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乡规民约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978751621511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乡规民约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978751621511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8.44 4.9折 78 全新

库存14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卞辉著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16215111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1604581

上书时间2024-12-19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卞辉,西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发展、宪法学、人权法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二十余项,在权威、核心等各级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独著及合著著作七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1.3 法律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 1.5.1 研究难点 1.5.2 研究创新 第二章 从农村社会管理到农村社会治理:乡规民约复兴的时代契机 2.1相关概念及辨析 2.1.1 统治、管理、治理之辨 2.1.2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2.2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提出 2.2.1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提出的背景 2.2.2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意义 2.2.3 从农村社会管理到农村社会治理 2.3 农村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 2.3.1 公共治理理论 2.3.2 基层民主理论 2.3.3 社会资本理论 2.3.4 乡村治理理论 2.4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自治、法治、德治 2.4.1 自治、法治、德治的内涵 2.4.2 自治、法治、德治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关系 2.4.3 “三治”结合中现代乡规民约的功用 第三章 农村乡规民约优良传统及复萌新兴 3.1 乡规民约的界定及其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3.1.1 乡规民约的界定 3.1.2 乡规民约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3.2 中国传统社会的乡规民约——基于农村社会治理视角 3.2.1 乡规民约的萌芽 3.2.2 《吕氏乡约》的产生与发展 3.2.3 明清时期的乡规民约 3.2.4 民国时期的乡规民约 3.3 乡规民约的复萌新兴 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乡规民约 3.3.2 现代乡规民约对传统乡规民约的发展 第四章 现代乡规民约施行的理论基础:不同学科视野下的考量 4.1 法学理论基础 4.1.1 规范与法 4.1.2 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 4.2 社会学理论基础 4.2.1 乡规民约是社会控制的手段之一 4.2.2 乡规民约的社会控制作用 4.3 经济学理论基础 4.3.1 成本效益分析——以乡规民约在纠纷解决中的适用为例 4.3.2 制度经济学理论——以非正式制度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为视角 4.4 管理学理论基础 4.4.1 我国农村基层管理模式:从国家主控到自我管理 4.4.2 乡规民约社会管理作用的基础 4.5 人类学理论基础 4.5.1 大传统与小传统 4.5.2 大规模社会与小规模社会 4.5.3 对乡规民约的现实考察——基于个案的人类学分析 4.6 伦理学理论基础 4.6.1 伦理学基本理论 4.6.2 伦理学理论在乡规民约中的体现 4.6.3 伦理学视角下现代乡规民约的社会治理功能 第五章 现代乡规民约的机理机制和结构体系 5.1 现代农村社会乡规民约的存在现状 5.1.1 现代乡规民约的整体状况——以调研为基础的分析 5.1.2 乡规民约的表现形式 5.1.3 乡规民约的内容 5.1.4 乡规民约的特征 5.2 现代乡规民约的形成机理 5.2.1 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乡规民约形成的影响 5.2.2 政治层面对乡规民约形成的影响 5.2.3 经济方面对乡规民约形成的影响 5.2.4 社会环境对乡规民约形成的影响 5.2.5 法律方面对乡规民约形成的影响 5.3 现代乡规民约的运行机制 5.3.1 乡规民约的内在运行机制 5.3.2 乡规民约的外在运行机制 5.3.3 建立在乡规民约基础上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陕西省旬阳县“三治”融合实施状况的调研 第六章 现代乡规民约的价值取向和治理功能 6.1 现代乡规民约的价值取向 6.1.1 从传统乡规民约到现代乡规民约的转换 6.1.2 现代乡规民约价值定位的考虑因素 6.1.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乡规民约的价值定位 6.1.4 发挥乡规民约的价值导向作用 6.2 现代乡规民约的社会治理功能 6.2.1 现代乡规民约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具体功能 6.2.2 制约现代乡规民约功能发挥的因素 6.2.3 新时代乡规民约功能发挥的路径选择之一——以司法实践中乡规民约的适用为例 6.2.4 新时代乡规民约功能发挥的路径选择之二——其他方面的完善之策 第七章 新时代乡规民约在基层农村社会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创新路径 7.1 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中乡规民约面临的问题 7.1.1 当前农村社会治理对乡规民约提出的挑战 7.1.2 现代乡规民约自身存在的问题 7.2 新时代乡规民约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发展路径 7.2.1 乡规民约应合法 7.2.2 完善乡规民约的保障机制 7.2.3 提升乡民认同感 7.2.4 对乡规民约进行制定后评估 7.2.5 建设与发展现代乡村文化 7.2.6 坚持乡规民约符合时代要求 7.2.7 根据不同农村类型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 7.2.8 注重现代治理手段的应用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社会背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决定着国家的发展,几千年的农业文化决定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民素质,关乎国家命运。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很多工业几乎要从零开始。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国家实施以农支工政策,农业以集体化高积累的形式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原始资本,通过“剪刀差”①的方式义无反顾地支持国家工业化。同时,为了发展城市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限制下,出现了农村人口难以向城市流动的现象,遏制了农村发展的步伐。改革开放后,虽然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和配套制度改革意图实现城乡的同步协调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的农村和城市基于生产类型和户籍划分而形成的不同的治理政策、资源分配、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对城乡造成的分化依然存在并且不容忽视。图1-1为我国2013年至2020年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中可见城乡差距。

根据统计,从2009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36.5%逐步下降到27.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41%逐步下降到30.0%。(详见图1-2)可见,从整体上看,虽然我国十多年来正在走向富裕或最富裕的道路上,但是城乡发展差别依然非常明显。另外,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扶贫工作成绩卓然,例如,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人,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是乡村振兴任务依然艰巨,加快农村社会发展仍是重中之重。

现阶段,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占总人口的51.27%,城镇人口占比首次超过总人口数的一半,而农村人口同时降到总人口数的一半以下。至2020年,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1%;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63.89%。相比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升了14.21个百分点。近十年来,我国乡村人口持续下降,而城镇人口则持续增加。(见图1-3)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是反映城镇化水平的国际通行方法,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精彩内容

在中央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各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治理范式。无论是“乡人相约,勉为小善”,还是作为现代乡村自治的创新手段之一,乡规民约始终以文化传承的形式构建农村社会秩序。本书聚焦现代乡规民约的建设与发展,打破学科藩篱,立足乡村治理,系统梳理乡规民约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挖掘其文化内涵,分析现代社会乡规民约的复萌新兴,通过大量现实素材剖析现代乡规民约的存在现状和在社会治理中的运行机制,探究其理论基础、生成机理、运作方式以及社会价值。作者将乡规民约的研究置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挖掘新时代乡规民约的治理效能,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乡村振兴赋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