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6.38 6.3折 ¥ 5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刘军
出版社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ISBN9787520720199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1025616
上书时间2024-12-20
中华茶事:茶与社会民生
引言
中国是茶树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发展至唐宋时期,茶叶便在经济发展领域和社会民生的意识形态领域起到了某种革命性的作用。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 布罗代尔认为:“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沿岸起的作用相同,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在日本明治时期的美学家、思想家冈仓天心看来:“关于茶的不同理想代表着东方文化的不同情调。煮的团茶,搅的粉茶,沏的叶茶等代表着中国的唐朝、宋朝和明朝各自特有的情感方式。”可见茶叶具有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
茶对社会成员集体意识的影响
茶叶产业的发展,到了唐代,大为兴盛。唐宋时期“茶是农业中首先发展起来的商品,茶的种植成为一种专门化的农业生产,茶的焙制作为一种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中唯一的一种专门化的商品生产”。同时,唐代还是一个多元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为中华茶文化的全面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与舞台。植物的机遇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的机遇:“烟草的迅速传播并非因为它一开始就有某个市场充当后盾,我们指的是有一种文明作为凭借,如胡椒在其遥远的起源地印度,茶在中国,咖啡在伊斯兰国家,甚至巧克力也曾在新西班牙依托一种高度发展的文化。”及至宋代,不仅茶叶产量远远超过了唐代,而且制茶质量不断提高,名优佳品层出不穷,尤其是供皇室贵族、达官贵人及富商大贾享用的茶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华茶文化体系在唐宋时期逐步发展,基本臻于成熟,此后历经元、明、清,对历代中国民众的社会集体意识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西汉时期,至少在江南一带,饮茶习惯已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在统治阶级内部已成为一种嗜好,茶被精英阶层作为招待贵客、进行社会活动的一种媒介,有关茶的一些文学作品如晋代杜育的《香茗赋》等,也随之兴起。但在唐代以前,茶叶的消费及其衍生的文化功能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仅局限于狭小区域或特定阶层。自陆羽《茶经》问世后,饮茶作为一种高尚生活方式的表征在唐代文化大开放的时代契机中流行开来,从此茶道精神以“和”为其文化核心,极大且经久不衰地对历代社会精英阶层的集体意识产生着深刻影响。《茶经》对“茶道”体系的规范及定制,至今仍是茶叶文化学的普世审美情趣取向与历代茶人必须遵循的不二法门。另外,唐宋以来佛教如禅宗等宗教文化的兴盛与士大夫阶层的兴起,更是与茶文化互为载体,相互促进,它们彼此在人生理想、美感诉求、话语机锋、思维方式等社会批判理性及生活格调追求上取得了惊人的高度一致,经过不断的渲染与推广,连统治阶级的庙堂文化、宫廷生活情趣也不由自主、自觉愉悦地对茶文化采取接纳与趋崇的姿态。如宋徽宗和名臣蔡襄等都推崇茶饮, 分别撰有《大观茶论》《茶录》等茶文化著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