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0.54 4.2折 ¥ 25 全新
仅1件
作者〔意〕蒙台梭利 著 刘莹 译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7824312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25215587
上书时间2024-12-14
蒙台梭利反对填鸭式教学,提出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相吻合,主张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感官教育,重视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建构完善人格。
《童年的秘密》针对0—3岁孩子,通过大量实例详细阐述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秘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敏感期”这一重要早教概念,论证重复性操作、专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倡儿童内在约束的自由、社会性发展等理论,并为家长和教师指出儿童教育的原则以及激发儿童内在发展的重要方法,*后得出结论: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要压抑孩子,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供帮助。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非常具有影响的一部著作,提出极富革命性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1952),20世纪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氏幼儿园——“儿童之家”创办者。
反对过分干涉儿童,倡导为儿童设计专属环境,提出“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重要早教概念。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针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推出多部早教经典。
著作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多国设立蒙台梭利协会,蒙台梭利学校遍及百余国家,全球千万所学校推行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各界知名人士,如比尔·盖茨、彼得·德鲁克、乔治·克鲁尼等,幼时都深受蒙氏教育影响。
译者介绍
刘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家庭教育专业),师从著名家庭教育学者陈建翔博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及个人成长咨询顾问,担任多家亲子教育媒体专栏作者,曾任宝宝树、摇篮网主编,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儿童心理理论知识和实践,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翻译经验,主要翻译作品包括《童年的秘密》《斯波克教子宝典》等多部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专著。
部分
章 儿童的时代
第二章 被告席上的成年人
第三章 生物学的间奏曲
第四章 新生儿
第五章 天赋本能
第六章 心灵的胚胎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
第八章 秩序敏感期
第九章 智力发展
第十章 生长发育障碍
第十一章 行走
第十二章 手
第十三章 节 奏
第十四章 人格替换
第十五章 活动能力
第十六章 理解力的缺乏
第十七章 爱的智慧
第二部分
第十八章 儿童的教育
第十九章 观察与发现
第二十章“方法”
第二十一章 娇生惯养的儿童
第二十二章 教师的精神准备
第二十三章 偏离正轨
第二十四章 心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第三部分
第二十五章 成年人与儿童的冲突
第二十六章 工作本能
第二十七章 两种不同的工作
第二十八章 主导本能
第二十九章 以儿童为师
第三十章 儿童的权利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附录 蒙台梭利生平和著作年表
蒙台梭利反对填鸭式教学,提出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相吻合,主张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感官教育,重视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建构完善人格。
