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城市叙事的古典传统及其现代变革研究978710020135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城市叙事的古典传统及其现代变革研究978710020135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10.88 6.6折 168 全新

库存4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葛永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ISBN9787100201353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68元

货号11519008

上书时间2024-12-22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葛永海,男,1975年生,浙江嵊州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主要从事古代小说与传统文化、文学地理研究,擅长文化创意与策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等6项,出版《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文学地理学原理》(合著)等主要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20余篇分别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学术成果曾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励。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现状与突破方向
第二节 核心概念一辨:城市叙事的内涵与文体特征
第三节 核心概念二辨:城市叙事的内容属性
第四节 核心概念三辨:隐显与表里—城市叙事形态本体论
第一章 宋前城市叙事的“都城圣咏”
第一节 “诗骚”中的城市歌咏
第二节 汉魏六朝的“京都叙写”及其文化蕴涵
第三节 “都”“国”同构:宋前都城叙事的主题指向
第二章 宋元城市叙事的“市井俗调”
第一节 城市空间变迁与文学叙事
第二节 从宫廷到民间:城市叙事形态的转变
第三节 从曲江叙事到西湖叙事:走向市井的现世体悟
第三章 “城镇和声”:明清城市叙事的多维拓展
第一节 明清城市叙事的主要题材类型
第二节 城— 都— 市:明清城市叙事题材分类的新视角
第三节 明清城市叙事中的“双城记”及其文化机理
第四节 再现、想象与重构:明清城市叙事的本体性思辨
第四章 传统城市叙事的美学意蕴与文化指向
第一节 历史·文本·地域:城市叙事审美的多维考察
第二节 城市空间与经典叙事场景
第三节 城市空间的文化象征
第四节 怀旧与伤逝:穿越时空的城市悲情
第五章 “都市变奏”上阕:社会转型与城市叙事的近代变革
第一节 近代社会转型与城市空间的变革
第二节 都市生活的物性体验与城市叙事内容的新变
第三节 文学转型与城市叙事系统的新变
第六章 “都市变奏”下阕:文化嬗变与城市叙事的近代变革
第一节 新媒介传播:文学报刊的古典传统及其近代变革
第二节 江南城市叙事的两种文化传统及其近代变革
第三节 见证近代城市之恶的游荡叙事—陆士谔《新上海》与巴尔扎克《不自知的喜剧演员》之比较分析
第七章 近现代城市叙事主题的分流变异
第一节 传承与拓展:偏重于历史民俗的城市叙事
第二节 沉潜与反思:偏重于日常体验的城市叙事
第三节 利益角逐:偏重于工商贸易的城市叙事
第四节 拥抱现代:偏重于都市情调的城市叙事
第五节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城市叙事主题的承继与演进
第八章 空间幻化的都市迷梦:城市叙事模式的现代变革
第一节 从城市景观的移植到城市文学模态的建立
第二节 叙事策略:感觉、影像与空间叙事
第三节 光怪陆离的都市幻梦:故事模式与文化隐喻
第九章 从“乡土情结”到“都市意识”:城市叙事心理的现代变革
第一节 空间新意象:现代城市叙事的心理分析
第二节 城市叙事中的城乡差别及其文化内涵
第三节 小城镇叙事:徘徊在乡土与都市之间
第四节 现代城市叙事与“精神还乡”
余论 城市叙事流变的文化启示和当代意义
第一节 承继、断裂、回归与勃兴:20 世纪30 年代后的中国城市叙事
第二节 回望与借鉴:城市叙事流变的文化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宋前城市叙事的都城圣咏

作为先秦最重要的文化典籍之一,《诗经》展示了广阔的社会场景,涉及当时民众之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城市作为民众的聚居地,正处于初创时期,在诗人笔下,我们可以发现关干城市聚落地逐渐筑造并形成的各种描绘,从而寻觅到城市生成初期人们劳动与生活的状态,也可以倾听他们对于城市的热情歌咏。

