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7.17 6.0折 ¥ 78 全新
库存15件
作者吕朝凤,陈汉鹏,付才辉主编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86853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2219620
上书时间2024-12-21
第一章 引言:问题与方法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兴起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争议
第四节 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适用与发展
第五节 章节说明
第二章 索洛-拉姆齐-戴蒙德模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索洛模型
第三节 拉姆齐模型
第四节 戴蒙德模型
第五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不足与反思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生增长模型与琼斯批判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完全竞争假设下的内生增长模型
第三节 垄断竞争假设下的内生增长模型
第四节 琼斯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的再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社会信任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 市场化与经济增长
第四节 金融与增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世界经济周期:特征与事实
第一节 经济波动的测度研究综述
第二节 世界经济周期的特征
第三节 重要研究问题及研究进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基准RBC模型
第三节 不可分劳动RBC模型
第四节 K-P模型与RBC模型拓展
第五节 异质性RBC模型
第六节 经验检验与RBC模型的贡献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古典货币模型
第三节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第四节 危机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消费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传统和不确定性消费模型
第三节 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消费理论
第四节 相关应用与前沿问题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失业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贝弗里奇曲线与经典搜索匹配模型
第三节 均衡搜寻模型拓展
本章小结
第十章 货币和通胀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几个经典的货币模型
第三节 新货币主义模型
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投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几个经典模型
第三节 纳人契约制度与不确定性的投资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数学基础
第一节 矩阵代数
第二节 隐函数定理
第三节 微分方程
第四节 静态优化
第五节 动态优化
后记
第一章引言:问题与方法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兴起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Marshall在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对“经济学”做出过如下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
这一定义拓展了以Smith(1880)、Ricardo(1776)等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将研究对象从“财富科学”发展到“人的科学的一部分”。如果经济研究在取平均数时样本量足够大,可以使得单个的个性特征相互抵消,那么就能够实现“(经济学通常)寻求不受个人特性影响的广泛结果”(Marshall,1890),即整体经济之运行特征。这就为宏观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然而,在20世纪初,对于如何衡量与研究宏观经济,存在着重大的争议。同时,当时的世界经济出现巨大震荡,经济冲击的巨大影响使得学术界重新审视Smith(1775)和Marshall(1890)等传统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的观点,也使得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对整体经济的研究(顾金亮,2005)。
在此背景下,美国于1920年设立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Research,NBER),作为专门研究宏观经济周期的研究机构;其他西方国家也纷纷效仿,如德国成立德国经济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GIER),作为专门研究宏观经济状况观察和国民经济总决算方面的机构;法国成立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and Economic Studies,NISES),作为专门研究就业等问题的调查机构。一时间针对宏观经济进行研究的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在对各国国民收人与分配结构性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整理并发布了大量的总量时间序列数据,为以后的宏观经济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学者们利用这些宏观数据,在探索宏观经济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如Pigou(1927)提出“宏观经济波动可能是由于经济主体在预测未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所导致的”、“商人们的预期变化——此外再没有别的东西,构成了产业波动的直接原因或者前导”等。类似上述简单针对宏观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被后来的学者称为“古典式的宏观经济学”。
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是古典式宏观经济学最严重的缺陷,使其不能对宏观经济运行做出系统预测与考察。直到世界著名经济学家Keynes(1936)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问世,此问题才得到解决。从此,宏观经济学才真正成为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因为Keynes在《通论》中非常清楚地“主张创立独立的宏观经济学,要说明的正是总产量与就业量如何决定”(顾金亮,2005)。Keynes在《通论》中利用“三个基本心理定律”、“国家央行决定货币供给”和“议价决定单位工资”三大公理性假说,打破了之前古典经济学倡导的“市场万能论”(market omnipotence theory),主张“有效需求不足”。Keynes承认除了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和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外,社会经济中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现实经济经常出现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由此,他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保证总需求水平与充分就业的一致性。事实上,Keynes的《通论》极其难读。然而,幸运的是Hicks(1937,1967)和Hansen(1949,1953)在解释和校正《通论》的过程中,综合Marshal(1890)等发展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思想,利用IS-LM模型进行概括。原始的IS-LM模型请见图1-1-1。虽然这种简化可能使得Keynes的经济思想又向以Smith、Marshall等为代表的正统经济学迈回了一步,但是它却极大地推动了Keynes的经济思想的传播。在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间,Keynes的思想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主流思想,《通论》的销售量甚至一度超过《圣经》。
……
本书基于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介绍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领域,详细讨论了宏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前沿研究。本书分为三篇共十讲,第一篇的主题为经济增长,包括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和第四讲,论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篇的主题为经济周期,包括第五讲、第六讲和第七讲,论述几种主要的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比较。第三篇的主题为宏观经济研究,包括第八讲、第九讲和第十讲,论述消费、就业、投资与宏观金融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