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劳动人的情义
葛水平
对于写作,我特别喜欢马尔克斯的一句话:“为命运所决定,作家必须尽少地求助于想象。”我被民间真实生活所裹挟,生活在底层的人,生存道路艰难,艰难而动荡的前途未卜,正是可以让人性所作的沉潜呈现绝望和反击。现实生活,每时每刻的发生,为写作者提供了永不干涸的创作源泉。也可以说,民间是寻找故事的一个富矿,只有走进他们的生活,才能洞见他们的人生轨迹。
《养子如虎》写的是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父亲和儿子。寒酸的土屋里没有女人,父亲不是亲父亲是养父,是他的舅舅。姐姐把第一个孩子过继给了自己的亲弟弟,弟弟一辈子没有娶妻。养父有手艺,是个聪明人,又会木工活计。按说怀揣手艺的人吃遍天下,可他的养父对自己的手艺并不看重,更多的时候是借手艺找一个可以喝酒吃肉的地方。
当有一天长大的儿子发现一辈子喜欢酒肉的养父,长一句短一句的吆喝变成了长嘘短叹,儿子发现,生活真是经不起富裕生活的开始。
养父临去世前交代说:别人家都修了新房,爸爸没有能耐修不起,土屋子显得寒酸,我死了,你别嫌弃它,从前的记忆都存放在里面,不要让土屋轻易塌落了。
儿子用塑料布把土屋子包裹住,大大的一个包裹,有水分在塑料布里面也许土屋子会活得长久一些。有两年时间,伊金霍洛旗,纳林希里镇其根沟二社,被包裹着的土屋成为大地上一种风景。
几年后土屋还是塌了,此时的儿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神东矿井下一线采煤队队长。每次回乡,面对土屋有一种刀绞的感觉。尤其独自一人痴望它时似乎越来越悟出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远比一大箱黄金珍贵,钱也许能买来奢华,但是绝对买不来亲情,买不来苦难。
儿子在土屋的基础上修建新房,他要修建一座伊金霍洛旗,纳林希里镇其根沟二社最好的房子。房子修建好后,儿子把曾经土屋子有过的东西都放进去。
故乡的人们笑话他,这么好的房子就为了存放没用的旧东西。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该书由作者最近的两部中篇构成。两部作品都被《小说选刊》转载,其中《德吉梅朵》还获得第十一届丁玲文学奖作品奖(小说类)。《养子如虎》写的是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父亲和儿子。寒酸的土屋里没有女人,父亲不是亲父亲是养父,是他的舅舅。姐姐把第一个孩子过继给了自己的亲弟弟,弟弟一辈子没有娶妻。养父有手艺,是个聪明人,又会木工活计。养父家徒四壁,还嗜酒如命,他对养父又爱又恨,贫穷和苦难也成为他奋发成长的沃土。因了贫穷,学习优秀的他被迫放弃高考到榆林当矿工,多年后不仅娶妻生子,还当了年薪达三十万的采煤队队长。养父不幸因癌症去世,他执意购买塑料布包装破败的土房子以期留住过往与亲情,更期盼以此安放祖先的灵魂。他为何变得如此挚爱养父,他真的能够安放祖先的灵魂吗?《德吉梅朵》写一位早年丧父、出身卑苦的藏族女孩,为减轻家庭负担她14岁放弃上学外出打工,依靠自己的劳动挣钱接济家庭。初入社会的她因年少无知追求爱情,却被富家公子玩弄而后抛弃,她含泪带着屈辱和非婚出生的孩子负重前行,她该如何走完未来漫长的人生之路?