《童年的秘密》针对0—3岁孩子,通过大量实例详细阐述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秘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敏感期”这一重要早教概念,论证重复性操作、专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倡儿童内在约束的自由、社会性发展等理论,并为家长和教师指出儿童教育的原则以及激发儿童内在发展的重要方法,*后得出结论: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要压抑孩子,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供帮助。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非常具有影响的一部著作,提出极富革命性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1952),20世纪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氏幼儿园——“儿童之家”创办者。
反对过分干涉儿童,倡导为儿童设计专属环境,提出“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重要早教概念。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针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推出多部早教经典。
著作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多国设立蒙台梭利协会,蒙台梭利学校遍及百余国家,全球千万所学校推行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各界知名人士,如比尔·盖茨、彼得·德鲁克、乔治·克鲁尼等,幼时都深受蒙氏教育影响。
译者介绍
刘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家庭教育专业),师从著名家庭教育学者陈建翔博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及个人成长咨询顾问,担任多家亲子教育媒体专栏作者,曾任宝宝树、摇篮网主编,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儿童心理理论知识和实践,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翻译经验,主要翻译作品包括《童年的秘密》《斯波克教子宝典》等多部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专著。
偏离正轨
经验显示,正常化导致儿童许多特有的孩子气的品质消失了,不只是那些被认为是缺点的品质消失了,还有一些被普遍认为是美德的品质也消失了。在这些消失的品质中不只有不修边幅、叛逆、懒惰、贪婪、自大、喜欢吵架和性情不稳定,还有所谓的“创造性想象力”,喜欢听故事,依恋某人、游戏,温顺,服从,等等,也包括经过科学研究并定义下来的儿童所具有的品质,例如模仿、好奇、反复无常、注意力不稳定等。这些儿童特征的消失表明,儿童真正的天性迄今为止并没有被了解,这一事实的普遍存在令人吃惊。但是,这并不新鲜。
一个人可能被某个本身很小的问题引入歧途,这种问题在未被觉察的情况下悄悄混进这个人的行为之中,隐藏在爱和帮助的伪装下面,但这实际上是出于这个人的盲目无知,他潜意识中的以自我为中心会对儿童产生一种恶魔般的影响。然而儿童不断获得新生,他们自身的容忍能力让成长计划没有遭到破坏,这个计划符合他们应有的正常的发展规律。
如果一个儿童回归正常、自然的状态,一般与某个特别的因素有关,这个因素就是专注于某项身体活动,那使他与外部现实发生了接触。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儿童所有的行为偏差都有一个的根源——儿童成长期的潜在能量应该通过实体化过程得以逐渐发展,而这个时候他所面临的恶劣环境让他无法实现其原始成长计划。
神 游
实体化的观念可以作为指导原则,用来解释异常行为的特征:心理能量必须在活动中被实体化,这样才能使这个人的人格得到统一。如果这种统一无法完成,或是因为成年人的控制,或是儿童在他所处环境中缺乏动力,那么,心理能量和身体活动这两种行为构成要素就会各自分头发展,“人就被分裂了”。因为,本质上没有什么东西被创造或被毁灭,儿童的心理能量或者按照他们应有的方式发展,或者沿着错误的方向而去,而行为偏差通常发生在这些能量失去了终极目标而漫无目的地徘徊之时。本应该通过自发的身体活动进行自我建构的心灵,就躲避到了幻想之中。
