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0.6 9.0折 ¥ 34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马强文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4188653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4元
货号9130752
上书时间2024-12-19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构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流通业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流通业概念界定
第二节 流通理论的演进
第三节 流通业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文献述评
第四节 对现有文献的评价
第三章 中国流通业增长能力的综合测度
第一节 商贸流通业增长能力评价的测度方法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商贸流通业增长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统计描述及数据处理
第三节 商贸流通业增长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及综合评价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中国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第一节 相关文献
第二节 商品流通发展差异的分析框架
第三节 计量模型构建、数据说明
第四节 计量估计结果及解释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流通业影响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流通业对产出的影响
第二节 流通业对消费的影响
第三节 流通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流通业对产出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理论模型
第二节 实证检验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流通业对消费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理论模型
第二节 流通业促进消费的计量检验
第三节 小结
第八章 流通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生产率测度方法与数据说明
第二节 流通业对生产率变动的经验检验
第三节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本书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全部↓
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内需不足,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是经济发展中较高的流通成本制约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对于这些问题,现有文献主要从生产的角度去研究如何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包括提高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但是这些对策建议忽视了一个隐含的前提,即生产与消费的无成本对接。实际上,如果流通成本较高,生产规模的扩大只会导致产品存量的不断增加,但是很难转化成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有用商品。而这也正是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根本转变的主要原因。流通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由于过去仅仅局限于流通与生产关系的讨论,并未把流通作为产业放置于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来研究,因而无法全面分析流通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因此,本文以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为主线,沿着流通业自身发展水平的评价、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再到流通业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思路,先对中国流通业的增长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证分析发现增长规模与水平、潜力与环境比重*,基本上保持上升趋势,是提高流通业增长能力的主要动力。现代化程度、增长质量比重次之,但波动幅度较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中国流通业增长能力较弱,主要是依靠数量扩张,而不是依靠质量提高来体现其增长能力。影响力指标对流通业增长能力的贡献是负向的,变动幅度*明显,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阻碍了增长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分工与市场范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分工视角分析影响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我们认为,东部地区流通业发展主要依赖区域内部分工,西部地区则对区域之间分工依赖比较明显,这也说明西部地区在国内区际分工中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东部地区流通业对分工的依赖程度*、中西部次之。对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落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城市化水平与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存在严重的地方分割不利于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阻碍了这些地区流通业的发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