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通知 :不及时处理订单的代购不再合作。不接急单。一般付款48小时内发货。本店注册地是广州,故系统显示发货地址为广州,我们从全国四个库房就近原则发货,就近没有从其他库房调货,如介意,请勿下单,以免给彼此造成麻烦。
光荣与梦想:新中国经济崛起后的实业力量978751580098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0.12
6.0折
¥
49.8
全新
仅1件
作者刘世英主编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00981
出版时间2012-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7940466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1
章 回首峥嵘岁月/l
节 奠基(1949~1958)/3
?穷得见底儿/4
?能者/5
?梦回一五/7
?【史海钩沉】的“三大战役”/9
?【史海钩沉】国门外的10年大事记(1949~1958)/14
第二节 迷乱年代(1959~1968)/15
?走进中国“狂热”时代/16
?痴迷“钢铁元帅”的那些年/18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造成的乱局/19
?【史海钩沉】苏联专家撤离中国/2l
?【史海钩沉】国门外的10年大事记(1959~1968)/24
第三节 备战三线(1969~1978)/26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27
?从“先抓吃穿用”到“战备为中心”/27
?热火朝天的“三线”建设/28
?这不是打人民战争,而是打人民币战争/30
?做一次“洋奴”吧/31
?【史海钩沉】国门外的10年大事记(1969~1978)/32
第四节 国门初开(1878 1988)/34
?开放:水到渠成/34
?顺时:宝钢横空出世/36
?博弈:三种企业形式大对阵/38
?匝史海钩沉卫国门外的10年大事记(1979~1988)/40
第五节 三分天下(1888~1988)/41
?“老大哥”的落寞景象/41
?“小老弟”异军突起/44
? 500强的“狼来了”/45
?【史海钩沉】国门外的10年大事记(1989~1998)/47
第六节 大飞机与强国梦(1988~2008)/49
?航空工业坎坷30年/50
?告别“市场换技术”/52
?大飞机拉动产业升级/53
?【史海钩沉】成败荣辱大飞机/54
?【史海钩沉】国门外的10年大事记(1999~2008)/57
第二章 工业地标/59
节 日出东北/61
?引子:中国炉/6l
?日寇的遗产,苏联战利品/63
?马圈里建起来的工业地标/65
?东北工业30年步履维艰/67
?重振雄风,再起风云/68
?【史海钩沉】东北企业/70
第二节 “钢铁长子”的光荣与梦想/72
?“钢铁长子”/73
?千呼万唤选厂址/74
?全国共勉,同建武钢/75
?激昂澎湃的“武钢模式”/76
?钢铁,国之脊梁/78
?【史海钩沉】工业之子们/79
第三节 克拉玛依:戈壁油城/79
?新中国开发的个大油田/80
?艰难坎坷的寻油之路/82
?安家边疆建油田/84
?克拉玛依变身沙漠美人/86
?【史海钩沉】油城地标/87
第四节 万里长江桥/88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89
?五年筹备,挂帅/90
?百年大计,无冕之王/92
?造桥充当龙头,工业整体升级/94
?【史海钩沉】共和国的大桥/95
第五节 二汽: “三线”岁月/98
?二汽光阴荏苒40年/99
?两下三上,艰难上马/10l
?磕磕绊绊,终迎艳阳天/103
?【史海钩沉】中国的汽车公司/105
第六节 三峡:世界优选的坝/107
?千年江水泛滥,70年论证等待/1 08
?千亿巨额投资,17年修建之路/110
?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功过留后评/113
?【史海钩沉】中国的大坝/115
第七节 宝钢30年/11 7
?出炉:一部纪录片引发的改变/118
?争议:几经波折终成正果/119
?谈判:与日本没有硝烟的战场/12l
?重组: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123
?【史海钩沉】标志性工业/125
第八节 风起大亚湾/1 26
?缘起:杀出一条血路/127
?争论:是不是亏大了/128
?波折:切尔诺贝利警钟/130
?学费:落后与先进之大碰撞/131
?运行:十年磨一剑/133
?【史海钩沉】中国核电方阵/134
第三章 工业人/137
节 大飞机追梦人/1 39
?未圆之梦,昌盛起航/140
?激情“运一10”,凄凉收尾/142
?起落之间,幡然醒悟/144
?永不放弃,愿赠国家/145
?【史海钩沉】中国飞机人/146
第二节 地质工业之光:李四光/1 48
?孙中山的期许/149
?不甘贫油国/150
?攻下松辽平原/151
?春蚕到死丝方尽/l 53
?【史海钩沉】石油身影/154
第三节 黄河万里流,谏者黄万里/1 57
?黄万里的坎坷一生/l 58
?据理力争三门峡/160
?非关傲世玩才智,总是挈情忧国泪/161
?【史海钩沉】中国水利人/163
第四节 吕忠达的大桥人生/165
?搞工程的必须扎在工地/166
?直面难题,桥架杭州湾/168
?桥梁精神的下一战场/l 70
?【史海钩沉】桥梁工程家/17l
第五节 李刚,代的汽车人/1 73
