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潍坊模式的昌邑实践978752183023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乡村振兴潍坊模式的昌邑实践978752183023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8.5 9.0折 6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彩云,隋筱童,胡怀国 等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1830231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5元

货号11361766

上书时间2024-12-23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胡怀国,山东莒南人,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1999年起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4-2010年借调香港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扳《亚当·斯密》(香港:中华书局2000年)等著作多部,在《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导论: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城乡关系的新认识:城乡融合理念的确立
  第二节  农村发展战略的新定位:解决新矛盾的重要选择
  第三节  农村发展的新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第一章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潍坊模式”
  第一节  “潍坊模式”形成演进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新时代“潍坊模式”的实践
  第三节  “潍坊模式”的经验和内涵
第二章  昌邑市乡村振兴实践的历史过程:农业产业化的长期探索
  第一节  昌邑市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乡镇企业,建立“龙型经济链”
  第三节  壮大龙头企业,坚持产业振兴规模化
  第四节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现代化
第三章  昌邑市乡村振兴的资源禀赋
  第一节  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第二节  弘扬 文化,拉动经济发展新引擎
第四章  昌邑市乡村振兴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节  国有经济的基础支撑
  第二节  农村集体经济的增收示范
第五章  昌邑市乡村振兴的社会制度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
   节  城乡教育均等化制度
  第二节  城乡医疗均等化制度
  第三节  城乡养老均等化制度
  第四节  城乡环卫一体化制度
第六章  昌邑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城乡融合、全面振兴
   节  以县为单位,整体推动全面振兴
  第二节  积极推动产业振兴
  第三节  大力推进生态振兴
  第四节  传承创新 文化
  第五节  大力发展人才振兴
  第六节  积极落实组织振兴
第七章  结论: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乡村振兴
附录:昌邑简介
后记

内容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农村有其特殊表现: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这表现为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解决这个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必然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解决好“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未来几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总体目标的必然要求。研究乡村振兴战略问题有很多角度,本部分试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予以解读,以求教于大家。
第一节城乡关系的新认识:城乡融合理念的确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对城乡关系问题形成了新的认识成果,这个成果就是城乡融合理念的确立。
城乡融合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城乡关系问题的基本主张。在1847年《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写道:“城乡关系一改变,整个社会也跟着改变。”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认为,城乡关系演进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变革,由此带动城乡关系不断演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城乡关系要依次经历城乡依存、城乡分离、城乡融合三个阶段。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所提供的剩余粮食和劳动力不断增加,分工以及紧密的协作关系形成了城市。在前工业社会中,农业文明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城市尚处于农业文明母体之中的发育雏形期,城乡关系呈农强城弱的浑然一体状态。②城乡分离和对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之所以会出现城乡分离和对立,根源在于生产力虽然获得了发展,但是发展仍然不足。农业中出现了剩余劳动力,为农业和工业分离提供了条件,但是工业生产力水平发展不足导致乡村农业人口分散和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进而出现城乡对立。③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城乡将趋于融合,因为“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共同体的首要条件之一,这个条件又取决于许多物质前提”。④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首次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他提到:“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⑤芒福德也认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实践经验,剖析中国国情,可发现城乡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乡关系这一本质问题集中表现为“三农”问题,解决城乡对立问题,就必须要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关系的阶段性变化不仅体现在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上,还体现在一系列针对“三农”问题的政策设计上,前者是认识论范畴,后者则是方法论范畴。首先,“三农”问题是一个什么范畴的问题?这是认识城乡关系的核心和突破口。“就‘三农’论‘三农’,已经难以从根……



精彩内容
本书阐述乡村振兴“潍坊模式”的昌邑经验。本书循由“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三大模式,通过分析潍坊市昌邑市乡村振兴的历史过程和实践经验,以案例的方式展示了乡村振兴“潍坊模式”的内涵和路径,力求对内源性乡村振兴的特征有所概括、提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