这两部作品,都是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写他们的情义和德行,写得深刻、真实而感人。正如马尔克斯的一句话:“为命运所决定,作家必须尽少地求助于想象。”也如作者在《德吉梅朵》创作谈中所说:“只有在高原,那一片神性的土地上,才有可能明白劳动是唯一的人生指南。选择一种生活不容易,坚守一种生活更不容易。”
作者简介
葛水平,著名作家、编剧,山西省文联主席,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宣部文化“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创作有长篇小说《裸地》《活水》;中篇小说《喊山》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有电视剧《盘龙卧虎高山顶》《平凡的世界》。
目录
养子如虎德吉梅朵
内容摘要
该书由作者最近的两部中篇构成。两部作品都被《小说选刊》转载,其中《德吉梅朵》还获得第十一届丁玲文学奖作品奖(小说类)。《养子如虎》写的是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父亲和儿子。寒酸的土屋里没有女人,父亲不是亲父亲是养父,是他的舅舅。姐姐把第一个孩子过继给了自己的亲弟弟,弟弟一辈子没有娶妻。养父有手艺,是个聪明人,又会木工活计。养父家徒四壁,还嗜酒如命,他对养父又爱又恨,贫穷和苦难也成为他奋发成长的沃土。因了贫穷,学习优秀的他被迫放弃高考到榆林当矿工,多年后不仅娶妻生子,还当了年薪达三十万的采煤队队长。养父不幸因癌症去世,他执意购买塑料布包装破败的土房子以期留住过往与亲情,更期盼以此安放祖先的灵魂。他为何变得如此挚爱养父,他真的能够安放祖先的灵魂吗?《德吉梅朵》写一位早年丧父、出身卑苦的藏族女孩,为减轻家庭负担她14岁放弃上学外出打工,依靠自己的劳动挣钱接济家庭。初入社会的她因年少无知追求爱情,却被富家公子玩弄而后抛弃,她含泪带着屈辱和非婚出生的孩子负重前行,她该如何走完未来漫长的人生之路?这两部作品,都是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写他们的情义和德行,写得深刻、真实而感人。正如马尔克斯的一句话:“为命运所决定,作家必须尽少地求助于想象。”也如作者在《德吉梅朵》创作谈中所说:“只有在高原,那一片神性的土地上,才有可能明白劳动是专享的人生指南。选择一种生活不容易,坚守一种生活更不容易。”
主编推荐
根植于生活的开阔——关于葛水平的《养子如虎》刘琼长得水灵、写作却是土性的葛水平一直是我喜欢的作家。土性,在我的词汇库里是赞美,相当于根性。葛水平的文字,就像她每次慢慢腾腾说出来的话,似乎不经意,实际上靶的明确,笔下有道。所以,第一时间读完《养子如虎》之后,我一直在想,已经写出《喊山》的葛水平为什么还要写这样一部中篇小说?难道呼延展实有其人或有原型?呼延展是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一个矿工,年幼时被父母过继给亲舅呼得福,后为养家放弃高考下矿井,娶妻生子,成长为年工资三十多万的采煤队队长。木匠呼得福一生未婚,年老体衰患绝症,由养子呼延展陪护到北京看病,逛完故宫和长城回乡,不久病逝。养育是大恩,我养你幼,你养我老,养子不仅成了小气候,有孝心也有能力为养父养老送终,看起来是讲这么一个伦理逻辑支撑下的清晰简单的故事。故事读完并不轻松。清晰简单是小说的结构品相,就好比人长得水灵干净,没有枝枝丫丫。不轻松,是文字的内涵分量,就好比人的精神底蕴。《养子如虎》读来不轻松,源于生活本身的艰难不易,特别是人物命运的坎坷周折。物质匮乏,穷病交加,生活艰难,这是中西部地区许多农民的生存现状。在这样一个客观国情下,呼得福呼延展两代人生之路都被“贫穷”改了道。“呼得福35岁上还没有女人愿意跟他,寡妇也不跟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姐姐怀着怜爱相交混的复杂心情决定把最疼爱的长子送给弟弟。”