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创造学发展比较研究978752030047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外创造学发展比较研究978752030047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2.98 6.2折 8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简红江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00476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6元

货号9183180

上书时间2024-12-23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简红江,安徽霍邱人。2007年12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2012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文化与创造学、思想政治教育、生命伦理学研究。目前主持并参与厅级以上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创造学发展的意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医学伦理研究”“健康中国与医学教育的关系研究”等6项,发表学术论文《中日发明技术领域分布比较》《天人之学:中国创造学的哲学命理》等20余篇。现为遵义医学院教授,主讲《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命伦理学》《医学创造学》等课程。兼任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常务理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外创造学发展比较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二节 中外创造学发展概况与趋势
一 国外创造学发展研究概况
二 国内创造学发展研究概况
三 创造学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内容结构、主要方法与创新点
一 内容结构
二 主要方法
三 创新点

第二章 中外创造学发展历史回顾
第一节 国外创造学发展概况
一 国外创造学发展概述
二 国外创造学发展整体分析
第二节 国内创造学发展概况
一 中国创造学发展与成果分析
二 中国创造学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

第三章 中外创造学理论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外创造学理论研究主要内容分析
一 国外创造学理论研究主要内容
二 国内创造学理论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中外创造学理论研究主要方法分析
一 国外创造学理论研究主要方法
二 国内创造学理论研究主要方法
第三节 中外创造学研究主要理论基础与学派分析
一 国外创造学研究主要理论基础与学派
二 国内创造学研究理论特色与学派
第四节 中外创造学理论研究差异与启示
一 国内外创造学理论研究差异分析
二 国外创造学理论研究对中国创造学理论研究启示

第四章 中外发明创造比较分析——以中日发明创造为例
第一节 中日发明创造与专利制度关系比较
一 专利制度与发明创造关系
二 日本专利制度对发明创造影响
三 中国专利制度对发明创造影响
四 中日发明创造与专利制度关系评价
第二节 中日发明创造成果及主要技术指标比较
一 中日发明创造成果整体分析
二 中日发明创造成果量化分析
三 中日发明创造主要技术领域分布比较
四 中日企业发明创造比较分析
第三节 中日发明创造差异与启示
一 中日发明创造差异分析
二 日本发明创造对中国发明创造启示

第五章 中外创造教育比较分析——以中美高校创造学课程为例
第一节 美国高校创造学课程设置现状
一 美国高校创造学课程概况
二 美国著名高校开设创造学课程分析
三 美国高校创造学课程特征分析
四 美国高校创造学课程注重社会实效分析
第二节 中国高校创造学课程设置现状
一 中国高校创造学课程概况
二 中国高校创造学课程案例及其成果分析
三 中国高校创造学课程特征分析
四 中国高校创造学课程设置主要问题分析
第三节 中美高校创造学课程设置差异与启示
一 中美高校创造学课程设置差异分析
二 美国高校创造学课程对中国高校启示

第六章 中国海峡两岸创造学传播比较分析——以两岸创造学组织活动为例
第一节 中国台湾创造学民间组织开展创造学传播活动现状
一 台湾创造学民间组织开展创造力活动概况
二 台湾创造学民间组织开展创造力主要活动分析
三 台湾创造学民间组织开展创造力活动特征分析
第二节 中国大陆创造学民间组织开展创造学传播活动现状
一 大陆创造学民间组织开展创造力活动概况
二 大陆创造学民间组织开展创造力主要活动分析
三 大陆创造学民间组织创造力活动特征分析
第三节 中国海峡两岸创造学民间组织开展创造学传播活动差异与启示
一 海峡两岸创造学民间组织创造学传播活动差异分析
二 台湾创造学民间组织创造学传播活动对大陆创造学组织活动的启示

