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繁筑牢中国饭碗的底座978757300518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南繁筑牢中国饭碗的底座978757300518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5 6.3折 88 全新

库存10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沐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73005182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627871

上书时间2025-01-0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沐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双人舞》《板块漂移》《一日成仙》,小说集《阿纳提的牵马人》《天下洁白如哈达》《飘逸的海岛》。2022年2月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优选个人。

目录


 引子

 序章 南繁福地中国粮

 第一章 风中玉米见光长

 杂交玉米拉开南繁大幕

 一 育种报国

 二 艰难求索

 三 青岛会议

 四 异地培育

 五 力推“二杂”

 六 南繁星火

 补记:人生初见

 玉米何以成为我国三大主粮之首

 一 玉米低产

 二 改良计划

 三 南繁助推

 四 “新单1号”

 五 “中单2号”

 六 薪火相传

 七 “掖单”系列

 八 很好塑造

 九 种济天下

 风中玉米见光长

 一 一人上岛

 二 刀耕火种

 三 永痛妞妞

 四 黎妹救命

 五 北上寻种

 六 天灾失收

 七 种如其人

 八 苦中有乐

 九 共同进退

 十 商海洗礼

 十一 情深似海

 十二 老骥伏枥

 第二章 艳阳青碧水稻田

 一 “鹤稻”启示

 二 反驳经典

 三 开山巨作

 四 蹉跎岁月

 五 师徒南下

 六 再起狂澜

 七 震中救种

 八 常德会议

 九 发现“野败”

 十 分享“野败”

 十一 你追我赶

 十二 三系配套

 十三 攻关制种

 十四 强力推广

 十五 “三驾马车”

 十六 稻行天下

 第三章 春草生发瓜透红

 一 青春舞曲

 二 西进援疆

 三 戈壁玫瑰

 四 绿洲寻瓜

 五 大漠伉俪

 六 踏遍百村

 七 杂交良瓜

 八 万里南繁

 九 硕果累累

 十 永失最爱

 十一 “84-24”

 十二 甜的事业

 第四章 棉芯尽藏科技剑

 以种治虫,中国棉田遍洒中国种

 一 棉田虫灾

 二 临危受命

 三 互为人梯

 四 夺回市场

 五 藏技于种

 藏种子芯片于吾园

 一 种质资源

 二 孤岛寻棉

 夯实南繁底座的底座

 一 野生棉圃

 二 U形规律

 三 南繁担当

 四 国字队风

 五 孵化新器

 后记

 致谢

内容摘要
     杂交玉米拉开南繁大幕 一 育种报国 异地培育是南繁的雏形。 1997年,92岁的吴绍骙对《中州统战》的记者说:“可以说,异地培育是被逼出来的!” 2019年12月,吴绍骙当年的科研助手、育种家陈伟程,在郑州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吴先生提出并实践异地培育,既是科学精神的选择,也是被逼出来的。” 何谓被逼出来的?这话还得从1949年说起。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万象更新。新中国的领导者们充分认识到,粮食生产是国之基础。早在1919年7月便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指出:“世界什么问题优选?吃饭问题优选。”于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国生产会议就是研究农业生产。 1949年12月8日,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生产会议,玉米育种家吴绍骙受邀参加。为什么在全国这么多玉米育种家中唯独邀请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仅学术能力出众,还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报国情怀。有两件事情可以说明这一点。1938年初夏,吴绍骥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为了赶在香港港口被日寇封锁之前回到祖国,他连学位授予仪式都没有参加就乘船回国,但还是被挡在了归国途中。他辗转了半年多,绕道越南,开始归国“长征”。他走一站停一段,轮船、汽车、马车、徒步各种形式都用上,终于从滇缅公路进入昆明,回到祖国的怀抱。在颠沛流离的200多天里,他丢掉了随身所带的大部分行李,但是导师赠送给他的40多份玉米自交系、原种等,他始终随身带着,一路呵护回国。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而当时的国内玉米种子严重退化,外来种质资源尤其稀有、金贵。如此艰辛带回的玉米自交系和原种,吴绍骥并没有悄悄占为己有——育种家都知道,优质育种材料就意味着新品种,就意味着能够成为业内翘楚,而吴绍骥无私地将这些种子发到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由各地育种家们做试种评比和杂交育种。这些育种材料使身处抗战大后方的育种家们得以继续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培育。吴绍骥的这个举动令人感佩! 会前3个月,吴绍骥告别了富足温润的江南,选择去风沙漫天的河南大学所在地开封,只因为北方更适于玉米生产和杂交玉米的科研,更适合他施展才能。他的才华和报国之心,已经被压抑了十几年。从1938年回国,12年中战乱频仍,为了创造机会研究杂交玉米,吴绍骙不得不在南方各省的大学、农业试验场、农业科研机构辗转。他多想有一个安静的课堂、有一块稳定的试验田,好好做学问,多培育出几个玉米新品种;而这一个梦想,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随着他调到河南大学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前身)终于得以实现。特别是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农业生产会议的邀请,令他深感振奋,报国的激情喷涌而出,他拼了十二分的努力精心准备发言材料。 在会上,吴绍骥作了题为《利用杂交优势增进玉米产量》的发言。他结合20多年来研究玉米的经验,加上对中国玉米生产现状的认识,开门见山亮明观点:利用杂交优势,增进玉米产量。他指出鉴于当前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和科研水平,应以选育、推广品种间杂交种作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品种间杂交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初级形式,之所以做此选择主要受制于当时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极少,农村文盲占比高。 1950年1月7日的《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吴绍骙的发言稿。这实际上是国家玉米生产的总调子和总号召:利用杂交优势,增进玉米产量。而吴绍骥本人在颠沛流离了十几年后,突然站到了全国玉米生产的第一线,并且作为专家参与了国家顶层设计。这时,他已45岁,但仍壮怀激烈,咬定一个目标,誓要尽己所能,以杂交玉米改变中国缺粮的局面。年轻时,他看到过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国家之本,在于人民。”1948年,因为战火滞留杭州时,他又看到的一句话:“世界什么问题优选?吃饭问题优选。”当他在翻译苏联遗传学家李森科著的《遗传及其变异》时,也盼来了解放的曙光,面对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世界,他锚定了人生目标: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吃饭问题。如果历史给他舞台,他就为人民的吃饭问题奉献一生。 P3-5

主编推荐
.“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的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袁隆平 2. 荣获2020—2022年度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海南省“五个一工程”)特别奖 3. 迄今为止第一部描写南繁的文学力作 4. 服务大局聚焦“国之大者” 5. 浓墨重彩书写“冷门”史诗 6. 潜心“深扎”塑造英雄群像 7. 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精彩内容
海南,是我国的育种圣地。目前,全国每年有逾8000名科技人员在海南从事南繁育制种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近三万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获得,占到全国审定新品种的70%以上。 60多年来,以袁隆平、吴明珠、颜龙安、谢华安、李登海、郭三堆等为代表的南繁人以“艰苦卓绝、拼搏进取、创新创业、求真务实”的南繁精神,创造了多项种业奇迹,筑牢了中国饭碗最坚实的底座。 为了创作此书,作者深入北京、湖南、湖北、新疆、河南、海南等多地采访,历时近三年,行程三万公里,采访近百人,饱含深情讲述了鲜为人知的南繁故事以及南繁人的家国情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