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学-实务篇978721310377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8.24
4.8折
¥
7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韩怀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103773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11602978
上书时间2024-12-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韩怀宗 东吴大学英文学系毕业,1986年进入联合报系担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文版编辑,后转任《联合报》靠前新闻中心编译。1998年开始兼任西雅图优选咖啡产品副总经理至2002年止,协助产品开发并编写教育月刊Coffee Times。2003年退休。2018年至2020年出任正瀚生技公司咖啡研究中心顾问。 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社任职期间,因与美方编辑部时差问题,养成深夜喝咖啡提神的习惯。起初喝速溶咖啡,但觉乏香苦口,于是“自力救济”,烘咖啡豆犒赏味蕾,不自觉玩起咖啡,大量搜集靠前信息,研究咖啡烘焙与冲泡,至今已有三十余年。 咖啡之学,博大精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学海无涯,唯勤是岸,自许为“咖啡大学”的终生学生!"
目录
"Chapter 1从喝一杯咖啡开始:尽享千香万味 口腔味觉:鉴赏咖啡的四种液化滋味——酸、甜、苦、咸 鼻腔双向嗅觉:鉴赏万千香气 鼻前嗅觉,辨识力强--干香与湿香 后嗅觉,兴奋度高 口感:入口的滑顺感与涩感 如何鉴赏咖啡的整体风味 Chapter 2认识咖啡的魔鬼风味:瑕疵豆与缺陷味 瑕疵豆知多少 异色豆大观 绿色陷阱:药水味、里约味与未熟豆 Chapter3杯测概论:为咖啡评分 咖啡新美学:杯测师身价凌驾品酒师 杯测前置作业:标准化烘焙、萃取、评鉴 解析杯测评分表 杯测步骤:从高温测到室温 如何应用杯测玩咖啡:居家简易杯测 Chapter 4咖啡风味轮新解:气味谱 踏入咖啡的风味摩天轮--扇形香气谱解析 A.浅焙凸显酵素作用--扇形香气谱解析 B.中焙凸显焦糖化与梅纳反应--扇形香气谱解析 C.深焙凸显干馏作用 扇形滋味谱解析 酸味谱:尖酸与柔酸 苦味谱:顺口与碍口 甜味谱:酸甜与清甜 咸味谱:微咸亦不讨好 重焙味谱,唯技术是问 酚类是重焙的苦源 Chapter 5咖啡风味轮新解:滋味谱 滋味成分占比揭密 酸味谱:尖酸与柔酸--浅中焙滋味谱 甜味谱:酸甜与清甜--浅中焙滋味谱 咸味谱:微咸亦不讨好 重焙味谱,唯技术是问--重焙优劣味谱 酚类是重焙的苦源 Chapter.6金杯准则:历史和演进 具有民意基础的金杯准则 金杯奖:纠正黑心淡咖啡 SCAA金杯标准 NCA金杯标准 SCAE金杯标准 ExtractMoJo金杯标准 ABIC金杯标准 Chapter.7金杯准则:萃出率与浓度的美味关系 萃出率精义:攸关味谱优劣 浓度精义:攸关味谱强弱 浓缩咖啡的萃出率与浓度 武功秘籍:滤泡咖啡品管表 环球版咖啡品管表 咖啡品管表暗藏天机 金杯准则的实证分享 附录:自力救济,动手算浓度 Chapter 8如何泡出美味咖啡:基础篇 魔鬼与好神,尽在细节里 工具介绍:电子秤、咖啡匙、温度计、量杯、计时器 新鲜是王道,断气没味道 粗细度影响萃出率与泡煮时间 掌控3T:水温、时间与水流 泡煮比例要抓准,兼顾节约与美味 Chapter.9如何泡出美味咖啡:手冲篇 后浓缩咖啡时代:手冲当道 手冲咖啡vs.