?攻克难关造“红旗”/174
?初次访日启动现代化换型/176
?革新中汽做吃螃蟹的改革者/178
?【史海钩沉】昔日汽车人/180
第六节 书福“弄”车/181
?冲压:英雄不怕出身草莽/182
?焊装:汽车就是四个轮子的沙发!/184
?涂装: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l 86
?总装:大汽车公司的雏形/187
?【史海钩沉】当代汽车人/189
第七节 华为“教父”任正非/190
?从退伍军人到商业巨子/19l
?“床垫”和“狼”的标签/193
?痴人说梦和国际化管理/194
?充满矛盾的元素和成熟/196
?匝史海钩沉卫教父级企业家们/l 97
第八节 柳传志,联想的“王”/199
?从“养牛”读出务实,/200
?紧握时机创办联想/20l
?正面出击战胜国际巨头/202
?联想就是他的命/204
?【史海钩沉】中国电脑的巨星们/205
第四章 企业未来之道/209
节 道路之争:重工业走来/211
?吴敬琏与厉以宁之争/212
?吴敬琏与樊纲之争/214
?吴敬琏的孤军奋战/216
?【史海钩沉】一场没有完成的争论/21 8
第二节 民企重型化:梦想与悲歌/220
?羊绒衫商人的“煤电硅铁”梦/22l
?中国钢铁人的重工业之梦/223
?当“恺撒”遭遇宏观调控/226
?匝史海钩沉卫民企转型之路坎坷难言/229
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何为中国引擎/230
?不得不走的新型化道路/231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1+l/233
?或许需要新的经济原理/235
?【史海钩沉】新型工业化道路成各地经济增长焦点/236
第四节 中国创造:艰难的跨越/237
?起因: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238
?方式:消化吸收再创新/239
?瓶颈:体制突破迫在眉睫/242
?【史海钩沉】中国制造业, “低成本时代”从此不再/244
第五节 智能工业:领跑者的足迹/245
?智能电网的价值/246
?汽车工业的革命/248
?用自己的产品生产产品/250
?首都机场的工程奇迹/25 l
?探寻20%的中国元素/252
?人类距离梦想有多远。/253
?【史海钩沉】智能工业将是未来主导产业/254
第六节 能源开采:中国“科威特”转型/255
?大漠煤城与陕北首富/256
?暴富之后的“天上人间”/257
?能源新都的希望和困境/259
?【史海钩沉】能源之殇――亟待调整的能源结构/260
第五章 开启绿色经济之门/263
节 推动世界复苏的引擎/265
?世界瞄准同一命脉/265
?中国能打翻身仗吗/268
?未来与当下的矛盾/269
?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271
?【史海钩沉】“低碳”我们能够做得更/272
第二节 低碳经济:迷茫的当下和不得不行的未来/273
?建筑:王石的住宅产业化/274
?汽车:王传福的明日帝国/276
?发电:中国要做“卖炭翁”/278
?博弈:大国游戏必争之地/279
?【史海钩沉】哥本哈根上空的硝烟/280
第三节 时髦的绿色工业财富/283
?当废品回收升级为循环经济/283
?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285
?新名词“生态工业园”/286
?蓬勃发展的“循环体系”/288
?【史海钩沉】绿色工业的领跑者/290
第四节 循环改造:张家港这八年/291
?把循环利用发挥到家/292
?首个《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94
?发展经济与环保并举/296
?【史海钩沉】中国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97
第五节 垃圾和泡沫:新能源之困,/298
?财富效应和推波助澜/299
?解决市场再解决工厂/30 1
?过剩是否伪命题7./302
?新能源等于垃圾电?/303
?新产业也需宏观调控?/304
?【史海钩沉】产能过剩――中国的风电产业/305
结语/307
内容摘要
穷得见底儿
1948年,曾经在抗战时期主持美国国务院北京新闻处工作的费正清,出版了他的成名作《美国与中国》。在该书开篇段,他这样写道:“中国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常常可以从空中一眼看出:受到侵蚀的棕黄色丘陵、浑浊江河泛滥的平原、小块小块的绿色田地,以及攒聚在一起形成村落的简陋茅屋、错综如网状的银白色水稻梯田和水路,是无数世代折断腰背苦力劳动的见证――这一切都是由于太多的人,过分密集在太少的土地上,从而使人们为了维持生命,耗竭了土地资源以及人的智慧和耐力。”
这位后来被认可为流的中国问题专家的美国学者,在描述他眼中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时,可能也不会想到,中国当时正在进行的内战,将很快就会结束了。在《美国与中国》出版的第二年――1949年的秋天,一个新的强大的政权确立了它在这个国家的领导地位。
然而,就在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的时候,新政权所接管的这片土地,并未摆脱费正清笔下所描绘的贫穷和饥饿。当时,这个国家已经千疮百孔,经济濒临崩溃。
