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文学史上的西南联大与“鲁艺”978752035627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新文学史上的西南联大与“鲁艺”978752035627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3.31 6.3折 85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施新佳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56275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5元

货号9782102

上书时间2024-12-20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施新佳,女,黑龙江鹤岗人,1982年2月生。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出版学术著作1部,在《当代文坛》《青海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参与重量、省部级项目多项。

目录
绪论 西南联大、“鲁艺”与中国新文学史
第一章 战争语境下的建校历程与校园氛围
第一节 抗战烽火下的艰难起步
第二节 冲突渗透中的思想指引
第三节 矛盾交融中的教育导向
第二章 救亡强音中的个体与群体
第一节 抗战救亡话语的出场与沸腾
第二节 西南联大:群体呼号中的个体诘问
第三节 “鲁艺”:个体认同后的群体“聚焦”
第四节 个体与群体的纠结
第三章 现实观照中的思想启蒙
第一节 西南联大:批判现实的延续
第二节 “鲁艺”:歌颂与批判的交响
第三节 启蒙、革命与农民书写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精神气度与思想改造
第四章 生命存在与人性深度的探询
第一节 生命存在:诗性品格、救世情怀的对立与对话
第二节 救亡、革命、爱情、自我多重碰撞中的人性
第五章 文学创作的体式探索与语言风貌
第一节 战争不同阶段的文体选择与语言风貌
第二节 西南联大:学院派的文体实验与“新文言”的沿用
第三节 “鲁艺”:民族形式的新变与革命白话的兴起
第六章 外国文学资源的移植与价值取向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在西南联大的盛行
第二节 苏联文学对“鲁艺”的吸引
第三节 “亲欧美”与“亲苏俄”的价值取向
第七章 精英文学与工农兵文学的生成与建构
第一节 “社会场域”的浸染与文学空间的形成
第二节 精神传统的赓续与文学观念的再认
第三节 主体定位的选择与文学价值的追求
第八章 精英文学与工农兵文学的龃龉及文学史价值
第一节 精英文学与工农兵文学的龃龉
第二节 多样现代性的分化与融合
第三节 两种文学样态的文学史价值及当下启示
结语 话语讲述的时代和讲述话语的时代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西南联大与“鲁艺”同年成立,两者都在战争的硝烟中守护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有着共同的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向度,但两校文学在主题内容、文体类别、话语风格方面大相径庭。西南联大秉承学院派的通识教育,延续并发展精英文学传统,希冀以优美的文学作品改造人心,影响社会;“鲁艺”坚持实践化教育,形塑的是解放区新生活、新人物和新秩序,把文学的社会动员功能放大到很好。虽然,两校的文学取向明显不同,很难用统一的尺度衡量,但它们都在巾国新文学目前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对此后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梳理和解读其背后潜隐的信息符码,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能为未来的义学创作提供话语支持。

精彩内容
西南联大与“鲁艺”同年成立,两者都在战争的硝烟中守护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有着共同的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向度,但两校文学在主题内容、文体类别、话语风格方面大相径庭。西南联大秉承学院派的通识教育,延续并发展精英文学传统,希冀以优美的文学作品改造人心,影响社会;“鲁艺”坚持实践化教育,形塑的是解放区新生活、新人物和新秩序,把文学的社会动员功能放大到很好。虽然,两校的文学取向明显不同,很难用统一的尺度衡量,但它们都在巾国新文学目前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对此后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梳理和解读其背后潜隐的信息符码,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能为未来的义学创作提供话语支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