,从而真正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实践朝着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需要的方向发展。

总之,对中国社区矫正推行近二十年来的实践及其立法所涉及的原理性和基础性的主要问题,如社区矫正的性质与特色、目的与任务、主体与对象、奖惩与责任、管理与程序等,进行信条学意义上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意义:

第一,为正确认识、理解和运用《社区矫正法》提供可靠的保障。根据实定法效力至上的原则,在《社区矫正法》施行以后,社区矫正实践必须以该法作为基本准则而展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社区矫正法》中一些基本理念和具体制度性规定和我国社区矫正实践部门的惯常思维和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正确适用这些基本理念和具体制度性规定,就必须依赖于社区矫正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与细化,唯此,才能为正确地认识、理解和运用《社区矫正法》提供可靠保障。



精彩内容

本书共分导言和正文两部分。导言对本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与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创新等问题进行了简要概括。正文共分七章,对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制度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第一章对中国社区矫正的基本性质和地方性特色问题进行研究。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执行制度。第二章对中国社区矫正的对象问题进行研究。第三章对中国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问题进行研究。第四章对中国社区矫正的基本任务问题进行研究。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是社区矫正的基本任务。第五章对中国社区矫正的基本程序问题进行研究。第六章对中国社区矫正主体的法律责任以及法律监督制度进行研究。我国社区矫正实践形成了行政性责任和司法性责任区分的基本框架。第七章对中国社区矫正的制度困境及其发展趋势问题进行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