当一颗漂泊的心灵无法找到可以操作的东西时,它就会被图像和符号吸引,因这种心理失调受到折磨的儿童会一刻不停地动来动去,他们非常活跃、难以约束,但是毫无目标。他们开始动手做某件事情却又半途而废,因为他们的能量指向许多不同的对象,却不能在其中任何一个上面安定下来。即使成年人惩罚他们,或者耐心地容忍他们犯错误和不守规矩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在支持和鼓励他们的幻想,把那些行为解释为儿童头脑的创造性倾向。福禄贝尔根据这些思路发明了许多游戏鼓励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教孩子观察用积木搭成的各种各样的马、城堡或火车,儿童的想象力能够给任何一种东西赋予象征含义,这也在他的头脑中创造出梦幻般的景象:一只把手变成了一匹马,一把椅子变成了帝王宝座,一块石头变成了一架飞机。儿童得到一些游戏玩具,但是这些玩具却让儿童创造出了幻觉,我们并没有提供与现实有关的真正有用的东西。玩具提供给儿童的是一个没有特定目标的环境,结果,除了幻觉之外,玩具无法让儿童产生任何真正的专注,它们可以像一阵风一样激起孩子活动的热情,引燃隐藏在灰烬下面的微小火花,但是这个火花很快就会熄灭,玩具也很快被扔到一边。然而,成年人觉得玩具是儿童自发活动中可以用来发泄精力的工具,就像玩具中隐藏着点燃星星之火的一阵微风,认为儿童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快乐。
即使一个孩子很容易厌倦玩具或损坏它们,人们的这种信念也顽固不变;当成年人毫不吝惜地为孩子提供这样的礼物时,他就会被认为是仁慈而慷慨的人。玩玩具是这个世界授予儿童的自由,但是,儿童应该在这个宝贵时期为更高尚的生活奠定基础。这种“分裂”的儿童,特别是在学校里,被看作非常聪明的孩子,即使他们缺乏秩序、不够整洁也不守纪律。
在蒙台梭利学校给这些孩子提供的环境中,我们看到他们立刻投入各种工作任务中,他们兴奋的幻想和好动不安消失了。他们平静地面对现实,并开始通过工作自我完善。他们变成了正常儿童,漫无目标的活动变得有了方向,四肢变成了他们心智的工具,他们渴望认识和深入理解他们周围的现实环境。现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取代了漫无目标的好奇。心理分析学家以出色的洞察力,把想象力的非正常发展和对游戏的过分热衷描述为一种“心灵神游”。
“神游”是一种逃离,一种避难,逃离到游戏或幻想的世界里常常会掩盖已经被分裂的心理能量,它代表一种潜意识的自我防御,逃避痛苦或危险,并藏身于面具之后。
心理障碍
教师们发现,想象力丰富的儿童和人们想象的并不一样,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好的,相反,他们取得的成绩很有限或者一无所获。尽管事实如此,不过没有人觉察到这些儿童的心智已经偏离正轨。恰恰相反,人们反而认为强大的创造性智慧是不拘小节的。然而,产生偏差的儿童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也不能正常发展他的智力,这本身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儿童智力的弱化不只发生在他的心灵逃离到幻想世界时,也表现为儿童变得失去勇气,以退缩到自我内心来寻求逃避。因此,这些儿童的平均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因为他们的能量已经迷失方向。他们就像骨折了的儿童,要想恢复身体健康就需要特殊的护理。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所需要的精心治疗以矫正心理失调、推动智力发展,而是经常受到威胁。一颗偏离正轨的心是不能被强迫矫正的,任何企图通过威胁的方式矫正他们的做法,都将激起某种心理防御。
这种心理防御的外部表现并不是已被公认的萎靡不振和拒绝服从,而是一种完全不受意志控制的心理防御,会在不知不觉中阻碍人接收和理解来自外部的思想观念。
心理分析学家把这种现象描述为“心理障碍”,教师应该能够识别这个问题。一层蒙蔽在孩子心灵上的面纱使心灵对外界的反应日益减少,通过这种防御机制,心灵在潜意识中说:“你说话,可我不想听,你不断重复,我也不听你的。我无法建立自己的世界,因为我太专注于建一堵墙把你拒之墙外。”
这种持续很久的心理防御导致孩子表现出似乎失去了运用天赋的能力,问题不再是他的愿望是好是坏,事实上,面对饱受这种精神障碍折磨的儿童,教师们认为他们的智力低于平均水平,没有能力掌握某些类型的学习,比如算术和拼写。
如果智力良好的孩子对许多不同类型的学习产生了心理障碍,他们就会被认为是笨孩子;如果他们在同一年级留级多次,就会被认为智力迟钝。心理障碍通常不是的障碍,它同时还被心理分析学家们熟知的其他外层防御包围,如“厌恶”。首先是对某个特定的科目产生厌恶,然后通常会厌恶所有的学习,之后就会厌恶学校、老师和小伙伴,学校里不再有获得爱和真诚的机会,孩子害怕学校并且终彻底离开学校。
童年时期形成的心理障碍可以伴随人的一生,许多人终生厌恶数学,这可能就是一个例子。他们不仅不能理解数学,而且只要提到数学就会产生焦虑和排斥的心理障碍。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其他科目上。我曾经认识一位非常聪明的年轻妇女,但是,以她的年龄和背景,她在拼写方面所犯的错误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每次试图纠正这一缺点都被证明毫无效果,似乎越练习错误越多,即使阅读经典著作也被证明是徒劳无功的。但是有一天,让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我看到她的书写既漂亮又正确,这是我无法完全理解的事情,但是很清楚的是她一定知道怎样正确地表达自己。无论如何,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使这个能力受到了抑制,那么它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错误百出。
