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死刑适用的民意拟制与导入机制研究(精)978754267075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7.07
4.8折
¥
78
全新
库存33件
作者 李立丰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ISBN 9787542670755
出版时间 2019-03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定价 78元
货号 10773685
上书时间 2024-12-2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立丰,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刑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2009~2010年,获美国政府USAID资助,赴美国麦克乔治法学院(McGeorge school of Law)就读,并获法学硕士学位。2013~2014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担任访问学者。迄今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吉林省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参与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重大理论课题。迄今发表《美国刑法犯意研究》、《民意与司法:多元维度下的美国死刑》两部专著,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译文二十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 目录 当学术沦为职业(代序)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死刑适用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中国死刑适用的存而不废 一、中国刑罚体系对于死刑的制度依赖 二、中国民众对于死刑的心理依赖 三、中国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先天不足 第二节 死刑替代措施的制度缺位 一、死刑与“替代刑” 二、“终身刑”与死刑废止 三、“终身刑”与刑罚根据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中国死刑适用机制困境的多重归因 第一节 中国死刑适用过程中的的精英化倾向 一、中国死刑适用过程中的泛精英化的成因 二、中国死刑适用过程中的泛精英化的表象 三、中国死刑适用过程中的泛精英化的影响 第二节 死刑与认罪认罚程序的悖论 一、司法改革语境下中国刑事司法面临的真正根本问题 二、刑事司法“繁简分流”制度改革弊大于利 三、“认罪认罚从宽”应理解为新形势下中国刑事司法的政策重述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死刑适用的完善前提 第一节 司法审查制度的批判反思 一、在中国语境下讨论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性 二、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流变 三、美国司法审查的特征及基本适用范式 四、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过程中的“5比4原则 五、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存在前提与批判 第二节 网络表达权的刑事法规制 一、“网络表达权”的独立权属 二、“网络表达权”的刑法规制 三、“网络表达权”刑法规制的几点建议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破解“司法独裁”的日本经验 第一节 “司法民主”与“司法独裁 一、民主语境下日本的司法独裁 二、司法民主是民主政治的逻辑结论 三、司法民主的可行性 第二节 Et本的裁判员制度评述 一、裁判员制度的适用范围 二、裁判员的选任 三、裁判员裁判的程序 四、死刑的裁判员裁判 第三节 青少年死刑与裁判员裁判 一、刑事司法中的青少年保护主义 二、青少年死刑适用的合法性困境 三、裁判员制度下青少年的死刑适用 第四节 日本裁判员制度之评价 一、裁判员制度的功利主义考量 二、裁判员制度的不足 三、裁判员的负担与权利保障 四、裁判员制度的配套措施改革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美国死刑适用中的陪审机制评解 第一节 美国陪审制度评述 一、美国宪法第六修正案的背景 二、陪审团构成的变迁 三、陪审团解决法律问题权利的废止 四、法庭对于宪法第六修正案的实际废止 第二节 美国的死刑适用 一、美国死刑的适用现状 二、美国死刑的适用程序 三、美国死刑中的陪审团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中国死刑适用民意拟制与导入机制批判 第一节 中国刑事司法中的民意拟制与导人机制 一、民意的拟制与操纵 二、中国现行刑事司法语境下的民意表达 三、建构重大刑事案件中民意的体制内拟制与导引 第二节 中国死刑适用中民意拟制与表达的总体建构思路 一、死刑适用过程中的7人大合议庭制度的应然走向 二、死刑适用过程中的7人大合议庭制度的配套改革 三、死刑适用过程中的7人大合议庭落实的制度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中国死刑适用民意导入的实体法机制例说 第一节 民意的司法导入与刑事解释范式改革 一、审判员制度引进与刑法解释论的变化 二、相关解释范式建议 三、裁判员裁判制度背景下的刑法解释论纲 第二节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语境下犯罪故意“要素分析”模式的澄清与适用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话语的澄清 三、模式的建构 第三节 小结 第八章 中国死刑适用民意导入的程序法机制概说 第一节 人民陪审员制度为中国司法活动提供合法性根据 一、中国司法民主应以人民陪审员制度为表达机制 二、人民陪审制度象征性司法民主机能之合理表达 第二节 员额制前提下司法民主化与司法专业化的制度兼容 一、司法专业化语境下人民陪审员的异化倾向 二、司法专业化语境下司法民主的兼容制度设计 第三节 死刑适用中事实审与法律审分离模式的技术实现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限制性适用 二、人民陪审员进行事实审理的程序设计 第三节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
中国死刑适用的现实困境
从现实层面来看,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际对于“死刑”,存在高度的“制度依赖”。这种依赖,一方面表现在死刑本身存而不废,另一方面表现在死刑替代措施的长期缺位。而正是这种制度依赖及其表现,使得我国的死刑适用,处于一种现实困境当中。
第一节中国死刑适用的存而不废
一、中国刑罚体系对于死刑的制度依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到 1979年刑法颁布,死刑罪名大致都维持在 30个以下。但从 1982年至 1992年的 10年之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单行刑法,大幅度增加了死刑罪名,“新增死刑的法条 24个,罪名 29个 (其中增立罪名 10个 )。①此后, 2015年 8月 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 (九 )》,取消了经济犯罪,如集资诈骗罪、伪造货币罪等 9个死刑罪名,这也导致目前我国刑法中的死刑罪名,从此前的 55个减少为 46个。
中国刑法之所以逆世界潮流而动,在其他国家纷纷废除或者实际废除死刑的大背景下,实质保留并大量适用死刑,显然与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或“正义观”存在联系,在这个意义上,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感觉”作为死刑适用的依据,其......
主编推荐一本研究中国死刑适用的学术专著。
精彩内容 死刑,是法律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目前中国死刑适用面临存而不废,替代措施制度缺位等现实困境。一方面,中国刑罚体系对于死刑存在制度依赖,中国民众对于死刑存在心理依赖;另一方面,因为死刑与“替代刑”的关系不明,死刑缓期执行制度存在先天不足。导致中国死刑适用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重的,除了死刑适用存在精英化的倾向之外,死刑与认罪认罚等刑事程序存在龃龉也是不可否认的现实。在死刑适用无法短期避免的语境下,讨论中国死刑适用的完善,需要对司法审查制度进行批判反思,同时对于网络时代包括网络表达权在内的新兴权利的刑事法规制等配套措施进行完善,以期最大限度纠正或影响民意,通过批判借鉴美日等国经验,详细分析“司法独裁”的日本裁判员制度与美国陪审制度等代表性制度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在承认民意的拟制与操纵可能性基础上,最大限度完善中国现行刑事司法语境下的民意表达机制,对于死刑适用过程中的七人大合议庭制度进行合理完善。立足实体法视角,讨论民意的司法导入与刑事解释范式改革的积极互动。同时立足程序法视角,完善员额制前提下司法民主化与司法专业化的制度兼容,摸索死刑适用中事实审与法律审分离模式的技术实现路径,进而借由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为我国包括死刑在内的刑事司法活动提供合法性根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