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5.01 5.1折 ¥ 6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施晓燕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45820300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9273765
上书时间2024-12-12
推荐序
1927年9月27日,鲁迅偕许广平在广州搭乘“山东”轮赴上海。10月3日“午后”船抵上海十六铺码头,两人入住码头附近的共和旅馆,正如本书作者在“楔子 共和旅馆:南下还是北上?”中所说的:“共和旅馆,这是鲁迅生命中后九年定居上海的起点。”而“共和旅馆”也成了这本引人入胜的《鲁迅在上海的居住和饮食》的“起点”。
在本书“楔子”中,作者从查考共和旅馆的历史切入,从会友、饮宴、内山书店到定居的四个维度,较为详细地梳理了鲁迅入榻共和旅馆五天时间里发生了什么。10月8日,鲁迅就移居虹口景云里了。在这忙碌的五天里,除了给各地友人写信通报已到上海,鲁迅没有留下其他文字,但这五天里鲁迅作出了定居上海的决定,从而开启了他一生中后辉煌的九年。
以往的鲁迅研究汗牛充栋,但就我所见到的,似乎都没有充分注意到鲁迅在共和旅馆的这五天。本书首次正式提出并较为全面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不能不说是慧眼独具。在这五天里,鲁迅先后与李小峰、林语堂、孙伏园、许钦文、郁达夫等友人和学生相见,还到内山书店购书,到影剧院看电影,等等。本书一一拈出,并进一步分析鲁迅与这些友人在这五天里频繁宴聚的意义。虽然后来鲁迅与林语堂闹翻了,与李小峰也一度很不愉快,与孙伏园又疏远了,但与郁达夫仍一直保持深厚的友谊。作者认为这五天里鲁迅与这些友人的交往说明他一开始未必打算在上海久住,但后仍下决心在上海定居,原因何在?作者给出了如下的经过她认真研究的答案:
鲁迅留在上海,可以跟兄弟比邻而居,亲密的朋友都离自己不远,左翼文化人活跃,城市里与文化相关的产业欣欣向荣,还拥有全中国的日本书店,饮食上也能满足口味。这样的氛围对鲁迅来说,非常适合定居,而共和旅馆的五天,就是让鲁迅敏锐地觉察到了以上这一系列因素,从而使他决定可定居上海。
这个结论无疑是令人信服的。
本书的重点是回顾鲁迅在上海的居住与饮食,起点先声夺人,接下来的一系列论述同样很吸引人。书的上编具体介绍鲁迅在上海所住过的景云里(三处)、拉摩斯公寓和后的大陆新村。下编从鲁迅的做东、上海各大菜系中的宴请交游和鲁迅的家庭食品及其零食嗜好等三个方面展示鲁迅在上海的饮食,均亮点多多。作者充分利用鲁迅的日记和书信,各种档案资料、报刊记载和友朋的回忆,乃至当年住所的平面设计图,生动地介绍鲁迅在上海的各处住所及其特色,详细地追述鲁迅到过的各个餐馆的历史(它们绝大部分已不复存在了)和鲁迅与它们的因缘,特别是这些风味餐馆在鲁迅的生活中起过什么作用。如鲁迅为何数次迁居,又如鲁迅1934年10月6日和次年9月15日与巴金两次在南京饭店共宴促成了他们以后的密切合作,鲁迅1935年9月17日在新亚公司与生活书店同仁见面被“吃讲茶”等等,都不是普通的迁居和应酬,而是直接影响到鲁迅晚年生活和工作的大事,可谓小中见大,耐人寻味。
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鲁迅在上海生活的九年里,一共创作出版了十一本杂文集,一本短篇小说集,以及包括长篇《死魂灵》在内的相当可观的翻译作品,他又参与发起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这一时期在思想上所达到的高度,在创作和翻译上所取得的成就,在社会和政治活动中所作出的贡献,早已有海内外众多研究者在不断地探讨和阐发,这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鲁迅上海时期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鲁迅在上海住过几个地方?平时常去哪些饭店与友人欢聚?喜欢哪些地方菜系?……这些貌似普通其实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恐怕一些鲁迅研究专家也难以答得正确齐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尽管不能说完全空白,但至少还有不少空缺。从这个意义讲,施晓燕女士这本《鲁迅在上海的居住和饮食》就是这方面研究的一个令人欣喜的新成果,或许会启发我们进一步关注伟大鲁迅的日常生活史。
本书作者长期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工作,又是有心人和细心人,日积月累,爬梳剔抉,终于写成这本颇具可读性的鲁迅在上海时期居住和饮食方面的日常生活小史(日常生活还应包括诸如穿着、游览、观赏影剧等众多方面)。值此鲁迅一百四十周年诞辰即将来临之际,此书得以修订并酌加插图重做,我乐意为之作序推荐,希望爱好鲁迅和鲁迅作品的朋友都能读一读这本可爱的小书。