第七章 中国创造学未来建设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创造学建设与发展困境
一 中国创造学学科地位困境内外视角分析
二 中国创造学学科地位困境特定视角分析
第二节 中国创造学建设与发展理论基础框架及实践方法
一 原旨进程——从生生到创造不息
二 真有价值——从求放心到悟创造之道
三 中国创造学与创造教育
第三节 中国创造学建设与发展人格转化观
一 “内圣外王”人格历史流变及其创之本真
二 觉悟“内圣外王”创造人格理论依据
三 觉悟“内圣外王”创造人格路径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中外创造学发展比较研究》:
  台湾地区设立了许多从事创造力传播活动的民间组织,这些民间组织的宗旨就是在不同的群体(从婴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到成年人)中,对创造力进行专门研究、开发和普及。在这些组织中,还专设职责机构,定期举办创造力研讨和培训活动,以致力于推动创造力普及事业。①
  一台湾创造学民间组织开展创造力活动概况
  台湾地区以创造力为活动主题的民间组织增进了台湾地区创造学发展,这些组织在开展创造力及其相关活动中,不仅能将创造学思想、理念融人生活中,而且能结合台湾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形成许多创意产业链,从而实现了创造力心理过程到现实的转化,为台湾地区科技传播、青少年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从实践上看,台湾地区民间组织创造力活动有效地实现了创造力教育的宗旨。在台湾地区,创造力教育显得十分突出,创造力培育侧重于对学生的创意开发,不仅在政策上有较为明显的体现,而且能针对不同人群,特别能注意对幼儿创意的开发。尤其能将创造力教育与教育改革、知识经济及相关政策整合在一起,本着这一宗旨,民间组织创造力活动为全面提升台湾地区民众创造力打造了有利环境。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地区就出现了相当数量致力于创造学传播活动的民间组织。根据吴静吉的《台湾创造力教育实施现况》相关资料,截至2004年,台湾地区致力于创造力事业活动的民间组织有近70个。这些民间组织创造力活动的内容丰富,涉及家庭、生产、教育、科普等;形式多样,举办研讨会、开展网上教学、设立馆所及筹办创造力竞赛等;对象、内容范围广泛,其中较为显明的有学前婴幼儿创造力培育、中小学青少年创造力开发、父母创造力认知等。这些创造学民间组织在创造力传播与培育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目标,中华创造学会以“创造学术理论研究发展与推广”等八项内容作为自己的目标;台湾杰出发明人协会以“协助会员国内外专利案件申请及应得奖励”等九项内容为目标:台北YWCA妇女创造发明学校以“突破习惯性思考领域,激发创造潜能”等为目标。从它们各自的目标中,可以看到台湾创造学民间组织对创造力认识的广泛性。同时也反映出台湾民众对创造力开发与培育已达成了相当程度的共识。
  从事创造力活动的每个民间组织自创立之时起到目标之确定,无不将创造性思维及创造力开发与培养作为该组织开展活动的要旨。1971年9月创设的信谊基金会,由永丰余集团创始人何传创立,其目标就是致力于在台湾地区进行幼儿学前教育及亲职教育,将孩子童年时期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台湾地区最早从事儿童学前教育的先驱。同时该组织还专设“上谊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早期教育与亲职教育的相关书籍。
  随着创造力教育在台湾地区的逐步重视,1977年9月,该组织又设立了“学前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自70年代末以来,创办了《学前教育月刊》杂志,组建了信谊基金出版社、学前教育资料馆等。信谊基金会在台湾地区幼儿学前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世纪80年代,相继组建学前教育资料馆台南馆、亲子活动中心亲子馆及学前教育资料馆台中馆等。同时举办首届信谊幼儿文学奖,以鼓励培育儿童文学创造力。20世纪90年代,创立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实验托儿所等。信谊基金会在幼儿学前教育及推动科学普及方面堪称台湾地区楷模。进入2000年以后,信谊基金会更是热衷于幼儿各方面的探索与培育,于2000年1月筹办了首届信谊0-3岁婴幼儿发展研讨会。信谊基金会注重婴幼儿创造力的培育与服务引起了国际关注,于2005年11月获得“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之授权,在台湾地区广泛开展幼儿“阅读起步走”等各项活动。截至目前,信谊基金会在学前婴幼儿创造力培养与教育方面受到台湾各界人士的好评。
  ……




精彩内容


本书按历史、现状与未来的逻辑思路对国内外创造学发展进行了探讨。通过国内外创造学发展比较,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创造学发展的理念与经验,为我国创造学发展提供借鉴。先,考察了国内外创造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国内外创造学理论研究的相关重要内容。其次,以中日、中美和中国海峡两岸创造学实践为典型案例,从侧面探析了中日发明创造、中美创造教育及中国海峡两岸创造学传播等现实概况。*后,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华传统文化与中西思维互补的综合创新观,瞻望了建设与发展中国创造学的前景与思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