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978751272103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978751272103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6.17 6.0折 5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甄岳来 李忠忱 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21036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11622453

上书时间2025-01-09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甄岳来,孤独症社会性康复教育创始人,从事孤独症康复教育研究近40年,用社会性教育康复成功的孩子,其效果不仅在中国,即便在世界上也靠前,被家长和康复教师们誉为康复传奇。自20世纪80年代其在国内首开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先河,对中国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2012年起,探索、创建了社会融合教育课程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孤独症康复机构社会性教育教学模式。李忠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幼儿心理与教育专家,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康复教育专家。李忠忱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八五”“九五”“十五”规划的幼儿教育课题研究中,所创建的“幼儿园多元智能教学法”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名为“李忠忱教学法”。李忠忱和甄岳来合作,依据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结合长期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康复教育理论,建立了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合教育的基本模式。著有《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操作指导》。

目录
第一章

 揭晓谜底

 ——还原孤独症康复的真相

 什么是孤独症的“康复” / 003

 孤独症康复的评价标准 / 005

 家庭生活自理 / 006

 社会生活自理 / 007

 社会生活自立 / 007

 家庭生活自理评价标准 / 007

 社会角色承担 / 007

 社会活动与行为规范 / 008

 自我意识 / 008

 人际关系 / 008

 语言应用 / 009

 情绪情感 / 009

 生活自理 / 009

 智力水平与教育程度 / 010

 社会生活自理评价标准 / 010

 社会角色承担 / 010

 社会活动与行为规范 / 011

 自我意识 / 011

 人际关系 / 012

 语言应用 / 012

 情绪情感 / 012

 生活自理 / 013

 智力水平与教育程度 / 013

 社会生活自立评价标准 / 013

 社会角色承担 / 013

 社会活动与行为规范 / 014

 自我意识 / 014

 人际关系 / 015

 语言应用 / 015

 情绪情感 / 016

 生活自理能力 / 016

 智力水平和教育程度 / 017

 正确解读“孤独症康复” / 018

 教育康复等于医学治愈吗 / 018

 康复等于接近和普通人一样吗 / 019

 孤独症康复评价的年龄是如何确定的 / 020

 为什么成年以后才能做出终结性评价 / 021

 怎样理解三个年龄尺度的相对性 / 023

 孤独症康复以后还会退化吗 / 023

 到底有多少孤独症孩子能够实现康复呢 / 024

 连“家庭生活自理”都难做到,社会性教育还有意义吗 / 025

 第二章

 谁为康复导航

 ——探究康复目标的价值

 失落目标的训练 / 031

 谁为孩子的康复导航 / 034

 从这里走出自我闭锁的围墙 / 034

 什么是社会性的光辉 / 035

 社会性康复教育的主要内容 / 038

 社会性康复教育的主要内容 / 038

 安全居家与生活自理 / 038

 社会活动与行为规范 / 039

 语言应用与人际交往 / 041

 情绪控制与社会情感 / 042

 自我意识与社会角色 / 043

 逻辑思维与社会认知 / 044

 怎么理解社会性教育内容间的渗透与贯通 / 045

 康复目标的价值 / 047

 目标为康复领航 / 047

 教什么内容由目标决定 / 048

 社会性教育适合“低”“重”“典”的孩子吗 / 048

 “我的孩子能走多远”: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分析 / 050

 障碍程度影响孩子的康复效果 / 050

 家长的理念影响孩子的康复效果 / 051

 ……

内容摘要
     什么是孤独症的“康复” 曾有多少父母,带着医生的一纸诊断书,领着孩子走上了康复训练的道路。从此,“康复”两个字便成了我们心中的期待与渴望,成了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这两个字,激励过多少父母倾其所有、抛家舍业、离乡背井而义无反顾;就是这两个字,支撑着多少父母于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之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也是这两个字,又让多少父母不自觉地陷入与别人孩子的攀比之中,内心由此而体验着满足与失落的交替、信心与自卑的跌宕;还是这两个字,让多少父母因为无望而于半途之中停止了训练孩子的脚步,最终只剩下在“康复”面前绝望与无奈的叹息…… “康复”,让我们那么神往,也让我们如此迷失的两个字!孤独症能够康复吗?在追寻康复的努力中,我们陷入这样的矛盾:假如孤独症能够康复,那么,为什么我们如此全力以赴、奋不顾身,却总是距离我们心目中的“康复”如此遥远呢?假如孤独症不能康复,又为什么有如此众多的父母会前赴后继地加入浩浩荡荡的康复训练的行列呢? 什么是“康复”?众所周知,因为一些先天遗传或者后天疾病与创伤所致,人会丧失一些原本应该具有的功能,或者使一些功能产生障碍,比如,视听能力丧失,运动功能下降,消化、呼吸受阻,代谢程序紊乱,语言、思维异常,等等。人们要通过药物、器械、治疗、训练等手段,排除障碍,从而使人失去的功能获得恢复,使具有障碍的功能得到改善,这就是康复。“康复”主要是指受损的、丧失的功能获得显著的改善和恢复,它既指恢复和改善功能的“康复过程”,也指功能的“恢复状态”与功能的“改善程度”。 孤独症损伤了孩子的什么功能?