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多中心发展的驱动力:基于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快速细化的研究978756416662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4.02
6.2折
¥
39
全新
仅1件
作者周静
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4166625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8863464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周静,1981年生,2013年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学位,现就职于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地理、城市研究方法。主持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1项,翻译彼得?霍尔、凯西?佩恩编著《多中心大都市——来自欧洲巨型城市区域的经验》一书第11章,并在城市规划专业主要学术期刊及会议上正式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多中心现象
1.2 既有研究综述
1.2.1 城市中心研究
1.2.2 服务业集聚及服务分工研究
1.2.3 分工视角的城市空间研究
1.3 研究概念界定
1.3.1 城市中心
1.3.2 生产性服务业
1.3.3 服务分
1.4 研究思路
2 生产性服务业分工视角的多中心解析
2.1 服务分工的演进历程
2.2 服务分工的基本认知
2.2.1 服务分工趋势
2.2.2 服务分工的条件
2.2.3 服务分工的限度
2.3 服务分工视角对多中心的解释
2.3.1 生产性服务业多中心的基本特征
2.3.2 服务分工视角下的中心职能
2.3.3 服务分工视角下的中心区位
2.3.4 服务分工视角下的中心间关联
3 基于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的多中心分析
3.1 基于金融服务分工的分析
3.1.1 金融的服务分工历程
3.1.2 功能分化与企业类型变化
3.1.3 区位成本因素
3.1.4 对中心的影响
3.2 基于商务服务分工的分析
3.2.1 商务的服务分工历程
3.2.2 功能分化与企业类型变化
3.2.3 区位成本因素
3.2.4 对中心的影响
3.3 基于信息技术服务分工的分析
3.3.1 信息技术的服务分工历程
3.3.2 功能分化与企业类型变化
3.3.3 区位成本因素
3.3.4 对中心的影响
3.4 基于物流服务分工的分析
3.4.1 物流的服务分工历程
3.4.2 功能分化与企业类型变化
3.4.3 区位成本因素
3.4.4 对中心的影响
3.5 不同行业分工的比较分析
3.5.1 行业分工程度
3.5.2 行业的空间集聚特征
3.5.3 行业的企业组织方式对中心能级的影响
3.5.4 行业间微观经济关联对中心功能的影响
4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的上海多中心验证
4.1 开埠至今上海概况及城市中心发展
4.1.1 历史概况
4.1.2 日益显现的服务性中心
4.2 上海服务分工的历程及趋势特征
4.2.1 服务发展历程及概况
4.2.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特征
4.3 上海服务分工的动力机制与限度
4.3.1 高级生产要素快速集聚
4.3.2 技术创新与应用
4.3.3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多元化企业组织
4.3.4 服务分工的限度
4.4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的多中心验证
4.4.1 基于金融服务分工的多中心
4.4.2 基于商务服务分工的多中心
4.4.3 基于信息技术服务分工的多中心
4.4.4 基于物流服务分工的多中心
4.4.5 基于跨地域服务分工的中心
4.4.6 多行业空间叠加
5 城市多中心的规划思考与启示
5.1 现实图景:多中心的战略意义
5.2 当前国内城市中心规划实践
5.2.1 城市中心体系规划
5.2.2 服务业布局专项规划
5.3 国内规划实践中的问题
5.4 生产性服务业分工视角的启示及建议
5.4.1 规划启示
5.4.2 政策建议
附录
附录1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四级代码确定的生产性服务业
附录2 根据nx%指数计算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分散指数
附录3 分工演进历程中的城市中心特征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精彩内容
本研究以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分工细化为切入点,将经济学中服务分工相关理论和研究应用于城市空间分析中,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特征、趋势以及对于城市中心的影响,通过对于金融、商务、信息技术和物流四类生产性服务业门类的分析,更深入地解释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如何分工细化以及这种分工在空间集聚的基本特征,最终通过不同类型产业的空间叠合进一步讨论多中心内部结构和功能特征,并将理论结合上海实践,补充了特定制度和环境下分工程度对于城市多中心的影响的相关认知。
媒体评论
生产性服务业已上升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这类企业不断地在大城市聚集,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由此出现单中心城市向多中心发展的趋势。地理、经济、规划学界有很多学者在描述、解释、预计这个过程和趋势,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规划实践者也可以运用他们的成果,推进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该书正是周静博士在这个方向的努力结果,对规划学科、相邻学科的读者均有参考价值。
——宋小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该书跨越城市规划学科本身,从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内在规律出发,把握上海大都市未来的空间演化格局,有助于认知不同服务门类之间的差异对于城市多中心的影响。
——王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作者以当代视角下的城市多中心为研究载体,以扎实、严谨的态度探寻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内容饱满、行文流畅,专业性与科学性兼具,不仅给人以知识的享受,更能给城市规划和相关行政决策带来有益的启迪。
——骆悰(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