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7.17 6.0折 ¥ 78 全新
库存34件
作者孙璐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14110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2268816
上书时间2024-12-21
孙璐,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晨光计划”学者。主要从事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美国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领域研究。近年来,在A&HCI和CSSCI来源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在国内重要报刊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十余篇;出版专著《后冷战时代美国小说中的美国性》(英文,独著)、《新时期美国文学研究历程:1978-1999》(合著)、《印迹深深:冷战思维与美国文学和文化》(合著)等,译著《谁是爱尔兰人》(任璧莲著,合译)等。主持国家社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并独立完成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省部级,结项评级良好)、上海市 “晨光计划”人才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一般科研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第三负责人)、教育BU国别区域研究项目。
绪言
第一章 美国民族性与美国小说:双向建构与跨界互读
第一节 美国民族性的建构-反思-再建构
第二节 美国文学与民族性的双向建构:以“伟大的美国小说”为例
第三节 美国文学与民族性的跨界互读:美国(文学)研究经典范式
第二章 美国“自我”的审视:冷战结束后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反思
第一节 美国民族性之宗教信仰:约翰·厄普代克《圣洁百合》中的公民宗教
第二节 美国民族性之“亚当”神话: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中的田园主义
第三节 美国民族性之杂糅观:杰弗瑞·尤金尼德斯《中性》中的“自我重塑”传奇
第三章 美国“自我”的拯救:21世纪“悲剧现实主义”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协商
第一节 “悲剧现实主义”的诞生:社会小说的新方向
第二节 美国民族性之文化价值观:《纠正》中的危机与重生
第三节 美国民族性之“自由”悖论:《自由》中的矛盾与和解
第四节 “悲剧现实主义”的启迪:《纯洁》中的坚守与创新
第四章 美国“自我”的展望:“9·11”之后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重构
第一节 美国民族性之“美国梦”: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伊甸园”假象
第二节 美国民族性之“后种族时代”:保罗·贝蒂《出卖》中的种族主义质问
第三节 美国民族性之“世界主义”:阮越清《同情者》中的身份伦理
第四节 美国民族性之“永恒局外人”:游朝凯《唐人街内部》中的亚裔困境
结论
附录
对话朱诺·迪亚兹
对话西格莉德·努涅斯
参考文献
后记
绪言
民族国家可谓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观念之一,回顾近现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都与民族国家有关。民族国家的概念起源于欧洲近代早期,它既是独立自主的政体形式,也包含其成员对同胞及其共同的社会体制、价值观、文化、历史的认同。也就是说,在构建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中,除了以公民顺从和忠诚为核心的法理性要素(即“国家”),凝聚民族成为一个共同体的认同感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英国学者厄内斯特·盖勒纳在其《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曾指出,民族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实体,而非简单依靠自然演化的人类聚合产物,民族特征体现在一种有意识的主观性。①美国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其代表作《想象的共同体》中曾对民族有如此界定,“它是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是享有主权的共同体”,民族成员之间更多地依靠文化想象塑造民族意识、维系民族认同。②就美国而言,澳大利亚政治学家大卫·坎普贝尔曾将其称为“最典型的想象的共同体”③,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林德在《下一个美国民族》一书中也曾提出“美利坚文化民族”的概念,它是超越了族裔和公民身份的文化理想,依靠共同语言、习俗、记忆和道德信仰而确立。④事实上,美国作为民族国家的出现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身为移民的后代,美国继承了欧洲文明的衣钵、拥有多元族裔的文化基因,但与欧洲故土的重洋相隔、以民族独立的方式争取与母国(英国)平等的自主权利、坚守融合多元文化后的统一的立国原则和政治信仰,使美国走上了民族国家的建构之路。
综观美国历史,美国民族性①一直是文学家、思想家和评论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20世纪下半叶,美国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日渐活跃于美国学界,大量思想、评论著作致力于探究美国民族性的“建构一反思一再建构”过程。不难发现,这些著作大致因循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从勾勒历史演变轨迹的方式阐述美国民族性的核心内涵,例如奥斯卡·汉德林的《连根拔起:成就美国人的大迁徙史诗》②、弥尔顿·戈尔登的《美国生活中的同化:种族、宗教和民族起源》③、萨克文·伯克维奇的《美国自我的清教起源》④、罗伯特·贝拉的《心灵的习性:美国人生活中的个人主义和公共责任》⑤、吉姆·卡伦的《美国梦:筑造一个民族的理念简史》等;另一种则以反思的态度、批判的视角,围绕20世纪特别是下半叶以来美国民族性的改变,就其中的问题和危机提出重构美国民族性的思路,例如大卫·利斯曼等著的《孤独的人群:美国人的性格改变》⑦、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③、克里斯托弗·拉什的《自恋主义文化》⑨等。冷战结束后,有关美国内部“文化战争”的争论愈演愈烈,如何使不同价值观及多元文化群体达成民族共识成为美国学界热议的焦点,例如詹姆斯·亨特的《文化战争:界定美国的斗争》⑩、迈克尔·沃尔泽的《身……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聚焦晚近三十年出版的美国小说,以冷战结束开启的20世纪90年代、“9·11”事件开启的新千年和与当下最为贴合的过去十年为时间区隔,从美国的宗教与传统价值观、民族神话与美国梦、多元族裔的民族认同与种族主义问题、“9·11”创伤与修复以及跨民族视角下的美国民族性等方面探讨美国小说对美国民族性的建构、解构和重构。本书采用了文学与非文学文本互读的方式,将文学研究放置于文化、政治和社会的大背景之中,在对晚近三十年美国小说细读的基础上,与美国政治、历史、宗教、社会形态等多领域进行了事件互读与思想互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