汉魏六朝时代的城市发展至新阶段,尤其是国都或者作为郡府治所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活日益丰富,许多已成为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之相伴的是,城市叙事也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时代。在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散体赋中,出现了京都赋,这是一种以描绘歌颂都城为主的赋体城市叙事,文人怀抱推崇与颂赞之情,在对宫宇楼阁、风土人情的夸饰铺陈中充分展示城市的雄伟壮观与繁华富丽。此外,汉魏六朝时期还出现了以《西京杂记》与《洛阳伽蓝记》为代表的都城笔记,它们为早期城市叙事增添了诸多活力。

唐代的城市叙事以长安和洛阳为代表,作为唐王朝的双都,就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而言,很难有其他城市可与之比肩。此双都叙事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各个方面,全面立体、淋漓尽致地展示双都的帝都气象。具体而言,笔记小说中的双都叙事是由许多种类别叙事交错而成。就城市空间而言,双都叙事可分为宫廷叙事、楼观叙事、坊巷叙事、山水名胜叙事;就题材内容而言,可分为爱情叙事、民俗叙事、娱乐叙事、商业叙事、国际交往叙事等;就叙述主体而言,则可分为帝王叙事、进士叙事、侠客叙事、倡优叙事等不同类型。有时候这些叙事内容相互交错渗透,很难截然分开。相比而言,长安叙事比之洛阳叙事出现的频次更高,范围亦更广。由于拙著《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对于相关叙事的文本内容已有较为详细的论析,这里不再单列章节赘述。

从先秦以来,尤其是由汉至唐,就都城叙事而言,尽管文体发生明显变化,从京都赋到都城笔记,再到传奇笔记小说,关注的重心也发生转移,但是弘扬与标举帝都文化的主轴基本没有动摇。这种由都城到国家、以都喻国的文化心理,正是”“同构的心理图式。

第一节诗骚中的城市歌咏

《诗经》关于城市的歌咏是多方面的,比如有建都吟咏、城郭恋歌、宗社祭歌、宫室燕歌、故都之思,等等,其中又以建都吟咏、城郭恋歌、故都之思和城市关系更为密切。比如《诗经》中周人的建都吟咏,共有8篇之多,它们大都在《大雅》中,如《绵》《公刘》《崧高》《烝民》《皇矣》《文王有声》《韩奕》等篇中都有关于建都或都城意象的描绘,这些诗歌或反映周代先人建造都城的情况(《绵》《公刘》);或是周王朝建立以后,赞赏文王、武王建都、迁都之功绩(《皇矣》《文王有声》);或是周王朝派其他诸侯大臣前往其他地方筑城的情况(《崧高》《烝民》《韩奕》)。再就是城郭恋歌,《诗经》中的城郭恋歌数量不少,如《静女》《桑中》《东门之》《子衿》《出其东门》《园有桃》《东门之份》《东门之池》《东门之杨》等。这些爱情婚恋诗内容丰富多样、感情淳朴,反映了当时城市居民的婚恋观念。另外,还有对于故都的追怀,相关篇章则有《黍离》《权舆》《下泉》等。

……




精彩内容

本书聚焦于中国城市叙事的“历史演进论”“传统特征论”与“现代转型论”三大核心论题。首先将发生现代转型前的城市叙事历史划分为宋前、宋元、明清、近代四个阶段,确立为“都城圣咏”“市井俗调”“城镇和声”“都市变奏”四个时期,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中国城市叙事的发展轨迹和演进脉络;其次,通过对演进过程的完整梳理,探求城市叙事发生、发展的各种形态以及演变规律,从叙事形态、心理向度、空间意义等方面对古典城市叙事的特征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最后,落脚于中国城市叙事的古今演变研究,系统阐释城市叙事之主题、模式等的古今之变,揭示从“乡土情结”到“都市意识”之叙事心理转变的文学与文化意义。本书通过对中国城市叙事发展的渊源追溯和价值反思,可为当代城市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历史借鉴和学理启示。同时,本书横跨文学与城市学两大领域,城市叙事研究对城市学原理的借鉴和转化,有助于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理论创新。



媒体评论

有关“城市叙事”的古今之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