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城古黄河978752053289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宿城古黄河978752053289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2.09 6.3折 99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宿迁市宿城区政协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32891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1391045

上书时间2024-12-19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泗水西来 宿城古黄河的前身溯源

 第一节 古泗水流域文化概观

 泗水之源

 泗水之流

 泗水之光

 泗水之变

 第二节 睢泗交汇所构成的区域文化

 与泗水相聚宿城

 因睢水名下相

 因睢水曾设小河口镇

 埠子湖和埠子镇

 第三节 宿城古代文明的滥觞

 漕运之始

 宿豫古城和泗水运道

 下相古城

 泗州城和泗州戏

 第四节 古泗水沿岸其他古城池和聚落

 泗水之滨

 区域变迁

 泗水故事

 汉唐及宋代宿迁的地方官

第二章 黄河夺泗 宿城古黄河的文化初融

 第一节 “黄河夺泗”与古代宿迁城市形成之关系

 第二节 “黄河夺泗”与宿迁境内湖泊变迁之关系

 第三节 “黄河夺泗”与宿迁先民开业肇基之关系

 宿迁先民逐水而居

 黄河故道边的村落和集市

 黄河故道边的重要历史人物

第三章 安澜之梦 宿城古黄河的利患之争

 第一节 古黄河决口带给宿城的灾难

 生态环境的变化

 城镇的沦陷

 ……

第四章 千艘乘风 宿城古黄河的文化再融

第五章 洙泗有邻 宿城古黄河的文脉辉光

第六章 无边光景 宿城古黄河的物质文化

第七章 万紫千红 宿城古黄河的精神文化

第八章 盛世寻芳 宿城古黄河的时代交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节

古泗水流域文化概观

胜日寻芳河水滨,无边先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代大儒朱熹这首诗中的泗水是一条古老的河流,泗水流域曾是中华上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数千年来,酒水以其博大的胸怀,奔腾不息的气势,纳贤聚圣,孕育和造就了多如繁星的圣贤与英雄。从伏羲时代中华文明的起始,到后来的东夷文化,齐鲁文化、儒家文化,这些灿烂文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构建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也因此铸就了泗水在中华文明史上的不朽与辉煌。

洒水,又名泗河,发源于山东陪尾,汇诸泉而成河,北出陪尾后,纳洙水、部水、沂水、荷水,唯水等南下至淮阴北杨庄入淮。入淮口称泗口”“清口清河口。酒水全长约500公里,纵贯南北,将黄河、淮河、长江连为一体。泗水是安流之河、济运之河,也被称为淮泗地区的母亲河,东夷人在此刀耕火种,开疆建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泗水还是孔子、墨子等先贤圣哲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泗水之源

关于泗水的源头,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山海经:海内东经》载:泗水出鲁东北,《水经》说泗水出鲁下县北山,这些早期文献记载的鲁东北”“鲁下县北山等只是交代了泗水源头的大概方位,准确地说只是泗水的发源地,二者虽有相同之处,但并非一意。源,是始发之水,发源地是源所处的地址。源的范围一般较小,或崖下,或谷端,或穴中,而发源地的范围则可大可小。成书稍晚一点的文献对其记载则越来越靠近源头,如西晋张华《博物志》言泗出陪尾,圈定了泗水源头就在陪尾山。郦道元有鉴于此,于是有探源之行。他从雷泽湖辗转西北十许里,于冈之西目睹了石穴吐水,五泉俱导,泉穴各径尺余的场景,便言这是泗水之源也

从哪道元五泉俱导的记载来看,泗水最初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四泉汇流故称泗河只是采其声而不用其意,并不含数字的意义。从其名称的演变来看也是如此,泗水历史上曾经使用过诸多不同的名字:

桑水因泗水上游两岸曾为产桑区而得名。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说:曲阜一带既有穷桑,即为桑区:其附近水流,以穷桑之故,亦取桑名,号为桑水。桑、泗同纽音近,日久讹变,桑水音转为今之泗水。

若水《史记·五帝本纪》云:昌意降居若水。《吕氏春秋》: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若水实即桑水。桑字与若字,古文字形十分相近,秦汉以前便出现混淆不分的情况,许多古籍中将桑木误为若木,如《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淮南子·地形训》:若木在建木西。同样原因,桑水也被误为若水。

江水因泗字与江字形近而讹为江水。《帝王世纪》:少昊帝是为玄嚣,降居江水,有圣德,邑于穷柔,以登帝位,都曲阜。因穷桑在泗水之阳,与泗水同处一地,故少昊帝所降居的江水当为泗水无疑。




精彩内容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古黄河承载着宿迁的乡土印记和文明进程,宿城有史以来的城市繁荣、衰落和再繁荣,乡村的富庶、贫瘠和振兴,以及这片土地上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人物、民风民俗,乃至大街小巷、市井烟火、喜怒哀愁,无不有着古黄河的印记。本书挖掘、梳理古黄河与宿城的城市发展、文化形成的关系,讲述宿城地区古泗水、古黄河、中运河激荡融合的水文化。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