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新技术与专利法978751308138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医药新技术与专利法978751308138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85.01 6.2折 138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希元,刘国伟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3081382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38元

货号11612785

上书时间2024-12-20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郑希元北京大学药学博士,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与专利代理师。拥有10年以上的技术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践经验,发表科研学术文章1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4篇,个人科研作品曾进入第十届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参与出版《图解动物模型和药效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在《中国发明与专利》《专利代理》《中国知识产权》《中国知识产权报》《医药经济报》《中国新药杂志》等发表知识产权类研究性文章30篇以上;业务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及其他知识产权领域,尤其擅长医药、生物、化学、材料和食品领域的国内外专利申请、专利无效、专利行政与民事诉讼业务。

刘国伟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资深专利代理师,担任《中国专利与商标》审稿专家。在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审查意见答复、无效宣告请求和侵权诉讼等方面有很多经典的总结,并且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开设“专利代理实务”课程多年,提出专利撰写十六字诀、权利要求布局四意识理论及创造性判断的发明构思法。作为顾问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理解与适用》提供专家意见,翻译出版《简明欧洲专利法》(商务印书馆),在《专利法研究》《中国专利与商标》《中国发明与专利》等发表文章100篇以上。



目录
第1章 医药新技术与新政策

1.1 医药技术发展新趋势

1.1.1 抗体药物偶联物

1.1.2 双(多)特异性抗体

1.1.3 NTRK融合基因靶向药

1.1.4 膜内外蛋白降解技术

1.1.5 AI制药与基因疗法

1.2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演变

1.2.1 药品注册政策与上市分析

1.2.2 医保谈判与集中带量采购

1.2.3 授权合作与尽职调查

1.3 中国医药制度演变

第2章 医药类型与授权、确权和侵权

2.1 化合物

2.1.1 新颖性判断规则变化

2.1.2 创造性判断思路与比较分析

2.1.3 无效宣告请求阶段的修改与举证

2.2 盐

2.2.1 中国典型案例分析

2.2.2 美国典型案例分析

2.2.3 中美案例比较研究

2.3 晶型

2.3.1 国内外新颖性评判标准

2.3.2 鉴别方法与新颖性评判案例

2.3.3 美国创造性评判标准与实践

2.3.4 中国创造性评判标准与实践

2.3.5 中美创造性评判差异及启示

2.4 前药、代谢物和中间体

2.4.1 前药侵权性质认定

2.4.2 间接侵权法律制度

2.4.3 前药与代谢物侵权案例

2.4.4 代谢物布局案例

2.4.5 中间体侵权案例

2.4.6 启示与不同的声音

2.5 医药用途

2.5.1 瑞士型权利要求的演进

2.5.2 医药用途权利要求撰写方式

2.5.3 中国新颖性评判标准与案例

2.5.4 中国创造性评判标准与案例

2.6 制备方法与新产品制造方法

2.6.1 制备方法侵权与创造性判断

2.6.2 新产品制造方法侵权诉讼

2.7 手性化合物

2.7.1 药理活性与毒副作用

2.7.2 中欧新颖性评判标准分析

2.7.3 中美创造性评判差异分析

2.7.4 审查差异与启示

2.8 药物制剂

2.8.1 药用辅料发明的中美评判标准

2.8.2 剂型转换发明的创造性判断

2.9 药物组合物

2.9.1 化学药组合物创造性评析

2.9.2 中药组合物创造性评析

2.10 抗体

2.10.1 肿瘤免疫疗法研究进展

2.10.2 单抗药物市场之争

2.10.3 中欧审查“支持”问题

2.10.4 国外布局分析与举例

2.10.5 国外布局考虑因素

2.10.6 中欧审查创造性标准

2.10.7 对我国医药企业的启示

2.11 基因与微生物

2.11.1 中国基因创造性评析

2.11.2 美国基因创造性评析

2.11.3 微生物可性演变

2.11.4 微生物无效与侵权诉讼

2.12 胚胎干细胞

2.12.1 伦理要求变化

2.12.2 可性案例分析

2.12.3 中国相关法律规定

2.12.4 其他国家/地区相关法律规定

第3章 医药法律问题

3.1 优先权认定

3.1.1 在后申请中缺少的技术特征

3.1.2 技术方案是否实质相同

3.1.3 在先申请是否为“抢先发售申请”

3.2 商业成功

3.2.1 商业成功的中美相关规定

3.2.2 中国关于“商业成功”的案例

3.2.3 美国关于“商业成功”的案例

3.2.4 商业成功在中国的可操作性探讨

3.3 技术偏见

3.3.1 “肯定的”技术偏见与“消极的”技术偏见

3.3.2 中国无效诉讼案例

3.3.3 美国同族授权审查档案

3.3.4 案例分析与启示

3.4 实验数据

3.4.1 说明书充分公开问题

3.4.2 补充实验数据问题

3.4.3 补充实验设计问题

3.4.4 实验数据真实性问题

3.5 等同侵权

3.5.1 数值范围特征

3.5.2 封闭式权利要求

3.5.3 放弃的技术方案 

……

内容摘要

第1章医药新技术与新政策

1.1医药技术发展新趋势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并将其研究成果“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发表于《不列颠实验病理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Experimental Pathology)上到1982年,在市场上销售的所有药物均为小分子药物,而第一个大分子药物(第一个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则是在1982年上市的,它就是美国礼来公司(Eli Lilly)推出的全球第一支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大肠杆菌重组药物——人胰岛素,商品名为优泌林(Humulin),用于治疗需要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

癌症治疗同样经历着从小分子药物到大分子药物的转变。癌症治疗按照治疗手段出现的时间顺序可分为五个阶段(见图1-1-1):①手术治疗阶段。手术治疗或烧灼恶性肿瘤作为唯一的治疗选择。②放射疗法阶段。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并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③化学治疗阶段。开发用于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的具有细胞毒性的抗肿瘤药物。④靶向治疗阶段。针对特定肿瘤和分子改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⑤检查点抑制剂阶段。使用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单克隆抗体。

当前的癌症治疗,临床试验中正在运用的治疗策略包括化学疗法(小分子药物)、靶向疗法、放射疗法、消融、手术、免疫疗法(大分子药物),以及上述几种疗法的组合(见图1-1-2)。具体而言,包括:①局部或全身的新型靶向治疗或联合化疗;②消融、放疗、手术;③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抑制剂的开发与研究;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等免疫疗法;⑤上述现有疗法的组合。



精彩内容
随着我国医药制度改革和相关法律修改,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大力创新的发展期,本书作者基于医药行业和法两个视角,紧跟时下热点问题,结合近5年中国典型案例,包括优选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和公报案例等对新技术发展、新政策影响、授权和侵权、新增药品制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解读,同时比较和借鉴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医药和相关判决经验,期望可作为中国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商务开发人员以及药物研发人员的指导用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