治 愈
人们可能会问,神游与心理障碍这两种偏差,哪个更严重呢?在正常化的学校里,上述与游戏或幻想有关的神游已经被证明比较容易治愈。打个比方就可以理解其原因,如果一个人逃离了某个地方,是因为他在那里没有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然而,如果他逃离的那个环境发生了变化,他就很可能回到那里。
事实上,在我们学校里常观察到的事情就是混乱而粗暴的孩子迅速转变,他们似乎立刻就从一片遥远的国土回归了。他们不仅改变了混乱无序的工作方式,还通过获得安宁和满足实现了更深刻的变化。不良行为自动消失了,儿童经历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改变。如果他没有从心理偏差中被解放出来,这些问题可能就会伴随他终生。
许多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成年人,在现实中对他们所处的环境只有模糊不清的感觉,而且被他们的感官印象左右。这样的人以富有想象力的气质而闻名,他们没有秩序感,却是光明、天空、色彩、鲜花、风景、音乐的崇拜者,他们拥有一种多情而浪漫的人生观。
但是,他们对自己所崇拜的光明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并没有真正地爱上它,让他们产生灵感的星星也无法足够长久地吸引他们,使他们获得起码的天文知识。他们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但是他们什么也没有创作出来,因为他们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去学习任何技能、技巧。一般说来,他们不知道用自己的手能做些什么,他们无法让手保持安静,却也不能让它们去工作;他们用东西时会手忙脚乱,还经常打坏东西,或漫不经心地拔起心爱的花朵;他们既不会创造任何美丽的东西,也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幸福;他们不知道怎样发现世界上的诗情画意,如果没有人的帮助,他们就会迷失,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失败和身体上的弱点当作完美的标志。这些缺点可以发展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根源在于他们的童年,那是一个人容易陷入混乱的时候,当一条道路被阻止时就会引起行为偏差,这在开始时是难以觉察的。
心理障碍很难克服,即使这些障碍发生在孩子身上。它在人的内心建起了一堵墙,像一道防御工事,对外部世界关闭,并且把心灵隐藏起来。而在重重障碍背后,则是一出神秘的戏剧,因为这颗心灵总是与外部所有可以成为幸福源头的美好事物相隔离。对知识、科学的奥秘和数学,还有迷人的音乐的追求,都成了这个自我孤立者的“敌人”。他的天然能量被引入歧途,以致所有可以成为他们的兴趣爱好的事物都黯然失色和隐藏起来。学习不是为儿童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做准备,反而导致了儿童的厌倦和对世界的抵触。
“障碍”是一个有很强暗示性的词,它让我们想到在拥有正确的健康卫生知识之前用来抵御疾病的方法。人们不愿接触新鲜的空气、水和阳光,住在密不透光的房子里,窗户从早到晚紧闭着,而且这些窗户太小了,即使打开窗户也不能让空气完全流通起来。他们把自己裹在厚重的衣服里,一层套一层就像洋葱一样,这样就妨碍了空气清洁皮肤的毛孔。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名副其实的对自身生命不利的障碍物。
但是社会中某些方面的情况也会让我们想到“障碍”一词。人们为什么彼此隔离?为什么每个家庭都用冷漠和抵触对其他家庭封闭自己呢?家庭中的成员并不追求独处,为的是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找到快乐,但是这个家庭却把自己与其他家庭分隔开来。筑墙并不能保护爱,如果一个家庭的防御系统是封闭的,难以逾越,那就是比家庭住房的围墙更加坚固的真正障碍。结果,人们就是这样被分隔成社会阶层和国家。
国界并不是用来把一个和谐、统一的同类人团体与其他国家分离,而是为国人提供自由和保护。当然,那种与他人疏离的渴望和防御心理强化了国家之间业已存在的屏障,阻碍了人与商品之间的交流。
但是,如果通过相互间物质与思想的交流可以促进文明的发展,那么在缺乏信任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什么呢?会不会即使是国家本身也会遭受这些因苦难和暴力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呢?痛苦和悲伤已经成形,伤痛是如此强烈,这些国家的生活已退回到比以往更加可怕、更加牢固的屏障背后。