从根本上说,孤独症患者失去的是人的社会功能,这就给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把握、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极其严重的孤独症患者,甚至终生都不能解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不能理解人所特有的高级情感。恰是这一障碍的存在,使孩子失去了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游离于普通人群之外,自囚、被囚于“社会孤岛”之中。 那么,孤独症“康复”的含义又是什么呢?显然,孤独症康复不同于其他任何人体生理功能的康复,它针对的是孤独症患者的社会性发展障碍,针对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功能的丧失,针对的是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异常。 孤独症康复是指使孤独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获得恢复与改善的过程;孤独症康复是指孤独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获得恢复与改善的状态与程度;孤独症康复是指孤独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获得显著改善和恢复以后,他们能够融入社会的程度。孤独症康复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功能康复”,恢复的是孤独症患者的社会性。 孤独症能够康复吗?这一追问无可置疑地应该变成:社会性发展障碍能够获得康复吗? 孤独症康复的评价标准 孤独症康复道路艰辛无比,充满了对父母智慧和毅力的考验。在无数次希望、失望、绝望的起起落落中,我们不停地寻找着康复的榜样,每看到、听到一个成功个案,总能让自己再一次扬起希望的风帆。然而,每一次的挫败,也会让我们不断地问自己:“我的孩子能够康复吗?我的孩子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呢?” 中国第一代孤独症儿童已经成年,在历经了30多年的康复教育以后,他们的现状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孤独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潜能实现的不同结果、不同状态和不同程度。他们中有的能够以一个社会人的角色走向自立或基本自立,最终建立了与社会群体之间的融合关系,其社会功能获得了良好的康复;有的虽然不能实现自立,但是他们能够自主计划、自主安排日常家庭生活,能够独立出入社会公共场所,与自己的家庭成员、有交集的社会人群之间表现出良性相处的平行关系,社会功能获得了较好的康复;还有的虽然不具备独立从事简单社会活动(外出购物、就餐、理发等)的能力,但是做到了家庭生活自理,他们能够独自安全居家,能够自我服务,不再需要他人不间断陪护,实现了基本康复。当然,他们中也有的只获得了社会功能的部分改善,其障碍程度有所减轻,但是仍然不能独自居家,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仍然需要他人的全时段看护。而更为严重的成年孤独症患者,排斥他人,远离社会,具有自伤、攻击、破坏行为,成了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 P3-5

主编推荐
? 30年心血凝结,15年畅销不衰? 专为中国孤独症儿童家庭打造? 适合中国家庭的孤独症社会性康复模式? 确保家庭生活自理,社会生活自立

精彩内容
 治人生的“病”,还是“治”生病的“人” 读者朋友: 大家好! 《孤独症儿童社会教育指南》与《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分别于08 年、10 年出版,读者数量一直以来在同类书籍中位居前列。那么,22 年为什么要对这两本书进行修订呢?本次修订对原书做了哪些重要的修改、调整和补充呢?修订后的新书,有哪些特点呢? 一、修订本书的原因 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已经跨越了两个世纪,它对人类生命质量的威胁恐怕不是短时间能够终结的。孤独症康复的到底在哪里?我们一直以来的思维惯是满世界去寻找方法,渴望用“灵丹妙法”去治孩子生的“病”,是确诊之初的几年,更是如此。抱着利的心态,在“治病”这条路上,多少家长越走越远,甚梦想着 “6 岁”的 人话…… 然而结几十年来中国几代家长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与孤独症抗争的经验与教训,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终明白了一个——孤独症康复的出路,不在于竭尽、倾家荡产地去治人生的“病”,而在于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地教生病的“人”、救不幸的家!“方法”重在针对孩子患的“孤独症”,而“社会教育”则重在拯救患孤独症的“孩子”,拯救承载着孤独症灾难的家庭! 在“幻想—破碎—再幻想—再破碎”的轮回中,日渐觉醒的孤独症康复行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看清了康复的,进而扭转了孤独症康复的思考方向。修订本书正是为了满足更多的家长、教师从中获得社会康复教育指导的需要。十年来,社会教育自身也在不断地填补着一个个。例如:在历史基础上,社会康复教育完成了从目标、内容、途径、场所到方法的体系构建;经过“社会教育实验基地”的研究探索,社会教育创建了“机构社会融合教育操作”的课程模式;十年间的个案积累,家庭社会康复教育线上、线下一对一入户评估、方案制订及操作指导日臻成熟;为机构社会教育课程构建、课程改革服务,“现场/ 网络一对一社会教育课程执行督导”试验;挑战的适应大龄孤独症学生的生能课程及社会融合课程的教学已经初具规模……通过修订,补充社会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新进展,将更有助于读者学习、实践社会教育的落地操作。 继代、代家长之后十年来,第三代孤长几乎都曾热衷追随孤独症康复的“化时尚”,幻想去用外来的方法治好自己孩子生的“病”。他们多方尝试之后,终与社会教育结缘,学会了用社会去 教生病的“孩子”,这才让更多家庭的孤独症康复之路越走越亮、越走越宽。越来越多的家长从此扭转了康复的思考方向,他们中每个家长、每个家庭的历程与收获无不感人深,对后来者启迪深刻。修订本书,只为启发更多的家长,如果您跟着“方法”走到山穷水尽之时,不要忘记“社会教育”会让您转向柳暗花明之路。 又十年过去了,作者本人也在平凡中续写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故事。年过花甲,与十年前相比,沉淀下来的孤独症康复思想更为丰富、更为深厚、更为、更为凝重。修订本书是为了让读者在孤独症康复的江湖之中,再度确认“说真话,讲科学,凭良心,为孩子”的社会康复教育的价值观。 其实,何止如此,这一价值观更应该被中国孤独症康复行业确认!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