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能源与电能
1.1.1 能源与需求
1.1.2 能源的含义及其分类
1.1.3 电能及电能生产的特点
1.1.4 节能减排及新能源开发
1.2 电能的生产和输送
1.2.1 电能的生产及动力系统
1.2.2 电能的输送与分配
1.3 电气设备及接线
1.3.1 电气设备的分类
1.3.2 电气接线
1.4 电能质量
1.4.1 电能质量的含义
1.4.2 电能质量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思考题
第2章 电能生产过程
2.1 火力发电
2.1.1 概述
2.1.2 火电厂的燃烧系统
2.1.3 火电厂的汽水系统
2.1.4 火电厂的电气系统
2.1.5 火电厂的运行
2.1.6 火电厂在系统中的应用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2.2 水力发电
2.2.1 概述
2.2.2 水电厂的工作形式
2.2.3 水电厂的主要动力设备
2.2.4 水电厂的运行特点
2.3 核能发电
2.3.1 核电厂简介
2.3.2 核电厂系统及设备
2.3.3 核电厂的运行
2.4 风力发电
2.4.1 风力发电的基础
2.4.2 风力发电系统的构成
2.4.3 风力发电的运行
2.4.4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2.5 太阳能发电
2.5.1 太阳能的利用
2.5.2 太阳能热发电
2.5.3 太阳能光伏发电
2.6 其他新能源发电
2.6.1 生物质能发电
2.6.2 地热能发电
2.6.3 潮汐能发电
思考题
第3章 电气设备原理与选择
3.1 载流导体的发热和电动力 3.1.1 概述
3.1.2 导体的长期发热和载流量计算
3.1.3 导体的短时发热
3.1.4 导体的电动力计算
3.2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
3.2.1 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设备
3.2.2 按短路状态校验
3.3 常用开关电气设备
3.3.1 电弧的产生与熄灭
3.3.2 高压断路器
3.3.3 隔离开关
3.3.4 高压负荷开关
3.3.5 高压熔断器
3.4 母线、绝缘子、电缆和电抗器
3.4.1 母线
3.4.2 绝缘子
3.4.3 电力电缆
3.4.4 电抗器
3.5 其他常见电气设备
3.5.1 互感器
3.5.2 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
3.5.3 并联电容器
思考题
第4章 电气主接线
4.1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及设计原则
4.1.1 基本要求
4.1.2 设计原则
4.2 主接线的基本形式
4.2.1 有汇流母线接线形式
4.2.2 无汇流母线接线形式
4.3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典型电气主接线
4.3.1 火电厂主接线
4.3.2 水电厂主接线
4.3.3 变电站主接线
4.4 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
4.4.1 选择适当的接线形式和运行方式
4.4.2 系统中加装限流电抗器
4.4.3 接线中使用低压分裂绕组变压器
思考题
第5章 厂用电及配电装置
5.1 厂用电负荷及电动机校验
5.1.1 厂用电率
5.1.2 厂用负荷分类及特性
5.1.3 电动机自启动校验
5.2 厂用电接线
5.2.1 厂用电供电电压等级
5.2.2 厂用电源及其引线
5.3 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厂用电接线
5.3.1 火电厂的厂用电接线
5.3.2 水电厂的厂用电接线 5.3.3 核电厂的厂用电接线
5.4 配电装置
5.4.1 配电装置的分类
5.4.2 配电装置的结构
5.4.3 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要求
5.5 发电机、变压器与配电装置的连接
5.5.1 连接方式
5.5.2 典型连接举例
思考题
第6章 同步发电机和电力变压器
6.1 同步发电机的分类
6.1.1 同步发电机的类型
6.1.2 同步发电机的铭牌
6.2 同步发电机的运行
6.2.1 同步发电机的正常运行
6.2.2 同步发电机的非正常运行
6.3 同步发电机的操作
6.3.1 同步发电机的并列操作
6.3.2 发电机接带负荷和运行中负荷的调整
6.3.3 同步发电机的解列与停机操作
6.4 变压器的分类
6.4.1 变压器的类型
6.4.2 电力变压器的型号及技术参数
6.4.3 变压器的发热和冷却
6.5 变压器的允许运行方式
6.5.1 允许温度和温升
6.5.2 外加电源电压允许变化范围
6.5.3 变压器允许的过负荷
6.5.4 变压器的并列运行
6.6 变压器的运行操作
6.6.1 变压器的正常运行
6.6.2 变压器的停、送电操作
思考题
第7章 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二次系统
7.1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控制方式
7.1.1 发电厂的控制方式
7.1.2 变电站的控制方式
7.2 电气二次接线图
7.2.1 基本概念
7.2.2 二次接线图的图形与文字符号
7.2.3 原理接线图
7.2.4 安装图
7.3 直流供电系统
7.3.1 蓄电池直流系统接线及运行方式
7.3.2 绝缘监察、电压监察及闪光装置
7.3.3 直流供电网络
7.4 断路器控制回路
7.4.1 对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及分类
7.4.2 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制和信号回路
7.4.3 音响监视的控制回路 7.5 中央信号回路
7.5.1 事故信号回路
7.5.2 预告信号回路
7.6 测量监视回路
7.7 继电保护与自动重合闸装置
7.8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7.8.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功能
7.8.2 智能化变电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能源与需求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从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电、水、气到人们所利用的交通、通信、娱乐等都与能源息息相关。人类为了生存除了要吃饭获取能源之外,还要利用诸如石油、煤炭、电能等能源。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人类进入21世纪高度信息化社会后更是如此。其中电力能源从2。世纪开始,在总能源需求中所占的比例增加较快,从世界的平均水平来看,每20年约增加一倍。现代经济社会中能源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高水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要实现高水平的物质文明,就要有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有现代化的农业、工业和交通物流系统,以及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和服务体系.这些都需要能源。在现代社会,人们维持生命的食物用能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而生产、生活和交通服务已经成为耗能的主要领域。可以说,没有能源作为支撑.就没有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2)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工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能源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往往只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经济发展加速,煤电油运就会出现紧张,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3)能源安全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是石油安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世界石油危机,导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减速和全球经济波动.(4)能源消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化石燃料的使用是CO,等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来源。科学观测表明,地球大气中Co:的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 ppm(1ppm为104),上升到了379 ppm(2009年统计)。全球平均气温也在近百年内升高了O.74℃。从我国情况看,能源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煤炭生产使用中产生的SO2粉尘、Co2等是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解决好能源问题,不仅要注重供求平衡,也要关注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精彩内容
电能从产生到使用的过程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几个环节,其中涵盖设备众多、应用特点各异。本书在总结“发电厂电气部分”等相关教材基础上,增加当前在电力行业中得到应用的一些新产品、新技术,并对其原理和运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力求做到层次分明、浅显易懂。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电能生产过程、电气设备原理与选择、电气主接线、厂用电及配电装置、同步发电机和电力变压器、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二次系统等。
李林川主编的《电能生产过程(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精品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和函授的教材,同时还可供从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设计、运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