预浸时间参数 手冲咖啡vs.萃取时间参数 手冲步骤Step by Step 手冲步骤说明 附录:阿里山大战曼特宁 Chapter.10如何泡出美味咖啡:赛风&聪明滤杯篇 赛风篇 入门版赛风泡煮流程 入门版赛风泡煮流程说明 过滤神话,参数为准 赛风的刻度参数 赛风的泡煮比例参数 赛风的搅拌次数 赛风的萃取时间参数 赛风的水温问题 赛风进阶萃取法:温度计辅助火力调控 聪明滤杯篇 聪明滤杯泡煮流程 聪明滤杯泡煮3大要点 美式咖啡机的省思 全书总结"
内容摘要
咖啡令人愉悦的风味,皆以香气、滋味与口感呈现。鉴赏咖啡的挥发香气要靠嗅觉,水溶性滋味要靠味觉,滑顺要靠舌腭的触觉来感受。若能善用嗅觉、味觉与触觉,品尝每杯咖啡,神奇感官将带你进入千香万味的奇妙世界;若不善加开发,任其钝化,喝咖啡无异于暴殄天物。 任何一杯未调味的黑咖啡,只要浅尝一口,即能感受到四大滋味:酸、甜、苦、咸。其中,酸味主要来自咖啡的水溶性绿原酸、奎宁酸、柠檬酸、苹果酸、葡萄酸(酒石酸)、乙酸、甲酸、乳酸、乙醇酸等30多种有机酸,以及无机的磷酸。但有机酸不耐火候,烘焙时大部分会被热解,深焙豆的有机酸残余量较少,所以酸味低于浅焙豆。 咖啡的甜味主要来自焦糖化反应(碳水化合物的褐变)与梅纳反应(Maillard Reaction,碳水化合物与氨基酸相结合)生成的水溶性甘甜物质。咖啡的苦味主要来自水溶性的绿原酸降解物、酚类以及蛋白质的炭化物。咖啡的咸味则来自水溶性钠、锂、钾、溴和碘的化合物。 不少人怀疑咖啡居然有咸味,但用心品尝,就会发觉咖啡的咸因子无所不在,恰似用水稀释后若隐若现的食盐水的滋味。印度尼西亚、印度的阿拉比卡,以及非洲的罗布斯塔常有此味。另外,太浓或烘焙过度的咖啡,也容易凸显咖啡的咸味,重焙浓缩咖啡豆尤然。 鉴赏咖啡终究要喝入口,因此常让人误以为咖啡的万般风味尽在液化的滋味中,其实,酸、甜、苦、咸的水溶性滋味,只占咖啡整体风味的一小部分而已。少了嗅觉香气的互动与加持,咖啡喝起来会索然无香,充其量只有酸、甜、苦、咸四种单调的滋味,有滋味却无香气。 同理,少了嗅觉的配合与运作,百香果、苹果和水蜜桃吃起来就剩下酸甜的滋味,迷人的水果香气全不见了,食欲肯定大受影响。因此,光靠舌头的味觉是不够的,还须有嗅觉的相乘效果,才能喝出咖啡或吃出水果的千香万味。 滋味=液化物=酸+甜+苦+咸 在日益繁忙的社会生活中,泡咖啡已成为人们自我放松的生活方式,但要泡出一杯好咖啡,得先从如何喝咖啡学起。喝咖啡前,务必了解滋味、香气与口感之别。 以科学的观点来说,滋味指的是饮食中水溶性的风味分子,在口腔中被味蕾接收,由神经传输到大脑,而产生酸、甜、苦、咸、鲜五大滋味模式。但咖啡和其他熟食相较,只有酸、甜、苦、咸四种液化滋味,并不含第五种“鲜”滋味。因此,在鉴赏咖啡时,可剔除“鲜”味。 早在公元前350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优选提到甜味与苦味是最基本的滋味。1901年,德国科学家黑尼希(D. P. Hanig)破天荒地发表了一篇味觉研究报告,首度揭示人类的味蕾能够尝出酸、甜、苦、咸四种滋味,人类对味觉的研究总算踏出了第一步。 一般来说,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根对苦味最敏锐,舌两侧前半段对咸味最灵敏,舌两侧中后段对酸味最敏感。舌尖亦能尝出苦味,只是对苦的敏锐度远不如舌根。同理,舌两侧亦能尝出甜味,但对甜味的敏感度远不如舌尖。 德国人早在100多年前就发觉舌头能尝出酸、甜、苦、咸四大滋味,而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在1908年提出了第五味“umami”,也就是我们讲的“轩味”或“鲜味”,其来自蛋白质里的谷氨酸钠,日本人因此发明了味精。