被过继的长子呼延展“成长得不是太顺,饥饿陪伴着,嘴唇因倔强而坚硬,像啄木鸟,面对虫子致命的伤害,他说不出什么温情的话,却显得格外自尊。”自尊是对外部环境的应激反应,是对抗,是动力,是整个小说人物命运的发展逻辑。从呼得福到呼延展,两代人最终脱了贫,吃上了肉,去北京看病,逛故宫长城,这种具体到个体家庭的变化,固然与经济发展水平好转有关,也与个体自身的“挣命”有关。或许这正是小说取名“养子如虎”的原因。虎性来自自尊,来自改变生活的强烈愿望。“自尊”一词是文眼。小说对养子呼延展的心理性格和外部行动的表现,都以“自尊”为动力。“也害怕自己被别人认为不存在,说话的嗓门大,众声喧哗中高调表态,笑声也响亮。”从嗓门大这个细节入手描摹一个少年懵懂的心气和不甘的挣扎。成年后发愿并付诸行动帮养父偿还跟感情有关的债务,懵懂的心气成长为自尊。结婚时赊欠彩礼得到岳父的帮助,是对另一种恩情的体验。葛水平的笔下,养子的自尊不断成长,并最终成为与外部环境对话的积极力量,成为支撑养父的“虎”。与养子对比,写的是贫穷而嗜酒的养父形象。哪怕起初在养子眼里没有自尊的养父,最后也是自尊地死去。写养父,主要从养子的角度写,“呼延展突然感觉养父呼得福老是过着夏天似的,冬天对他从来都不觉得寒冷,因为酒,酒带着天真的微笑等着他,酒如春阳温暖着他”,“呼延展觉得养父是一堆提不起来的淤泥,有点太伤呼延展的自尊了。贫穷带来的羞耻,连带养父搅和一锅难以下咽的感情杂烩,于一个青春年少的人来讲,专享的是离家出走。”在养子“大步流星走着,甚至觉得只有走才不会被生活抛到身后”时,后面突然响起了养父的脚步。可见,养父这个形象不是养子的对立面,而是另一种补充的书写。对于养父的描写,在立足父子恩情时,写不良嗜好对于一个有自尊的壮汉的摧毁,写一个几乎被贫穷压倒的壮汉用醉酒遮掩内心犹存的自尊。他们是父老乡亲,他们是兄弟姐妹,作家心有关怀,笔端含情,在至为朴素的生活层面,用一个小中篇的篇幅,通过大量丰富的细节,特别是心理描写,婉转生动地写出人心的大义和可贵,令人心悸、难忘。社会向前发展,人心思进,土屋坍塌,贫穷和苦难终将成为既往。作为作家的葛水平看到并写出了变化,也看到了超越表象的本质,并写出了不变的“永恒”,这是一个优秀作家的开阔。 《德吉梅朵》的价值 王春林《德吉梅朵》是一部故事情节相对简单的以边地为表现对象的中篇小说。与一般汉族作家的边地书写有所不同,葛水平的这部作品,不仅故事发生在遥远的边疆地区西藏,而且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也都是藏人。故事发生的时候,女主人公德吉梅朵年仅十四歲。因为父亲仁青措的不幸去世,年幼的她只能够与母亲达瓦卓玛,以及更为年幼的弟弟次仁罗布在一起相依为命。在给父亲治病的过程中,这个本来就贫穷的家庭,更是欠下了不少的债务。一方面,为了偿还债务,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支撑这个家庭,本来非常热爱学习的德吉梅朵,只好辍学求职,早早地踏人了这个人心险恶的现实社会。德吉梅朵的第一份工作,是给一个汉人家庭做保姆。她的任务,是照顾一个年仅一岁的孩子,月薪五百元。由于德吉梅朵生性好学,所以在做保姆的过程中,便利用难得的机会虚心向男女主人求教,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汉语。德吉梅朵根本没有想到,正是她无意间学会的简单汉语,帮助她找到了第二份工资更高的工作。生性善良的德吉梅朵,之所以要跳槽去做第二个工作,去做饭店的服务员,只是为了能够更早地还清家庭的债务。找到第二份工作的这一年.德吉梅朵只有十七岁。如此一位单纯善良的藏族年轻姑娘,在不管不顾地纵身跳进这个充满各种险恶的社会大污坑之后,必然会遭遇人生的不幸与打击。具体来说,德吉梅朵的人生不幸.就因为她遭遇了桑多这样一位毫无责任感的纨绔子弟。在诱骗了德吉梅朵并致使她怀孕在身的情况下,桑多无情地抛弃了这位多情而善良的藏族姑娘。若非原来的男女主人慨然出手支援相助.德吉梅朵就很可能渡不过路途生子这一难关。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桑多给德吉梅朵造成的精神创伤,就使她从此后对所有的男性都充满了警惕心理。