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世纪的光:周有光画传978710805869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8.58
4.9折
¥
58
全新
库存161件
作者《周有光画传》编委会编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8690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8944387
上书时间2024-12-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这本周有光画传编委会编著的《穿越世纪的光(周有光画传)》描述了周有光的主要生平,引用了他本人的部分回忆文字,并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反映时代背景或生活场景的图片。希望读者能借此在短时间内熟悉、了解周有光,了解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了解他思想的历史成因,并从中窥见百余年来近代中国的全貌。
作者简介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先后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就读。后任教光华大学、江苏教育学院、浙江教育学院;并任职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回国,任职于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1955年起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 会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主持制订《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语文学专著有《汉字改革概论》《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学初探》等二十余种;文化随笔集有《百岁新稿》《朝闻道集》《拾贝集》;另有十五卷本《周有光文集》刊行。 编者简介: 张森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主编《朝闻道集》《拾贝集》《从世界看中国》等周有光著作 叶芳,编辑,曾主持《周有光文集》(十五卷)《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自述》的编辑工作。 陈光中,作家,代表作《侯仁之》《走读鲁迅》《走读周有光》。 毛晓园,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周有光外甥女。
目录
出版说明
世纪风雨
风华正茂
中西合璧
战争阴影
归去来兮
宠辱不惊
安常处顺
至亲挚爱
君子之交
生如春花
编者后记
鸣谢
附录
常州周家世系简表
周有光年表简编
周有光主要著作一览
内容摘要
19世纪后期,西方优选国家经历了一系列科学和思想革命之后,先后进入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一个失去了古典辉煌的国家再次出现在世界各国的视野中。世纪交替,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欧洲正经历着由量子物理学带来的最令人兴奋但也是最严峻的知识冒险;马克思主义极具鼓动人心力量的理论种子,飘落到了俄国这个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字路口的半东方国家。两次鸦片战争虽然已经结束,炽烈的烟火却仍在熏燎着受伤的中国人迷茫的眼睛:这个以出产丝绸和瓷器闻名的国家,虽然被迫打开了深闭固拒的国门,但了解西方世界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传递给普通中国人的,更多的是深深的羞辱感。
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条约》签订(参见图1-1,1-2),列强对世界的争夺尚未结束,新的世纪在无序和难以预测的变化中展开。
1906年1月13日,江苏常州的青果巷有些破旧的礼和堂内(参见图1-3,1-4),迎来了一个被家族期待许久的男孩,取名周福耀。福耀出生时母亲徐雯已经生了五个女儿,存活三个。上小学时,父亲周葆贻嫌福耀这个名字俗气,把“福”去掉,变成单名“耀”。周耀比末代清帝溥仪早一个月来到人世――此时的清朝已经摇摇欲坠。
青果巷是常州南市河北侧的一条长约千米、东西向的古老小街,与运河毗邻(下图,参见1-5)。清末民初,青果巷(10页图)一直是中上阶层居住的地方,中国近现代目前一些有影响的家族和人物曾经在这里居住,如盛宣怀、刘国钧、赵元任、等等。
周有光的曾祖父周赞襄早年做官,后来辞官从商,开办了纺织厂,积累了一些钱财。太平天国战乱,周赞襄组织乡团护城,城破殉节。后来清政府念他有功,封为“世袭云骑尉”,每年有俸禄,辛亥革命之后停止。周有光祖父周逢吉不善于理财,至其父周葆贻一代,家庭经济状况开始窘迫。周葆贻(左上图)当过常州女子师范学校教员,办过国学馆。周有光的母亲徐雯(左图)出生在宜兴一个富裕家庭,性格外柔内刚。周有光出生的前一年,父亲娶张氏为妾,但这个人口众多的家庭,在表面的铺张下已经出现某种裂痕。这年的农历年底,即1906年1月13日,徐雯生育了她第六个孩子周有光,除了早天的两个女孩外,周有光已经有了三个姐姐。
童年时期周有光生活在一个以女性为主的大家庭中,女性在培养耐心和细致方面可能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大概三岁开始,常常跟祖母在一起。我的祖母住在河旁边的房子,大玻璃窗,有月亮的时候特别好。祖母教我念唐诗。祖母娘家是一个大家,在女孩子时受很高的教育,那时候没有新式学校,她在妇女中是了不起的,打官司她拿起笔来能写状子,很有学问……
我的母亲对我影响大。母亲是读老书的,没有进过新学校,她的文笔不行,我的祖母的文笔很好。祖母是不错知识分子,母亲是普通知识分子,她看书没有问题,可是写文章不行。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向来不生气,她常说一句古话:“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要着急,着急也没有用处。她经过那么多困难,到九十六岁去世,头发黑的,耳朵不聋,眼睛也不花。
《我的人生故事》。周有光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
虽然家庭经济不如以前,但还是提供了当时只有极少数家庭才有的优选的、中西结合的教育方式。这使得生性沉静的周有光享受到童年的快乐,他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兴致盎然:
上小学之前,我们家请了中文、英文、舞蹈老师,教我的姐姐们。哦年纪太小,没有条件上她们的课。我就去偷看,家里买了一架风琴,一位女老师教姐姐们唱歌跳舞,一位年轻的男老师教英文,一位老先生教中文。
《我的人生故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参见图1-6,1-7)次年,民国成立,清朝覆灭,溥仪退位。(参见图1-8,1-9)这一年周有光进入育志小学读书。这所学校创办于光绪年问,校址由旧庙改建,后来迁到青果巷东口的县城隍庙内,校内还存有老戏楼。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虽然它发生在欧洲,但很快波及世界其他国家。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继而又出现“十月革命”。这些大事件对未来的中国将产生重大影响。(参见图1-10,1-11)
“一战”爆发之后,中国开始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个短暂的黄金时期,国家正缓慢而艰难地试图向现代社会转型。这期间,周有光顺利地读完了小学,成绩好还跳了一级。在他读小学期间,母亲生下了她最后的一个孩子,又是一个女儿。P8-12
主编推荐
111岁的周有光是我国的金融学家和语言学家,被是“汉语拼音之父”。其晚年文化历史随笔《百岁新稿》《朝闻道集》《拾贝集》及口述史《逝年如水》面世后,都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吸引着不同年龄的读者来阅读。
这部画传的定位,正如编委会撰写的后记所言,希望能够“引发更多人对周有光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中国充满忧患的近代历史及自身的经历,产生更多的兴趣乃至反省”。
精彩内容
周有光是我国的金融学家和语言学家。这部画传侧重历史性,通过广阔的视角,以二百余幅老照片,展现了周老一生丰富的经历,还原了他生活于其中的时代背景,也有助于读者理解晚年周有光为何会持续地关注、探索和思考文化和文明演进等“大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读者可以通过周老的人生故事,窥见一代知识人的思索和成长,从而窥见中国近代社会的整体面貌。
媒体评论
周有光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典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推动社会的进步。(吴敬琏)
周有光到晚年一直保持着现代公民的社会关怀和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他的知识结构,比晚他一两辈的知识分子更新,更具时代感。(丁东)
周有光对世情和国情看得*透,他对中国需要走什么道路、需要采用怎样的制度文明和理论框架,了如指掌,*为自信;他对祖国的未来从来没有丝毫迷惘迟疑的观点,他是永远的乐天派。(张森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