陈子善
2021年4月14日于海上梅川书舍
鲁迅先生的后九年是在上海度过的,他这一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产生的深远影响,早已由海内外众多研究者深入探讨和阐发。然而,这一时期他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却是一个以往探讨不多但并非无关紧要的问题。在鲁迅先生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的是追求光明、追求真理,但深入探究他的居住环境,才能发现他在创作时所面临的种种现实困难。他的饮食生活,既体现了他的个性,又蕴涵着他生活痕迹的密码,可以看出他的交游关系网、大事脉络和内心世界。本书从1927年10月鲁迅定居上海后的日常生活出发,聚焦他的居住状况和饮食细节,充分利用鲁迅日记、书信以及各种档案资料、报刊记载和友朋回忆,为了解晚年鲁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新颖而有趣的解读。陈子善教授作序推荐。
施晓燕,浙江人,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现为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室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鲁迅研究及近现代史研究工作。近年来的代表性论文有《顾颉刚与鲁迅交恶始末》 《<中国小说史略>与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的文本比对》等,专著有《赵家璧画传》《康有为的青少年时代》。
目录
1楔子
共和旅馆:南下还是北上?
6会友
14饮宴
17内山书店
22定居
29 上编
上海居,大不易
33 章 “景云深处是吾家”
33 景云里23号
48 景云里18号
54 景云里17号
64 第二章 拉摩斯公寓
64 结构及设施
70 内山书店的作用
77 避难与逃离
86 第三章 大陆新村
86 建筑设计
97 居住生活
113 下一站:霞飞坊?
鲁迅先生的后九年是在上海度过的,他这一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产生的深远影响,早已由海内外众多研究者深入探讨和阐发。然而,这一时期他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却是一个以往探讨不多但并非无关紧要的问题。在鲁迅先生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的是追求光明、追求真理,但深入探究他的居住环境,才能发现他在创作时所面临的种种现实困难。他的饮食生活,既体现了他的个性,又蕴涵着他生活痕迹的密码,可以看出他的交游关系网、大事脉络和内心世界。本书从1927年10月鲁迅定居上海后的日常生活出发,聚焦他的居住状况和饮食细节,充分利用鲁迅日记、书信以及各种档案资料、报刊记载和友朋回忆,为了解晚年鲁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新颖而有趣的解读。陈子善教授作序推荐。
施晓燕,浙江人,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现为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室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鲁迅研究及近现代史研究工作。近年来的代表性论文有《顾颉刚与鲁迅交恶始末》 《<中国小说史略>与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的文本比对》等,专著有《赵家璧画传》《康有为的青少年时代》。
鲁迅上海时期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鲁迅在上海住过几个地方?平时常去哪些饭店与友人欢聚?喜欢哪些地方菜系?……这些貌似普通其实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恐怕一些鲁迅研究专家也难以答得正确齐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尽管不能说完全空白,但至少还有不少空缺。从这个意义讲,施晓燕女士这本《鲁迅在上海的居住和饮食》就是这方面研究的一个令人欣喜的新成果,或许会启发我们进一步关注伟大鲁迅的日常生活史。
——陈子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