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研究978752271998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研究978752271998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4.82 6.2折 89 全新

库存2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成金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19986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14159764

上书时间2024-12-22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章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节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考察

一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渊源

二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 马克思精神生产的本质解析

二 马克思精神生产的一般特征

三 马克思精神生产的规律

第三节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评判

一 马克思精神生产的经济价值探析

二 马克思精神生产的精神价值探析

三 马克思精神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辨析

第四节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 文化产业:精神生产发展的现代形态

二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异化现象批判的警示意义

三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研究文化产业特殊性的启发意义

四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文化产业发展价值取向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建构的历史审视与现实问题

节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

一 价值取向单一性时期(1949—1978年)

二 价值取向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时期(1978—2002年)

三 价值取向 性与多样性结合时期就中出(2002年至今)

第二节 当前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现实问题

一 文化产品思想性有待提升

二 文化产品艺术性有待提高

三 文化产品民族性有待增强

四 文化产品 认同度有待改善

第三节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文化产品商品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矛盾

二 市场失灵与政府缺位

三 文化产业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 

四 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第三章 国外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理性审视

节 美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理性审视

一 美国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模式

二 美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建构

三 美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建构的有效策略及其困境

第二节 西欧发达 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理性审视

一 法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建构

二 英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建构

三 德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建构

四 英、法、德文化产业价值取向建构的有效策略及其困境

第三节 国外文化产业价值取向建构的启示

一 加大核心价值观对文化产业的 

二 注重文化产业政策的规范与引导

三 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第四章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建构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一 文化产业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产业的原则...... (18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产业的主要途径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产业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领导和管理

一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产业的领导

二加强和改进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管理.

第三节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自觉意识

一明确文化产业的责任与担当

二突出文化产业的民族特性

三提高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增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第四节树立文化消费的正确导向

一坚持文化消费正确取向

二提高文化消费水平.

三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

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研究背景

1.理论背景

自20世纪中叶“文化工业”的概念提出后,文化产业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其理论研究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话题热点,引起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美学等学科的极大关注,学术成果可谓汗牛充栋。西方发达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完善的研究体系,对文化产业的功能定位、价值引导、政策规范和法律保障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翔实的规定。

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一定程度上是对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的继续和发展。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物质生产,还包括精神生产。马克思指出精神生产的性质是由“一定的社会结构”和“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这两者决定的①,研究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要从一定的历史形式来考察。虽然西方的文化产业理论是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但毕竟是西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那是为解决西方国家的问题而产生的。我们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理论。

中国的文化产业研究起步晚,从1991年《上海文论》发表第一篇关于大众文化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文章算起,到现在才30多年。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获得突破式发展,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合法地位的确立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升为国家战略,再到党的十八大的“五位一体”战略,标志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如火如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也进人一个新阶段,初步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理论。然而,中国在文化产业理论的相关研究方面依然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对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把握得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直接套用传统产业经济学的情况,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效益评估都集中于经济属性,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严重滞后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文化产业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理论和政策系统,以便为文化产业发展拨正航向。

2.实践背景

第一,文化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急剧上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与经济越来越融合为一体,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作为二者融合产物的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不仅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驱动力,而且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点,其作用和价值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世界性趋势。在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25%,成为美国第一大出口产业;在英国,创意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提供超过250万个就业岗位,成为容纳就业第一大产业;在德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已经远远超过化工、能源、电子电器等传统产业,成为仅次于机械制造和汽车工业的第三大产业。由于全球经济发展,人类社会面临资源枯竭和环境危机,各个国家都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精彩内容

本文从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入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由表及里进行挖掘、提炼和升华,在分析其原因并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价值取向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正确引领我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思路对策。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引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其放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之中考察和分析,协同推进方能完成。正确实现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关键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具体来讲要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强党和国家的领导与管理、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和树立文化消费的正确导向等四方面正确实现我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