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国家治理中主体互动模式与绩效比较研究978701024705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9.6
6.6折
¥
60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常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47052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11661600
上书时间2024-12-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常晶,政治学博士,长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政治制度、多民族国家治理。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第六批青年拔尖人才,山西省“131”工程领军人才,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包容与凝聚:比较视域下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人民出版社2019年)、译著《转变中的地方治理:从撒切尔主义到新工党》(吉林出版集团2015年),在《比较政治学研究》《世界民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世界宗教文化》《国外理论动态》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多民族国家治理中主体互动关系的理论逻辑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阐释
第二节 多民族国家治理中主体关系的建构形式
一、一致性建构:被忽略的差异
二、包容性建构:制度化的多元
三、互动式建构:情境中的主体
第三节 多民族国家治理中互动体系的核心要件
一、互动结构:适度分权
二、互动主体:多主体有中心
三、互动情境:非正式制度
四、互动机制:承认、协商、均衡
第二章 多民族国家治理中主体互动关系的实践形态
第一节 多民族国家治理中主体互动的复杂性
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空间分布多样
二、民族地区地方治理的主体关系复杂
第二节 多民族国家治理中主体互动的内在张力
一、地方分权与国家整合之问存在张力
二、公民身份与族裔身份之间存在张力
三、单一权威结构与多元治理结构之间存在张力
第三节 多民族国家治理中主体互动模式及其演化
一、互动模式
二、演化进路
第三章 多民族国家治理中主体互动模式的绩效评估
第一节 关于治理评估的争论
第二节 多民族国家治理绩效评估:治理的结构维度
一、互动结构
二、主体关系
三、情境条件
第三节 多民族国家治理绩效评估:治理的过程维度
一、互动机制
二、治理效率
三、治理效果
第四节 基于不同互动模式的评估
一、冲突式互动
二、竞争式互动
三、合作式互动
四、其融式互动
第四章 冲突式互动:菲律宾与斯里兰卡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模式与绩效
第一节 两国的族际关系概况
一、菲律宾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关系概况
二、斯里兰卡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关系概况
第二节 两国的治理改革概况
一、菲律宾的治理改革概况
二、斯里兰卡的治理改革概况
第三节 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模式:冲突式互动
一、菲律宾:转向竞争的冲突式互动
二、斯里兰卡:陷入僵局的冲突式互动
第四节 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绩效
一、菲律宾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绩效
二、斯里兰卡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绩效
第五章 竞争式互动:印度与印度尼西亚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模式与绩效
第一节 两国的族际关系概况
一、印度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关系概况
二、印度尼西亚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关系概况
第二节 两国的治理改革概况
一、印度的治理改革概况
二、印度尼西亚的治理改革概况
第三节 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模式:竞争式互动
一、印度:合作导向的竞争式互动
二、印尼:冲突内嵌的竞争式互动
……
内容摘要
本书将现代国家治理与现代国家的多民族特征结合起来,以主体间互动关系为基点,以实施分权治理改革的多民族国家为分析对象,在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多民族国家治理中主体互动的四种模式,构建了评估多民族国家治理绩效的“结构—过程”分析框架,将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融合起来,既关注治理改革的制度结果,也关注治理改革在解决族际冲突方面的过程表现。本书指出,多民族国家的优效治理应是有中心的,应以国家认同和政治文化的统一性为中心,防止不恰当的分权带来离心倾向;建立承认机制、协商机制和均衡机制,促使主体互动关系向合作和共融转化,通过广泛共同利益基础上持久的合作性互动,弥合“他者”和“自我”的差异,创建各主体之间的联结,在相互承认、协商共识、共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稳固的共享价值,不断提高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效能。
精彩内容
本书将现代国家治理与现代国家的多民族特征结合起来,以主体间互动关系为基点,以实施分权治理改革的多民族国家为分析对象,在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多民族国家治理中主体互动的四种模式,构建了评估多民族国家治理绩效的“结构—过程”分析框架,将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融合起来,既关注治理改革的制度结果,也关注治理改革在解决族际冲突方面的过程表现。本书指出,多民族国家的优效治理应是有中心的,应以国家认同和政治文化的统一性为中心,防止不恰当的分权带来离心倾向;建立承认机制、协商机制和均衡机制,促使主体互动关系向合作和共融转化,通过广泛共同利益基础上持久的合作性互动,弥合“他者”和“自我”的差异,创建各主体之间的联结,在相互承认、协商共识、共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稳固的共享价值,不断提高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效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