后来,在一起劳动的过程中,一位名叫次仁德杰的藏族小伙子不仅真心地爱上了德吉梅朵,并且勇敢地向她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但由于曾经在桑多那里有过惨痛经验教训的缘故,德吉梅朵“残忍”地拒绝了次仁德杰的追求:“我不过是一个过平常卑微日子的人,任何人的温情脉脉都是假象,我的平凡的令人激动的好日子就是陪伴着妈妈、弟弟和卓嘎,卓嘎的出现已经不是原本的生活了。”由以上叙事话语可知,这个时候的德吉梅朵,已经由当年的懵懵懂懂,而进入到了心静如水的一种人生成熟境界。然而,由稚嫩到成熟,这并不是葛水平所要表现的重心所在。作家关注表现的重心,集中体现在次仁德杰经过一番苦苦的追求,终于如愿以偿,终于成为了卓嘎的继父之后。这个时候,已经是2016年的冬天了。這个冬天的藏历年前夕,德吉梅朵携同丈夫次仁德杰,一起出现在了措杰村的村委办公室。他们提出的一个出入意料的要求是:“我们是来退出低保的。”退出低保,就意味着要主动放弃国家每年给予的小一万元收入。对于他们的这种违背“常情常理”的要求,村干部百思不得其解。那么,曾经在人生过程中屡经劫难的德吉梅朵,究竟为什么一定要做出如此一种有悖常理的人生选择呢?最根本的答案,恐怕还是要到桑多那里去寻找。当年,她之所以能够断然了却与桑多的那段孽缘,与桑多对“低保户”的歧视紧密相关。也只有到这里,我们方才真正明白,葛水平这部中篇小说的要旨,是要以一种精神分析的方式,借助于德吉梅朵人生的书写,表达并呼唤一种发白内心的人性的善良与自尊。在阅读《德吉梅朵》之前,我曾经有过一种本能的疑问,从来没有接触过少数民族题材的葛水平,为什么会突然写出这样的一部中篇小说来?在这部作品写作之前,和我的微信交流过程中,葛水平曾经特别强调这部中篇小说的基本素材都是真实的。只有在读接近篇并对小说的主旨有所把握之后,我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葛水平的意思,是要让我无论如何都不要怀疑她这部小说的真实性。在以汉族为主体的内地,在当下这样一个人心不古的物欲喧嚣时代,如同德吉梅朵这样主动放弃万元“低保”的故事,其发生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这样一来,葛水平的《德吉梅朵》对于当下时代与社会的批判价值,自然也就昭然若揭了。
精彩内容
该书由作者最近的两部中篇构成。两部作品都被《小说选刊》转载,其中《德吉梅朵》还获得第十一届丁玲文学奖作品奖(小说类)。《养子如虎》写的是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父亲和儿子。寒酸的土屋里没有女人,父亲不是亲父亲是养父,是他的舅舅。姐姐把第一个孩子过继给了自己的亲弟弟,弟弟一辈子没有娶妻。养父有手艺,是个聪明人,又会木工活计。养父家徒四壁,还嗜酒如命,他对养父又爱又恨,贫穷和苦难也成为他奋发成长的沃土。因了贫穷,学习优秀的他被迫放弃高考到榆林当矿工,多年后不仅娶妻生子,还当了年薪达三十万的采煤队队长。养父不幸因癌症去世,他执意购买塑料布包装破败的土房子以期留住过往与亲情,更期盼以此安放祖先的灵魂。他为何变得如此挚爱养父,他真的能够安放祖先的灵魂吗?《德吉梅朵》写一位早年丧父、出身卑苦的藏族女孩,为减轻家庭负担她14岁放弃上学外出打工,依靠自己的劳动挣钱接济家庭。初入社会的她因年少无知追求爱情,却被富家公子玩弄而后抛弃,她含泪带着屈辱和非婚出生的孩子负重前行,她该如何走完未来漫长的人生之路?这两部作品,都是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写他们的情义和德行,写得深刻、真实而感人。正如马尔克斯的一句话:“为命运所决定,作家必须尽少地求助于想象。”也如作者在《德吉梅朵》创作谈中所说:“只有在高原,那一片神性的土地上,才有可能明白劳动是专享的人生指南。选择一种生活不容易,坚守一种生活更不容易。”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