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5.87 6.2折 ¥ 42 全新
仅1件
作者刘佳主编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58480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1912879
上书时间2024-12-23
第一部分 写作与沟通:从分离走向融合
第一篇 基于沟通的写作和超越写作的沟通
专题一 谁在写作?写作什么?为何而写?
一、谁在写?写作的主体意识
二、写什么?情感、观点与事务
三、为何而写?表达自我与认识他人
专题二 整体的写作沟通观
一、什么是基于沟通的写作
二、什么是超越写作的沟通
专题三 有效写作与沟通:面向品德和修养
一、有“品”之作与有“德”之人
二、从能力培养到价值体悟
第二部分 写作:以“品德"为基的文字表达
第二篇 生活写作:纸短情长见字如面
专题一 情感沟通涵德育心亲密无间
一、情感智力发展:青年的必修课
二、发现情感:生活日常写作的价值
三、体验情感:在阅读与写作中积累
四、传递情感:在技与艺中学会共情
专题二 家书如金家风如雨润物无声
一、亲情:家书写作的情感基础
二、家书写作的基本特征和格式规范
三、亲子关系:家书写作的沟通目标
四、两性交往:在分寸感中表达情思
第三篇 事务写作:询事考言相机而动
专题一 因事而起:事务写作的实用性
一、事务写作的概念和分类
二、事务写作的行文规则和格式规范
三、事务写作的主要特点
专题二 因事而新:事务写作的艺术性
一、主旨、材料、结构、语言
二、规则与突破:在“破”与“立”之间
三、文本内容与文本形式的关系
专题三 因事制宜:事务写作的适切性
一、“事”出有因:请假条与申请书
二、实“事”求是:应聘表与自荐信
三、优“事”呈现: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书
四、寓理于“事”:工作计划与总结
五、依“事”成势:校园活动策划创意书
第四篇 网络写作:空间表达互联互通
专题一 网络表达:虚拟空间的关系管理
一、网络语言是怎样构成的?
二、网络空间的关系管理
三、网络表达中的道德修养
专题二 网络空间的形象塑造与影响力
一、“朋友圈”印象管理、语言分寸
二、“互粉”中的好感与信任
三、表情包与文字的“消失”
四、“自拍”中的社交心理
五、“网络语言暴力”的抵制与防范
专题三 网络新闻:融媒体时代的宣传主力
一、融媒体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二、网络新闻的特点
三、网络新闻的写作要素
第三部分 沟通:以“素养”为本的社会互动
第五篇 认知素养:言为心声言之成理
专题一 推本溯源:沟通的逻辑内涵与价值意蕴
一、人为何要沟通
二、何为沟通
专题二 认知与行为:沟通的内隐与外显
一、沟通障碍
二、沟通障碍的认知根源——思维定式和认知偏差
三、沟通障碍的行为表现
专题三 知行合一:有效沟通的艺术与方法
一、建构认同管理
二、提升认知复杂度
三、培养同理心
第六篇 倾听素养:此时无声胜似有声
专题一 寻找倾听的意义之旅
一、究竟什么是倾听
二、沟通中的倾听
三、善于倾听:美好生活的开端
专题二 探析倾听的类型之路
一、理解性倾听
二、批判性倾听
三、治疗性倾听
四、欣赏性倾听
专题三 学会倾听的方法之途
一、倾听意识的生成
二、非言语信息的注意
三、学会记笔记
四、恰当的回应
第七篇 情绪素养:觉浅知深知言养气
专题一 沟通中的情绪心理现象
一、沟通中的情绪觉察
二、沟通中的情绪表达
三、沟通中的情绪传递
专题二 沟通中的情绪冲突与调节
一、沟通中的情绪冲突
二、沟通中的情绪调节
三、个性特征与情绪调节
专题三 沟通中的情绪劳动
一、情绪劳动在沟通中的意义
二、情绪劳动的理论
三、情绪劳动的策略
第八篇 团队素养:和合而立求同存异
专题一 游戏与团队建设:以沟通为基础
一、游戏:增进沟通促进心智发展
二、团队建设中善用沟通
三、领导者:团队沟通的组织者
专题二 合作:面向未来的生存方式
一、校园合作的表现形式
二、团队合作的意义
三、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四、命运共同体:以合作面向未来
专题三 群体动力:主动构筑“共同利益”
一、群体动力与群体效率
二、沟通、激励与群体士气
三、沟通、激励与群体凝聚力
四、构筑“共同利益”:群体压力与群体规范
五、平衡群体与个体:沟通与激励
本书对应的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包括面向高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或者通修课,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系统工程的实践性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偏向于应用性写作与情境性沟通,力图在传统的“应用写作”课的基础上进行“以实践性、体验性、对话式理念指导写作与沟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课程体系由八个篇章构成,其知识点覆盖了“以品德为基,以素养为本”育人导向下的生活写作、事务写作、网络写作以及表达素养、倾听素养、情绪素养、合作素养等核心内容,实现“情境导入—知识讲解—模拟训练—点评反思—能力拓展”模块式教学,提炼出更多典型的分类案例和情景模拟演练项目供学习者使用,进一步实践以品德和素养为指向的写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和探究性学习,从课堂走向职场,从高校走向社会,加强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增强社会适应性,以期在提升大学生写作表达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的同时,训练其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从培养人的视角,立足课程建设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人格健全与价值引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