但近百年来,欧美科学家并不接受“鲜”是第五大滋味,直到2002年,科学家才在舌头的味觉细胞中找到谷氨酸钠的受体(接收器),证实了“鲜”确实是第五味。 目前,欧美和日本科学家对味觉的五大滋味——酸、甜、苦、咸、鲜有了共识,但近年法国科学家又提出若干证据,认为味觉亦能辨识脂肪的滋味,建议将“脂”纳入味觉的第六大滋味,但未获共识。 味觉受体主要分布在舌头的味蕾里,另有少部分在上腭、软腭和咽喉部,一般人的味蕾数有9,000~10,000个。有些人的味觉天生灵敏,但有些则迟钝不灵,这取决于味蕾数目多寡。科学家按味觉灵敏度将人类分为三大类:最灵敏者约占人口的25%,其舌头每平方厘米的味蕾多达425个;一般灵敏者约占人口的50%,其舌头每平方厘米的味蕾有180个;迟钝者约占人口的25%,其舌头每平方厘米的味蕾只有96个。有趣的是,味蕾数常因性别、年龄与种族而异。一般来说,女性多于男性,少年多于老年人,亚洲人和南美洲人多于欧洲人和北美洲人。 香气=挥发性芳香物=干香(fragrance)+湿香(aroma) 所谓香气,用科学的说法解释,即咖啡的气化成分,以及储藏在油脂里的挥发性芳香物,在室温下或加热水后,挥散于空气中,由鼻腔的嗅觉细胞接收,传送到大脑时所呈现的气味模式。人类鼻腔中约有一亿个气味接收体,虽比不上狗有10亿个,但人类的鼻子已能捕捉2,000~4,000种不同气味,对于接收咖啡中的1,000多种气化物来说,绰绰有余。 常有人说,闻咖啡比喝咖啡更愉快过瘾,此言不假,因为咖啡芳香物一部分具有挥发性,可由嗅觉感受;另一部分具有挥发性与水溶性,可由嗅觉与味觉感受;小部分具有水溶性,仅能由味觉感受。有些酸甜味的风味分子具有挥发性与水溶性,因此
主编推荐
"◎华人咖啡界“老顽童”韩怀宗代表作,畅销十年,口碑经典,全新修订。 ◎十年前繁、简体所有版本的《精品咖啡学》均有不少错误,本次新修版耗时一年半,全书逐字筛查数遍,仔细精校,更正上百处,让学习更放心。 ◎整体装帧大升级,适配轻奢生活场景,全彩内页,从纸张到设计,里里外外,全部都是精品。 ◎125mm*185mm小巧精装开本,方便随身携带,随时学习,随地交流。谁说咖啡书一定要是巨大厚重且劣质的砖头?找一家咖啡馆,或者在家,左手一杯精品咖啡,右手一本《精品咖啡徐》,自由自在享受愉快时光。 ◎韩怀宗全新序言,讲述十年来咖啡之旅与精研历程,展望精品咖啡第四波。 "
精彩内容
"实战经典!二十万字,全是干货! 戳破各种玄学假象,让好咖啡有理有据! 照着做,泡出一杯好咖啡,就是这么简单! 玩咖啡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精品咖啡学·实务篇》从怎样喝一杯好咖啡开始,教你快速掌握鉴赏、萃取、金杯、手冲四大主题,学会调动三大感官欣赏咖啡的千香万味,辨别瑕疵豆与绿色陷阱,多方面认识咖啡味谱与风味轮,深究萃出率与浓度的微妙关系,拆解杯测六大步骤……最后,手把手带你攻克四大实战难题:(一)做出好咖啡的五大要诀;(二)五堂课拿下手冲全流程;(三)赛风泡煮的七要点;(四)玩转聪明滤杯与美式咖啡机。 精品咖啡演进到第三波,一切讲究科学数据与辩证,而非无端搬弄神话,以讹传讹。唯有自我升级,接受考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哪天有客人或好友来“踢馆”,大喊:“嘿,我要喝杯浓度15,000ppm、萃出率20%的曼特宁,再来一杯浓度13,500ppm、萃出率19.5%的巴拿马艺伎。”你能否满足?又该如何以行话回应?场场好戏行将上演,这究竟是场梦魇还是良性挑战,端视咖啡玩家因应新局的心态与气度!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