1949年,中国的农业基本上仍然是以手工个体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全国平均亩产粮食为63.5千克,棉花亩产只有11千克。而此时中国的工业,则比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落后100余年:
到1949年,中国的钢铁工业只剩下7座平炉,22座小电炉;除了少数大城市之外,多数中小城市和农村根本就没有电;全国原油产量不过12万吨;机械工业不能制造汽车、拖拉机和飞机,大多数的机械厂只能从事修理和装配业务;交通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公路严重受损,铁路无一能够全线通车,沿海航线大部分被封锁。更重要的是,通货膨胀已经难以控制。国民党长期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金融货币体系接近失控。而战后恢复经济所迫切需要的资金也被大量转移。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中央银行被接管时,只剩下黄金6180两,银元154.6万枚.以及少量的外币。
这是比政治和军事更加严峻的考验,不论是败亡台湾地区的国民党,还是美国人,都不相信共产党能够管好经济。上海的一些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经济打零分。”他们认为,共产党能从马上得天下,却不能从马上治天下――因为共产党没有管理经济的人才和经验。能者
在七届二中全会前后,以的身份,向中央政府举荐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出生在江苏青浦县,儿时常常帮舅舅料理小饭铺的生意。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期间,学到了许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20世纪20~30年代,他在上海开办商业机构为党中央筹集活动经费所表现出来的经营头脑,引起了的注意。1949年2月6日,致电中央东北局,请来中央一叙。从此,走进了北京东城的九爷府①,组建了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
政府采取了靠前的集中财政和扩大征税基础的措施,建立统一的财政制度。在这个基础上,指挥打了一场稳定市场、控制物价的战争,使得延续十几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得以结束,投机者遭受重创,全国的物价迅速稳定下来。
国外经济学界对此役评价极高,认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遏制住如此剧烈的通货膨胀,是经济目前的一个奇迹。而更是用一个“能”字,来评价所指挥的这一场“经济上的淮海战役”②。从此,新中国的经济进入二年恢复时期。
1950年3月,全国财政收支便出现了接近平衡的新局面,此时也对五年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的大致轮廓,有了一些设想。但是,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财政经济工作被迫采取了新的方针,一切服从战争,首先要以财力和物力保证战争的胜利,其次是靠前市场的稳定,很后才是各种经济和文化建设:也就是所谓的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
在军费急剧增加的前提下,政府仍然拿出66.72亿元进行建设,平均水平超过了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任何一年的建设投资。
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为349亿元,~1949年增长了145.1%,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反五反”①运动基本结束,抗美援朝胜利在望,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个时候,大规模经济建设重新被提到日程上来。
事实上,在1949年10月1日的下午,人民政府委员会次会议一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总纲中就明确写道,必须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其中对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发展重工业,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作出了规定。P4-6
精彩内容
回首强国之路,寻找企业之魂。发掘历史,擦拭尘埃,使后来者依其足迹,继其灵魂。通过此书,可以寻找新中国经济崛起后的实业力量。工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决定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崛起的一个历史缩影。我国工业未来的方向在哪?我国在西方强国的军、政、工的重重包围下,能否异军突起,成功突围?我国能否实现百余年来的复兴夙愿?
— 没有更多了 —
品相超预期,满意。
这个图片上看到的明显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