依 附
有些儿童生性腼腆,他们的心理能量太弱了,无力反抗成年人的影响。相反,如果他们依附于一位年长者,而这个人往往倾向于以自己的活动取代儿童的活动,儿童就会变得特别依赖这个人。这些孩子缺乏至关重要的心理能量,这让他们很容易哭泣,尽管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抱怨所有的事情,因为他们拥有一副受气包的样子,并且被认为性格敏感而多情。他们总是感到无聊,尽管他们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请求成年人的帮助,希望他和他们玩、给他们讲故事、为他们唱歌,并且永远也不要离开他们。成年人变成了这样一个孩子的奴隶。即使大人和孩子之间似乎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他们也陷入了同一张网。这样的儿童经常会问某些事情“为什么”,似乎他们渴望了解知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并不倾听告诉他们的答案,而只是重复他们的问题。强烈的好奇心实际上似乎只是他们把某个人留在身边的一种手段,以便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帮助。
他们愿意放弃自己的活动,服从大人无足轻重的命令,大人发现很容易就可以用自己的意愿取代这个温顺的孩子自己的意愿。但是,这里存在一种重大的危险,它会导致孩子陷入一种漠不关心的状态,会被人认为是懒惰的表现。
成年人对这样一种情形感到高兴,因为这样的孩子不会妨碍他自己的活动,但是这只能强化这种性格偏差的严重程度。
懒散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疾病,可以与一个重病患者的虚弱相提并论,是活力和创造力衰退的一种外在表现。
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成年人就会用他无效的帮助和催眠般的影响对孩子包办、代替,从而阻碍孩子心灵的成长。
占有欲
幼小的婴儿和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种运用他们各种身体机能的自然倾向,他们对所处的环境不是漠不关心,而是深爱着这个环境,他们就像在寻找食物的饥饿的人,渴望满足生理需要,这不是理性的产物。例如,我们不会说:“我好久没有吃东西了,如果我不吃东西就不能恢复体力,甚至会活不下去,所以我必须找一些有营养的东西来吃。”我们不会这样说。饥饿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痛苦,不可抗拒地驱使我们去寻找食物,儿童对环境的渴望与饥饿类似,他寻找可以滋养他的心灵的东西,在活动中发现他的营养食品。
让我们像新生的孩子一样“热爱心灵的乳汁”吧,这种动力、这种对环境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如果说儿童对他所处的环境怀有充满激情的爱,那是不正确的,因为激情是某种冲动而短暂东西,而应该把它描述为对“某种重要体验”的冲动,儿童热爱环境背后的动力促使他不停地活动,他心中燃烧的热情就好比空气中的氧气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活跃的儿童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的人,即生活在一个有助于他进行自我实现的环境中。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这样的环境,他的精神生命就无法发展,而是处于虚弱、扭曲和与世隔绝的状态,孩子自身会变成一个让人捉摸不定的谜,他们会无助、愚钝、言行古怪、孤僻、不合群。
如果儿童没有在某项有助于他的发展的活动中发现兴奋点,那么,他就只是被那些“东西”吸引,并渴望据为己有。接受某个东西并保存起来,这很容易,也不需要知识和爱,儿童的能量因此被转移。这样的孩子在看见一块金表时,即使他还不会认时间,他也会说:“我想要这块表。”但是,这时另一个孩子会立刻说:“不行,我想要。”于是他们就要为此打起来,尽管这样做可能会毁了这块表。人们就是这样开始互相争斗,然后毁了他们希望占有的东西。
实际上,所有的道德偏差都来自在爱和占有之间做出选择时所迈出的步,一个人做出了某种选择,就会沿着迥然不同的两条道路中的一条走下去。儿童的自然能量就像章鱼的触须一样伸展出去,抓取和破坏他强烈希望得到的东西,占有者的感觉让他执着地抓住这个东西不放,像捍卫自己的生命一样捍卫它们。
强壮而活泼的孩子通过打败其他希望得到这个东西的孩子来捍卫他们的所有权,这类孩子之间经常争吵,因为他们想要同一件东西。这就产生了一种痛苦的反应——无情的感觉和为琐事而生的争吵,这种争执不应该等闲视之,因为有些事情乱套了,在本该光明的地方却一片黑暗。发生这种事情是因为一个人的自然能量已经被转移了,占有欲的根源来自内心的邪念,而不是外部事物。
作为道德训练的一部分,我们强烈要求儿童不要把自己依附于物质的东西上面,这种教育的基础是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但是,当孩子做到这一点之后,就已经跨越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